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教学改革

“金课开讲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示范教学活动第二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22-04-29     来源: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作者: 中心办公室

4月28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高精尖中心”)、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会承办的“金课开讲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示范教学活动第二期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各高校的4名优秀思政课教师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进行网络示范教学。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寇红江,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精尖中心副主任宋学勤教授出席。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学生党员通过高精尖中心直播平台参与线上学习,直播浏览量近2万人次。
活动由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冯雅新副教授主持。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牧云老师作了题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和伟大长征精神”的示范教学。首先,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进行讲解。接着,她透过多样的视角,深入分析《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论述,并对伟大长征精神内涵的五个方面内容进行阐释。最后,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伟大长征精神,呼吁当代青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矢志奋斗。
来自清华大学的胡青云同学表示,听完张牧云老师的讲授,她对长征和伟大长征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张老师的讲授生动亲和、图文并茂,具有宽广的理论视野和历史的温度,同时让我们在主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朝峰教授对张牧云老师的示范教学进行点评。他指出,张牧云老师的授课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教学设计用心走心,很有针对性。张牧云老师将伟大长征精神还原到伟大的长征历程当中讲述,以小故事讲出了大道理。二是教学内容丰富饱满,很有知识性。张牧云老师的课堂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体现了用马克思主义学术来讲好政治的特点,实现了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三是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很富有可听性。张牧云老师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很好地把握了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他还对张牧云老师的示范教学在素材选取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够听到张牧云老师更多精彩的授课。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丽敏教授作了题为“中共七大:宝塔山下‘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的教学展示。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一次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党的史册。她以“重要”“团结”“胜利”三个关键词作为开启这起大会的钥匙,以形象的史实、丰富的史料带领学生了解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取得的成果及其重大意义,领会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带领中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优良传统,并展望今年将要召开党的二十大,号召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建言献策。
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李虹莹同学从课程吸引力和收获两方面谈了自己的感想。她表示,刘老师从“重要”“团结”“胜利”三个关键词展开,用新的讲法给了我们新的切入视角,带来了新的理解角度和记忆方法,带着我们把书读“薄”再读“厚”,使我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够向内纵深拓展。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强教授对刘丽敏老师的示范教学进行点评。他认为,刘丽敏老师的课有选题得当、重点突出、史料丰富、理论清晰等几个突出优点。刘丽敏老师将党的七大作为选题非常恰当,党的七大在党的百年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加之今年下半年我们又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因此,结合党的七大讲清楚党的代表大会的历史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刘老师运用丰富的史料还原历史,同时又突出了党的会议制度这一重要理论视角,增强了我们对于党的独特优势的理解。最后,韩强老师从自身出发谈了对于“纲要”课讲授的经验:讲清道理是根本,讲好故事是关键,专博结合是基础。他期待每一位“纲要”课教师、思政课教师都能真正担负起思政课教师的立德树人使命。
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彦琛副教授作了题为“人民至上——解放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的示范教学。他从“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政权为什么会从绝对优势落得倾覆”的疑问,引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决定性因素”这一观点。他指出,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期待和平、民主,期待政治新气象,期待社会改革,期待国家主权与尊严;然而,国共两党一个从一党私利出发,一个从全民利益出发,两相对比,战争中的民心向背就呈现了出来。他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思考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之中并迅速走向崩溃,水到渠成地得出“人民至上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结论,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
来自北京工商大学的袁满同学表示,张彦琛老师的授课声情并茂,讲解细致且思考性较强,讲解生动且画面感较强,令人触动且感染力较强。她结合自己刚刚转为一名中共党员的经历分享了课程学习的感受,表达了自己为人民、为国家赤诚奉献的信念。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丁云教授对张彦琛老师的示范教学进行点评。她从“巧解惑”“精授业”“传大道”三个方面总结了张彦琛老师授课的优点,认为张彦琛老师善用问题教学法,精巧组织教学内容,重视价值理念和历史经验的传递,在“解惑”“授业”中“传道”,生动诠释了“如何上好一堂思政课”的内涵。她指出,张彦琛老师的授课启示着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用“八个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质增效。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东副教授作了题为“养成历史思维 把握历史主动”的示范教学。他围绕主题对教材第十章第三节内容进行了整体梳理,将其分为三个部分:“顺应时代潮流”“肩负时代使命”“把握历史主动”。他指出,中国近代以来全部历史的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就确立了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不渝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形象地看,中国共产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历程,即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向“C位”的过程。最后,他勉励青年学子养成历史思维、把握历史主动,去信心百倍地书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张心娃同学表示,黄东老师通过历史思维,将思政课的理论教育与悠久的历史相贯通、与新时代相呼应、与鲜活的实践相互动,深入浅出地讲透理论精髓,为大家上了一堂充满理论生命力和情怀生命力的思政课。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她更加坚定了努力成长为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时代新人的信心和决心。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会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黄延敏教授对黄东老师的示范教学进行了点评。他指出,在“纲要”课教学中融入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思政课教师要深刻地领会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内涵和要求,在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立场的统一,心怀国之大者,全面辩证地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特别是党的百年历史的演进历程和发展脉络。接着,他从“教师素养好”“课程设计好”“育人功能好”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感受,认为黄东老师的授课无论是选题还是内容,都鲜明地体现了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要求,体现了对历史思维的重视,对进一步开展好思政课教学、尤其是“纲要”课程的教学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教授对本次网络示范教学活动作总结点评。他对四位授课教师的精彩授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对点评教师的独到点评和学生的生动分享予以充分肯定。他从历史与理论的结合、过去与现在的结合、讲授与点评的结合、教师与学生的结合这四个方面总结了本次教学示范活动的优点。他指出,高质量讲好思政课并不简单,好的思政课要求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心化人。他结合自身从事思政课教学的体悟,从“做研究”“抓重点”“讲故事”三个方面总结了开展思政课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坚持和运用的科学方法,为教师进一步讲好思政课提供了富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宝贵建议。
“金课开讲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示范教学活动,是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联合全国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高精尖中心、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各思政课教学研究分会共同打造的集体备课品牌。活动每月举办1到2次,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聚焦2021版思政课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组织教学名师分课程开展示范教学,为全市思政课教师打造贯穿全年、覆盖全员的网络大课堂。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