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
主办单位 | : | 中国人民大学 |
指 导 | : |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 |
学术支持 | : |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
顾 问 | : | 顾海良 逄锦聚 吴潜涛 杨瑞森 |
编 委 会 | (按姓氏笔划顺序) | |
主 任 | : | 靳 诺 |
副 主 任 | : | 艾四林 沈壮海 孙蚌珠 杨晓慧 |
委 员 | : | 陈大文 陈金龙 高国希 韩喜平 |
洪晓楠 黄蓉生 纪亚光 李 辉 | ||
刘先春 骆郁廷 齐鹏飞 秦 宣 | ||
曲建武 佘双好 宋 进 孙熙国 | ||
王炳林 王韶兴 王树荫 王 岩 | ||
王 易 吴付来 徐维凡 颜晓峰 | ||
杨凤城 张雷声 | ||
主 编 | : | 王 易 |
出 版 | :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
中心主任 | : | 张可云 |
总 编 辑 | : | 高自龙 |
副总编辑 | : | 钱 蓉 李军林 |
编辑部主任 | : | 王春磊 |
责任编辑 | : | 赵 畅 刘 芳 |
地 址 | :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甲59号文化大厦 |
邮 编 | : | 100086 |
电 话 | : | 010—62515819 62515820 |
电子邮箱 | : | fzbjb2017@163.com |
出版周期 | : | 双月刊 |
国际标准刊号 | : | ISSN 2096—1804 |
---|---|---|
国内统一刊号 | : | CN 10—1387/D |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篇 名
作 者
理论探讨 | |
---|---|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述论 | 杨凤城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内核、主要特征与价值意蕴 | 李梦云 |
习近平大历史观的方法论传承 | 杜红艳 |
课程建设 | |
---|---|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主要成就、重要经验和创新向度 | 杨晓慧 |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循根本、强实践、求创新 | 徐 蓉 |
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关键在于把道理“讲活” | 田鹏颖、崔菁颖 |
“大思政课”建设的核心旨趣、层级延展与效果期待 | 王习胜、华银峰 |
高校思政课形象塑造的困境与突破 | 高静毅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与“大思政课”的价值对接及机制构建 | 赵 坤 |
课程教学 | |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内在逻辑探析 | 闫方洁、王慧洁 |
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问题”的意义、类型与原则 | 吴宏政、罗媛媛 |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个向度” | 赵金子、张筱蕖 |
全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话语权的内涵嬗变、现实挑战与重构路径 | 邹太龙、戚冠辉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善用“大思政课”培育学生主体性的思考 | 赵永帅 |
队伍建设 | |
---|---|
养课:思政课教师提高教学实效性必须练就的功夫 | 路丙辉 |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研一体化 | 代玉启 |
经验借鉴 | |
---|---|
大中小学一体化打造“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 |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
打造一站式“智慧思政”学工平台提升数字赋能育人实效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以话剧《马兰花开》创排为载体构建学校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新模式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党支部共建搭平台携手上好“大思政课”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打造新时代“钢筋铁骨”特色育人模式 | 北京科技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