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这个本质规定,在学界达成了最广泛、最基本的观念共识。最广泛是因为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重要性和全面渗透性,最基本是因为意识形态属性在这里还只是“经验的概观”和“抽象的共相”,还没有真正摆脱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相互定义的理论外观、逻辑循环,并在想要对本原真相有所突破时又唯恐走得太远而迷失方向,导致围绕观念…
文章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43(03),165-171+188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及队伍建设研究”(18YJA710014) 摘要 关键词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并系统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实现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发展新变化,进一步…
文章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03.24网络首发 基金项目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重大项目“后疫情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趋向与供给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2SJZDS026) 摘要 关键词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个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而将经典文本意义向时代价值转化的实践过程。此过程包含文本之释读范式…
文章来源 政治学研究2023年第1期 基金项目 辽宁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数字国家背景下的协商民主范式创新与社会参与路径研究”( LJKMR20221531) 摘要 关键词 [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也是进一步推进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很好地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要…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21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有关网络现象的生成逻辑及治理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1JDSZ3188)阶段成果。 摘要 关键词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形象具有客观性与主观性并存、一般性与特殊性叠加、外显性与内隐性融合的特质。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直接生成逻辑与间接生成逻辑分别建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形象与泛在形象,思…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做好青年工作、用党的科学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这一重大论断,强调“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
培育学生的大历史观进而增强历史自信,是“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党史教育常态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就高校本科阶段五门思政课程而言,要打破专业壁垒,将大历史观融入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师的叙述方式、学生的认知转化等重要环节,每门课程的教师要在接力中…
思想政治教育贯通问题,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出场语境虽是教育问题,但思想政治教育贯通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普遍的贯通,不是个别领域的个别现象,而是一切社会实践领域的普遍现象。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贯通,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内在本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基本样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整体实效,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