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校的立身之本和首要使命在于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了完成好高校立德树人的使命与任务,我们应当努力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共同筑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

2019-11-1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究竟什么原因?

8日,一朋友发来一段视频,内容是某大学自制的一段约10分钟的访谈录。访谈对象是两位教授。视频后还有该访谈内容的简要文字版。笔者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自然非常感兴趣。认真看了视频几遍和简要文字版,实在不敢苟同两位教授的观点。 其观点是: 之一: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没有在西方

2019-11-11

消除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的误区

作者:作者系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 彭爱萍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目前全国高校已掀起课程思政推进的热潮,但是在轰轰烈烈的课程思政实施中,专业

2019-11-07

新中国70年的农民形态演进与乡村治理变革

自新中国建立之际,国家通过直达农民来影响乡村治理的特点非常鲜明,农民形态构成了乡村治理的基石。然而过去的一些研究中,农民往往是作为各种政治行动的承受者出现的,农民的主体性、能动性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在这样的视角下,乡村治理成了国家力量单方面塑造的一套治理体系,农民似乎成了在场的旁观者。

2019-10-28

沈壮海:新中国70年与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70年的不平凡历程。70年,弹指一挥间。但正是在这短短的70年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奇迹般地写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的光辉篇章。在这70年中,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的全

2019-10-17

马克思主义如何实现对中国社会的根本性改造和重塑?

摘要:马克思主义之于中国,不仅是一种思想和意识形态,而且还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奋斗的指南和社会改造方案。 在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精神传统,成为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之于中国,不仅是一种思想和意识形态,而且还是百年来

2019-10-11

民办高校思政“金课”如何打造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办高校共同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但是,由于办学基础、经费来源、师资队伍和生源质量等方面的差异,民办高校推进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步伐始终相对缓慢。 具体而言,由于民办高校普遍实行董事会(理事

2019-10-08

新中国七十年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程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我们已经从追逐其思想动向的“跟跑”状态,逐渐发展为与之交流对话的“并跑”状态。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迈入“领跑”的新阶段,是我们亟需思考的现实问题。 研究的历史分期与当代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哲

2019-09-02

新中国70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李海青 核心提示 马克思曾经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源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大地扎根、开花、结果,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其契合了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迫切需要。

2019-08-26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