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高校思政新闻

第二届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高层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2022-08-05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作者: 未知

7月30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高层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新定位和建设进路”。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徐青森,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全国党建研究会顾问、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王均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罗平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主任祝灵君,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杂志社副主编刘大秀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齐鹏飞主持开幕式。
张东刚在致辞中指出,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再次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明确提出了新征程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目标任务。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大论断,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是最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优势的学科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有条件、更有责任、有使命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方面争做表率、走在前列。张东刚就建强建优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提出了四点意见:一是提升政治高度,把准学科建设正确方向;二是拓展理论深度,搭建学科建设“四梁八柱”;三是夯实育人厚度,锻造学科建设支撑力量;四是加大支持力度,注入学科建设强劲动力。张东刚强调,站在新起点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要聚焦新时代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围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同时发力,推动构建“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群,完善发展支撑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党史党建学理论,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党史党建学派”。
张东刚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学科新布局,将战略性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优先发展、优势发展、优质发展,采取超常规的手段和举措,加强“马”字头、“党”字口的学科建设。下一步,中国人民大学将启动实施“新路建设十大工程”,把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作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学科,纳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建设工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工程”,在平台建设、师资培育、人才培养、课题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给予倾斜性支持,持续增强党史党建学科的先进性、引领性、示范性。希望与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各抒高见,凝聚共识、加强合作,一如既往地关心、指导和帮助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共同做好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这篇“大文章”“好文章”。
洪大用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重大问题的学习、研究、阐释,教育部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相信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洪大用认为,找准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明确建设路径,一是抓好学科之本,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持政治性、学术性相统一,用党的建设推进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智聚力;二是扎好中国大地之根,党史党建学科必须立足中国大地、扎根中华优秀文化沃土,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党史党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是答好时代之问,党史党建学科应当回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时代之问,吸收和借鉴国际哲学社会科学的有益养分,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四是筑好人才之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应当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德行正的学科专业队伍。
洪大用指出,国务院学位办将组织推荐遴选相关专家组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评议组,制定学科准入标准,为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奠定扎实工作基础。开展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相关高校和科研单位需要统筹谋划、整合力量,坚持高起点布局、高水准推进、高质量建设,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完善师资队伍、构建课程体系、筑牢人才队伍之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性质、定位、特点等方面高度相关,两个学科应当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希望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专家学者能够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贡献智慧力量。
欧阳淞在致辞中表示,加快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欧阳淞针对加强党的建设研究提出三点看法:一是把党建研究放在“国之大者”中把握,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原创性贡献。二是切实树立“大党建”观念,将“党的建设”与“党的领导”一并研究、一体推进落实,将党建范围拓展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三是切实加强党建史研究。党建史是党史和党建的结合部,是党史学科和党建学科的结合部,地位十分重要,亟需从横向、纵向两个方面来加强研究。
王均伟在致辞中表示,中共党史学科的突出特点是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党史姓党”是这一学科最鲜明特征、最显著优势,而科学性为学科的党性提供厚实的学术支撑。提高党史学科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要立足新时代,增强党史学科服务党的中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注重党的历史的整体性,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视野来看待党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罗平汉在致辞中简要回顾了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学科的历史沿革与现况、教研成绩,就设立党史党建一级学科背景下推进党史学科高质量建设,提出提高学术水准、加强党史课程建设的意见,认为今后应加强党史研究的学术规划、评价标准和学理性研究,加大干部教育、国民教育两个系统的党史课程开设力度,为党史学科建设夯实基础。
祝灵君在致辞中简要回顾了中共中央党校党建学科的历史沿革、现况和教研成绩,就如何推动一级学科新形势下的党建学科发展的问题,提出要完善党建二级学科的规划,加大党建学科史、概念史研究,高度重视党建专业人才的培养,坚持党员干部教育和国民教育同步推进等建议。
刘大秀在致辞中就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提出建议,指出要注重把握学科建设的正确方向,注重吸收前期研究成果,注重解决学科定位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注重扩大学科建设的影响力。刘大秀介绍,当前中组部党建研究所、《党建研究》杂志社、全国党建研究会秘书处已形成三位一体的党建研究格局,助力党史党建学科高质量建设。
在主论坛研讨环节,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杨凤城代表论坛理事会主席单位发言。杨凤城表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党建的重要论述和第三个历史决议为根本遵循。新的一级学科不是简单的几个二级学科相加,而是统一有机的学科整体,要努力实现“融合发展”。杨凤城表示,学科建设要立足学科的增量而非学科的存量,摒弃“画地为牢”的狭隘思维,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以及相关学科的联动发展、协同建设,构建形成“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的大学科群,切实引领以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为重点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三大体系”建设。
王庭大、王炳林、肖贵清、程美东、韩喜平、丁俊萍、陈金龙、刘红凛、刘起军、孙秀玲、刘建平、佟德志、陈小林、谭虎娃等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湘潭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井冈山大学、延安大学等14位高校理事会代表和专家学者围绕学科建设的主题,从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学科定位、学科设置、学术研究、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发表一些观点和见解,表达了建强建优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挥存史资政育人学科功能、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共同愿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王易主持主论坛研讨环节。
在下午举行的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研究” “加快构建以知识体系为核心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 “面向新时代的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创新” “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与高校‘大思政’课程建设”“中共党史党建专业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等五项议题进行分组研讨。基于加快高质量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本届论坛增设研究生分论坛,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3所高校的49位博士生参加研讨,分享了学习研究党史党建问题的成长经历和心得体会。
论坛闭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陶文昭、杨凤城主持,武汉大学宋俭、华东师范大学丁晓强、南开大学纪亚光、南京大学王建华作为参会专家代表就加强一级学科建设的路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山东大学张士海、兰州大学蔡文成、南京师范大学王刚、东北师范大学段妍、中山大学沈成飞、清华大学车宗凯作为分论坛汇报人向大会报告了讨论成果。王易对本届论坛进行总结。
本届论坛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形势下召开,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一次献礼,是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贯彻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在凝聚学科共识、谋划学科设置、开创研究新局、推进人才培养、明确建设进路、构建“三大体系”等方面起到有力推动作用。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湘潭大学、延安大学、井冈山大学等8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期刊媒体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和50多位研究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与会。
据悉,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高校中共党史党建专业的开拓者、奠基者,也是新时代高校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推动者、引领者,为学科建设发挥了“人才摇篮”“工作母机”的重要作用。1937年陕北公学成立后,就设立了中国问题研究室。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后,于1958年7月成立我国第一个中共党史系,开办中共党史本科专业。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大学在全国率先设置硕士、博士学位点,学校中共党史学科成为全国高校中唯一的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进入新时代,学校成立全国首家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首批全国重点马院,中共党史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呈现新气象,迈上新台阶。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