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确定性

从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及时调整规划,确保各地区各部门的发展目标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战略目标保持高度一致。我相信,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国特色治理模式带领人民克服结构性和实际性挑战,定会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面对不确定性的确定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

2023-09-27

对国外有关中国历史文化中断的驳议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深刻阐释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我谨就中国悠久历史的连续性和中国文化突出的创新性,结合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创造性转型谈一点个人体会。 自强不息、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2023-09-27

“驾驭资本”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既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可见,社会主义社会“驾驭资本”的问题即为何要发展和利用资本、如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如何控制和规避其消极作用的问题,日益成为亟须科学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

2023-09-21

在“两个结合”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贡献新的中国力量,是我们承担的新的文化使命。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其根本在于坚持“两个结合”。 “两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

2023-09-18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传统文化根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那么,何为中国式?中国特色体现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华夏先民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实践中寻觅生存发展之道,积累了许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和准则,…

2023-09-14

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化路径

恩格斯在1890年8月5日写给康拉德·施米特的信中谈道,“对德国的许多青年著作家来说,‘唯物主义’这个词大体上只是一个套语,他们把套语当做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再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就是说,他们一把这个标签贴上去,就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了”。可见,许多年轻的德国人只是用唯物主义的“套语”来把自己的相当贫乏的历史知识建构成“一般体系”。与此不同,“我们(马克思…

2023-09-13

毛泽东唯物史观的形成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从零星介绍到逐步深入、有组织有系统地广泛传播,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研究毛泽东早期唯物史观的形成对于溯源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观的形成意义重大,笔者认为其形成历程分三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1918年4月至1919年8月。1918年4月18日,毛泽东在湖南长沙成立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

2023-08-23

论历史唯物主义对传统道德哲学的超越

传统道德哲学以抽象观念为致思,认为道德只是一种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意识形式。然而,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其决定于作为现实社会存在的物质生活生产方式。也就是说,马克思恩格斯彻底变革了传统道德哲学的思考方式,开始从现实的人及其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思考道德问题。 以“休谟问题”为例,其缘起于17世纪道德哲学领域兴起的一场关于道德起源…

2023-08-16

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要斗争就要有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就要有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就要敢于担当、积极作为,这是我们未来进行伟大斗争应当具备的思想素质与基本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纲领性文献,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2023-08-15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