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界域指认的偏误与匡正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多义词,人们对其所指的指认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随意性。这种灵活性和随意性投射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极易造成其所表达的概念界域的泛化,而概念界域的泛化又必然导致其内涵的虚化、主旨的淡化和功能的弱化,这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是向教育对象传授“科学的思想观念、正确的政治观点”的判断,乃至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

2023-10-18

关于深化“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的几点认识

党的二十大号召全党全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大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善用“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对于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2023-10-16

唯物史观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历史叙事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问题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问题,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前提性问题。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历史叙事,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党史叙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史叙事”“阶级社会发生史叙事”“原始社会发生史叙事”和“现代性叙事”等五种叙事模式,它们指向对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起源的不同认识,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叙事的多样路径。从唯物…

2023-10-09

推动新时代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基础性工程、经常性工作来抓,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准确把握任务要求,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引领…

2023-10-07

发挥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应勇挑重担,不负历史重托,积极探索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

2023-09-27

“六个必须坚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念指引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六个必须坚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融合、创新的重要成果,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将之作为重要内容加以重点体现。从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看,“六个必须坚持”对高校思政课…

2023-09-27

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智能化”渗透的风险与应对

历史虚无主义是改革开放后在我国泛起、蔓延的一股错误思潮。习近平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深刻揭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危害,同时也表明,历史虚无主义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与其作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新时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整体发展式微,但并未销声…

2023-09-20

“大思政课”视域下红色场馆育人模式探析

构建红色场馆育人模式是适应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需要,对于高校传承红色文化、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提升铸魂育人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红色场馆育人具有鲜明的政治引领性、鲜亮的红色基因传承性、独特的历史叙事生成性、独到的社会文化感染性。构建红色场馆育人模式,需要从育人主旨、协作机制、传播优势、文化内涵创新等方面整体性推进。 革命遗址、红色纪念…

2023-09-14

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建设教育强国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定位,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强调,建设教育强国,要“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1]这一重要论断,指明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教育强…

2023-08-23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