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思想政治教育

把思政课上成“有温度的课”,这四条很关键

2019-09-02     来源: 上观新闻     作者: 叶福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心中始终装着学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这不仅是对思政课教师的自身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上好思政课的授课艺术也提供了基本遵循。思政课教师如何将思政课上成“有温度的课”,我觉得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思政课教师要有信仰和情怀
古人说得好,“欲人勿疑,必先自信。”思政课要解决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必须要让有信仰的人来讲信仰,才能讲得敞亮、讲得深刻、讲得透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课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讲授的内容高度认同,对倡导的理念执着坚定,对弘扬的价值切身躬行,才能投入真情实感,才能讲得情真意切,才能实现激浊扬清,从而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思政课要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就要“感人于肺腑,动人于心弦”。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从内心深处触动人、感染人,才能在课堂上吸引人、打动人、引导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此,思政课教师要有深沉的家国情怀,心里始终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也要有坚定的传道情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投入真情实感,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有执着追求。还要有宽和的仁爱情怀,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心中始终为学生着想、为教育思索、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殚精竭虑。
思政课内容要有灵魂与血肉
思政课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肩负着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承载着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光荣职责。为此,任何一堂思政课,都必须要有主题、有思想、有灵魂,要明辨大是非、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不能信马由缰、漫无目的,也不能口无遮拦、漫无边际,更不能信口雌黄、漫不经心。一堂思政课,如果没有思想的高度、哲理的深度和价值的力度,无论其语言多么华丽、情节多么完美、构思多么精巧,都无法引起学生思想的律动、灵魂的涟漪和心灵的共鸣。所以,思想性、政治性和价值性在思政课是第一位的,任何时候都要体现思政课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导功能。
同时,思政课又必须注重细节和情节,讲授的内容要有血有肉、循循善诱。思政课的政治性、理论性、价值性很强,有人就容易陷入讲大话、讲空话、讲套话的怪圈,让学生听得晦涩难懂、枯燥乏味、昏昏欲睡。哲理知识如果没有推导演绎,只讲最后的结论,就像一座云遮雾罩的峰峦,让人感到似懂非懂、难识全貌;历史故事如果不注重细节,只讲概述和脉络,就像一具剔除了血肉的骷髅,让人觉得面目可憎、望而生畏;价值引导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只是空洞的说教,就像一幅图画中的美食,让人充满期待却难解饥渴。
思政课讲授要有激情和创新
思政课之目的是升华人的思想、激扬人的心智和感化人的心灵,所以,思政课教学不能讲成简单的政治宣传和枯燥的道德说教,必须充满激情、饱含深情,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思政课教师要把书本中所蕴含的思想观点、故事情节、价值理念和民族气节,通过自己有声的话语和无声的行为,生动准确地传递给学生,自觉提升境界、涵养气概、激励担当。同时,还必须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与青年学生的思想同频共振,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解答他们的所忧所虑,用符合他们群体特点的语言和激情,点燃他们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大爱,激发他们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赤诚。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也是讲好思政课的活力源泉。青年学生思维最活跃,追求新鲜时尚,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梦想;青年学生朝气蓬勃,洋溢青春活力,对未来满怀憧憬和希望。为此,思政课讲授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积极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专题式、分众式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运用微博、微信、视频、动漫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建设智慧课堂。这样让老师和学生都融入其中、置身其中、品读其中,老师能讲得津津乐道、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
思政课氛围要有互动及交流
要把思政课讲得“有温度”,不能是填鸭式的“灌输”,也不能是单向度的“聆听”,而应在互动交流中激发思想的火花、引起心灵的共鸣。一堂优秀的思政课下来,学生的反应不能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而应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必须要在思想和心灵上有所触动、有所感悟、有所提升。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提前准备中预习,在实践演练中体会,在交流研讨中拓展,在是非争辩中升华,从而感悟思政课的思想深邃、理论深刻、知识广博和文化魅力。
思政课教学要注重启发式教育,要在如沐春风、循循善诱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循序渐进不断启发中让学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和感悟。要善于运用文学的语言和方法,会讲故事、讲好故事,让学生在历史的跌宕起伏中把握客观规律,在现象的纷繁芜杂中看清事物本质,在英雄的悲欢离合中彰显高贵品质。要全面综合各门类各学科的知识理念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既有惊涛拍岸的声势,又有润物无声的成效,从而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