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课程建设(理论教学)

“名师大家讲党史”第3讲 | 陈晋教授谈从“四史”看中国道路

2020-09-24     来源: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作者: 中心办公室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学习“四史”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100周年,9月23日下午,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承办的“名师大家讲党史”系列网络公开课第3讲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讲。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会长,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教授应邀作题为“从‘四史’看中国道路”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和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心主任齐鹏飞,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心副主任宋学勤,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中心副主任何虎生等出席。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现场参加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党员通过中心直播平台参与线上学习。活动受到广泛关注,网络直播和学习思政课app总浏览量超10万。
齐鹏飞副书记在开场中指出,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使高校的广大师生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并率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灿烂历史,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我们邀请到陈晋教授为大家带来“名师大家讲党史”的第3讲,“从‘四史’看中国道路”。
陈晋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我们要善于把握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思想、新方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长征路上展现新气象。讲“四史”是为了知来路,守初心,强自信,走好未来的路。“四史”是有机统一的历史,不能被分开和割裂,更不能被对立起来。其统一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鲜明的目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的成果。
陈晋教授强调,学“四史”的关键在弄通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四史”的“根本成就”。讲“四史”,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讲清中国道路的来龙去脉,讲清中国道路是“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得来的。总体来说,中国道路不是简单延续中国历史文化的模板,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中国在独创的文化传统、基本国情和历史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探索,才开创和发展起来的。
陈晋教授表示,中国道路从构成形态上讲,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组成。从宏观规定讲,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总依据、总布局、战略布局和总任务。从治国理政上讲,它有14条必须坚持的基本方略。从实践领域讲,中国道路是一个体系,由不同方面、不同层面的若干具体道路组成。我们要对中国道路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对中国道路真懂、真信、真磨、真为。
报告结束后,宋学勤教授做了简要总结。她表示,陈晋教授以“四史”和“中国道路”为关键词,切实指出学习“四史”的关键,并科学总结了中国道路在“四史”中的特点和本质,深刻阐释了中国道路与“四个自信”的内在联系。此次授课大气磅礴,具有大家风范、大家气魄,是一场丰盛的精神大餐,指导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用忠诚和实干去迎接建党100周年。
‍‍‍‍陈晋教授的授课在广大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有高校思政课教师表示,陈晋教授的讲解高屋建瓴,资料详实,为加强思政课教学,推进“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提供了重要示范。有大学生党员表示,通过陈晋教授的讲述,更加理解了中国道路的来之不易,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在中国道路的实践中加强磨炼。
自2020年7月起,“名师大家讲党史”系列网络公开课邀请多位名师大家,围绕“四史”推出系列网络公开课,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党员可以通过中心直播平台参与线上学习。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