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凤: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政策变迁与机制优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背景下,提高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是解决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培养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落实好这个任务,高校思政课教师就需要以严谨、探究的做学问态度来研究教学活动,就教学的开展进行周密的准备和精细化设计,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基本要求。围绕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从提升教学立意、…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讲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习近平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1]的具体要求。作为高校一线思政课教师,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推进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引领学生、启迪学生、感染学生,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学对象的接受能力,制定教学活动方案、整合教学资源、整理教学思路的再创造过程。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来说,教学设计更是教师备课的核心技能,是“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1]必不可少的环节。优质的思政课教学设计,是教师“导演”好一堂课的“剧本”,也是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作用、实现铸魂育人任务的“路线…
文章来源 求索 2023,(04),53-58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党百年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ZD008);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委托课题“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3WZH002) 摘要 关键词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学术追问,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研究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前沿性、综合性和发展性课题。加强大学生认知特点及其规律的研究,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迫切需求。站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时代发展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视角,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研究的缘起、推进与未来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研究的缘起 …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1]《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2]一系列举措正伴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加速迭代不断指向教育领域的智慧化发展与变革。为此,在新形…
文章来源 南都学坛 2022,42(05),86-89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9JD710031。 摘要 关键词 [摘要]自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运用自媒体引领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三全育人”落地见效,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要强化和创新…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1]马克思主义理论,既要中国化时代化,又要通俗化大众化,前者是理论生产过程,后者是理论传播过程、是讲道理的过程。只有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理论才能彻底、才能“掌握群众”,才能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