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课程建设(理论教学)

第十一届未名论坛暨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博士研究生高级研讨班在北京大学召开

2021-01-20     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     作者: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1年1月16日,第十一届未名论坛暨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博士研究生高级研讨班在北京大学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以下简称分会)作为主办单位之一,给予指导协助。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分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安钰峰,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仰海峰,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北京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河,分会副理事长、《教学与研究》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侯衍社,分会顾问、《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书林,分会秘书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朝龙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学者二百余人通过视频参会。开幕式由分会顾问、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主持。
安钰峰在致辞时指出,分会作为全国性马克思主义学术组织,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领域为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培养马克思主义者做出了重大贡献。分会将通过举办更多高水平活动,积极打造协作平台,助力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学者的成长。他希望与会青年学者和学员能够通过论坛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共同书写好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大文章。
仰海峰在致辞时表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是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界的核心和焦点问题。未名论坛主题的选取就是要吸引和引导青年学者自觉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所建树。希望未名论坛能够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学理性把握和跨学科交流,进一步推动青年人才成长。
郝清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专题论坛上,以“既不忘本来又吸收外来才能更好走向未来”为题作报告。他指出,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批判借鉴,使我们对世界大势和中国国情的认识与把握符合实际,要避免文化建设中的封闭、保守倾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既不忘本来又吸收外来,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下的世界变局、资本主义危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方向、全球化变局与21世纪社会主义的新使命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探索与中国道路的制度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会议关注青年人才培养,设置学员专题论坛,来自全国三十多所高校的一百余位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交流了最新研究成果。
未名论坛暨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博士研究生高级研讨班是分会联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的高端学术品牌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贯通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共商、共建、共享具有中国气派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