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必将对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第一时间组织北京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全面系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核心要义。
李坤睿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历史决议,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必须重视六中全会对“三次飞跃”“四个时期”“五大意义”“十个坚持”等重要问题的阐发,尤其重视新提法、新论断与思政课既有内容的有机衔接。以“三次飞跃”为例,六中全会概括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为讲好第二次飞跃,必须结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或形成的时代背景和问题意识,从理论维度和历史维度讲清楚三者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为讲好第三次飞跃,必须结合六中全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论述,阐释除了过去认为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要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之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系统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的;需要结合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论述,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同时,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如何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的。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需要用历史和理论的力量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以史为鉴、埋头苦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认真学习,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张牧云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及时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一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二是在思政课教学中贯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分析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解析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十个坚持”;三是在思政课教学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价注重同党中央已有结论相衔接。思政课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辨析与思想引导,引导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
张明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系统回答了一个根本性问题——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我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以及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飞跃”一词是公报中的高频词汇,一共出现了7次。其中,有3次“飞跃”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大理论创新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理论飞跃被明确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评价,“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第一次明确提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们要给学生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是理解党的百年奋斗成就与历史经验的根本问题;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五大历史意义与十条宝贵经验,这是理解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以及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密码。让我们的青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白 洁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中再次强调了伟大建党精神和精神谱系的重要性,“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第三章专门增加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容,可以有机地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进去。在讲课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人为何特别重视精神的力量,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这一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和百年精神谱系是由中国共产党人缔造的,是将中华民族精神基因与历史任务、科学理论、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除“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外,我开设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概论”选修课,通过对百年党史和百年精神谱系的学习,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伟力。
欧阳奇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在举国上下迅速掀起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大潮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自己深入领会这次全会精神,也要结合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全会召开的深远影响。作为一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师,个人体会为要做好“三个结合”:一是结合百年党史的辉煌历程,阐释十九届六中全会的丰富内容,讲清楚它在回顾历史、凝聚力量方面之于中国共产党再创伟业、中国人民续写传奇的遵循作用;二是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演进,阐释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理论创新,讲清楚它在总结经验、揭示规律方面的系列重要论断之于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的重大作用;三是结合青年学子的具体实际,诠释十九届六中全会的行动部署,讲清楚它在传承精神、明确使命方面之于大学生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指引作用。
穆阿妮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恰逢党的百年华诞,是一次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全会精神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宣传、贯彻和落实此次全会精神的扛大旗者,我们需要在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前提下向学生讲清楚以下几点:第一,在国际国内的纵横历史视野中讲清楚当下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必要性、历史地位和作用;第二,从百年党史四个不同历史阶段立体、客观、实事求是地梳理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总结和评价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进程、百年历史经验、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第三,准确认识和把握党的理论的与时俱进;第四,全面、生动、立体呈现新时代的新成就。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我们坚信,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我们也坚信,有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以及全体思政人的共同努力,思政课也会越办越好!
文 雅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形成的系列重要文件从理论、历史和实践的逻辑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成就和经验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和说明。会议既是对历史实事求是的回望,也是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如何将对会议精神的研读融入实际的思政课教学,或许“使命感”始终是每个思政课教师应该坚守的前提和价值。首先,从理论始点上明确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使命型政党的特殊地位。使命在肩,初心如磐,是中国共产党念兹在兹的主动承担和高度自觉。在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中,贯穿的一条红线始终是“牢记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人民是使命的初心和出发点;其次,从历史事实明确“使命”的阶段性意义和特征,在既有的奋斗历程和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使命赋予中国共产党以历史坐标,也内化为其时代责任,表明了其执政方略的序贯性和一致性;再次,从实践站位中领悟使命感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和理论工作者,以及思政课教师的有力动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坦坦大道上,我们要将千年伟业和我们每个人的担当与使命结合起来,时刻提示自己以理论的决心、信念和勇气引导和鼓舞青年学生: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与每个人都休戚相关,既是为生民立命的政治诉求,也是今日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另一种文明的可能,而我们都身在其中,我们的行动也在诠释着新的百年和新的马克思主义。
刘亚品
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概括和阐述是本次会议的突出亮点和重大贡献。全会公报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对今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课程中,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为了回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时代之问,是要引导青年学生深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并能够在未来的征途中继续发展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党的百年奋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党的历史,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历史。全会公报更加清晰地印证了“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周家彬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在建党百年的特殊时期,在我国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历史进程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召开了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这是一次将被载入史册的会议,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决议》是党史研究的皇皇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民族复兴的政治宣言。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50多名党员到世界第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上下求索的一百年、不懈奋斗的一百年,更是铸就辉煌的一百年、积淀经验的一百年。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将进一步加强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争取读懂百年党史,讲好成就经验。
李 娟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是我们党高举旗帜、自信昂扬的政治宣言书,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时代动员令。这一里程碑式的重要文献,为高校教师向当代大学生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提供了科学指南。首先,讲清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伟大成就。运用生动的史实,梳理历史脉络,阐释党领导全国人民逐步完成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历史性贡献以及给中国和世界带来的历史性巨变,更加坚定青年学生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其次,讲清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的成功密码。特别要讲透中国共产党在决策时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国情实际相结合,大胆试、大胆闯,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使青年学生从中汲取智慧。最后,讲清我们“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现实问题。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务必使大学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维方法、逻辑体系和核心要点,培养"两个大局"的使命担当,凝聚起奋斗强国的磅礴力量。
段 蕾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在党的百年华诞这个重要历史节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党史上一份特别的“百年总结”——《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激励全党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及时将决议精神融入教学。一是要在大历史观视域下讲清楚党的三个历史决议一脉相承的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鲜明品格,《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三个“历史决议”产生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所不同,但都在重大历史关头统一了全党思想,起到了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二是要用透彻严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丰富翔实的史料、生动多样的叙事深刻阐释决议中总结的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五个方面”历史意义和“十个坚持”历史经验,讲清楚党史的四个分期,讲清楚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以厚实学理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深层逻辑,引领同学们树立正确党史观,明晰“强国一代”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
刘进伟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精神,积极研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应从四个方面把全会精神融入到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第一,通过课堂讲授,阐释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等四个阶段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带领学生准确把握我们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第二,通过课堂互动,组织学生深刻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所取得的五个方面的历史意义和十个方面的历史经验,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第三,通过课后作业,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特别是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以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为学生塑造新时代青年学子应追求的行为规范。第四,通过课外辅导,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使命担当,积极将青春梦想融入中国梦伟大实践,摆脱所谓“躺平”现象,不断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李基礼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新论断。据此我们可以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十九世纪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由此一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新分期得以呈现。这种分期内含着一条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这一方法论原则向我们提出三方面要求:一是从源头处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二是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解释时代和引领时代的双重功能;三是在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中把握时代,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我们既要立足于理论原典、又要放眼历史大潮,通过叩问和解答时代问题做好宣传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工作。
金 梦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不懈奋斗史亦是一部理论创新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关键就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此次决议的一大亮点便是创新性地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是将其置于大历史观进行理论定位的体现。这种大历史视野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教学运用中便要求:一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主题下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的联系性,二是在“两个结合”的维度下重点把握理论成果的发展性与创新性,特别是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张 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通篇融汇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所进行的奋斗、牺牲和创造。《决议》是一份集政治决议、思想决议、战略决议、行动决议于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强烈的历史担当。思政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担当民族重任时代新人的关键课程。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和领会中央最新精神,并将其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肩负起“强国一代”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