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支部建设观

    2020年03月25日11:07    来源: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自1847年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以来,已走过一百七十二年的历程。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宏观的历史和理论,我们经常提及,但是其中的好实践、好做法了解的还不够。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伟大革命导师,不但在党组织建设上提出过光辉的思想理论,也都或多或少地亲自指导并参与到党组织建设…

2020-03-27

马克思对“打病毒政治牌”的批判

19世纪50年代,霍乱疫情在欧洲肆虐,马克思本人亲身经历,并用文字进行了描述。这些文字有的发表在当时美国的《纽约每日论坛报》上,有的出现在写给恩格斯以及其他人的书信中。在1853年10月的一篇文章中,马克思描述当时英国的社会时写道,“社会上的注意力目前基本上还是集中在贴现率、粮价、罢工和商业前景不妙等问题上,而更使人关心的是霍乱”。 在马克思看来,霍乱“真…

2020-03-24

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深入贯彻落实这一要求,有利于我国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程中抢占科技伦理制高点。 科技伦理治理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新兴科技的快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诸多挑战。一些新兴科技带来的涉及人类生命健康安全、隐私保护、家庭和社会关系、生态安全、资…

2020-02-29

辩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既是经济理论研究的焦点,也是各国经济发展实践中的难点。回望4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我们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继续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这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的重要方法,对…

2020-02-27

从哲学层面深化制度理论研究

内容提要 从哲学层面深化制度理论研究,需要从历史观、系统观、价值观、实践观等方面,把制度发展看作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将制度看作包含多个要素和层次的系统,用制度价值理念引领制度建设,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深刻精准地理解制度、阐释制度,坚定制度自信,推动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制度建设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2020-02-26

中国制度永葆活力之道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具有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就要勇于并持续推进制度创新。 制度…

2020-02-18

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捍卫与发展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是他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在恩格斯晚年的著作中针对唯物史观提出了许多经典的理论,集中体现在19世纪90年代所写的五封书信之中。 一、恩格斯五封书信的基本思想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不断丰富和完善唯物史观。马克思去世之后恩格斯继续投身于理论研究,为马克思未竟事业继续努力。特别是恩格斯在19世…

2020-02-17

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内在逻辑与中国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体现出社会主义民生观将在一个新起点上不断完善深化。因此,立足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深入挖掘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丰富性、系统性与科学性 在现代马克思主义语境中,民生…

2020-02-14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改造世界观

摘要:哲学是一切理论的世界观基础,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武装全党、改造世界是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必然存在着尖锐的思想斗争。毫不动摇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就是要捍卫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的党性立场,回击当代污名化唯物主义哲学的倾向。西方现代哲学的所谓“生存论转向”,就是借口超越“认识论哲学”,使实践和认识论分离,否定物质本体论,取消哲学基本问题,试…

2020-02-13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