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执笔人:蒲俊霖。
【原文出处】《北京教育》:德育,2024.4.10~1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国家石油行业领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和行业栋梁。近年来,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依托党支部共建平台,整合育人资源,携手上好“大思政课”,着力培养能源领域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引导学生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一、工作思路
学校坚持“一融双高”理念,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党支部“1+4”示范共建平台,即1个学生样板党支部与1名校领导、1个机关党支部、1个教师党支部、1个企业党支部结对共建,以“创新理论大课堂、铁人精神大课堂、国情社情大课堂”为抓手,推进育人目标协同、力量协同、资源协同、平台协同,激发组织育人活力、提升组织育人实效,引领带动全校党支部开展相关活动近千场次,着力讲好用好“大思政课”。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创新理论大课堂,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育人,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着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走深走实。一是开展“三讲”进支部活动。按照领导讲理论、劳模讲精神、教师讲成长的思路,开展分层分类分众的理论宣讲进支部活动。校领导带头深入共建党支部讲理想信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时代楷模、大国工匠为共建党支部讲报国奋斗的故事,用自身的奋斗历程激励学生树立报国情怀。专业教师为共建党支部讲自身的成长经历,启迪学生勇于探索成才之路。近两年,累计开展活动120余场次。二是建立“三个一”组织生活模式,即“共听一个故事”“召开一次沙龙”“参加一次考试”的“三个一”,推动解决理论学习入眼不入心问题。通过“支部书记主讲+支部党员主问”的党课学习模式深化互动研讨,交流碰撞思想、推动入脑入心。通过“每月一测”闭卷测试,实时检验理论学习成效,提升理论素养。通过组织企业导师与学生围绕时政热点进行主讲、主谈,拓宽理论视野。近两年,累计开展联学活动570余场次。
(二)建设铁人精神大课堂,赓续红色基因“传家宝”
坚持把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深挖红色富矿、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学生爱党报国情怀。一是打造课程“新菜单”。联合大庆油田等共建企业打造石油文化、“双碳”战略、能源安全等虚拟仿真微专题12个,能源行业领军人物讲授“能源强国能源报国”网络公开课18场次,石油英模人物作“学楷模、做先锋”事迹报告会10场次,开展“永远的铁人”主题宣讲80余场次。二是创新教育“新形式”。在共建企业中海油气电集团支持下,采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裸眼3D等技术,建成铁人精神教育基地和石油精神教育展播平台。建设“穿越时空的对话”“大庆会战”“海上石油天然气产业”等3个沉浸式体验课程,通过视听触全方位立体化运用,实现铁人精神教育的数字化、可视化,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体验。
(三)用好国情社情大课堂,培育堪当大任“新青年”
充分发挥行业特色高校密切联系生产一线的优势,坚持引导广大学生到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和基层一线体验国情社情,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和民族复兴伟业中。一是搭建实践育人“大平台”。依托共建平台,建立协同育人基地、实习实践基地100余个,每年6000余人次学生奔赴生产一线,在“深海一号”南海作业平台等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现场学习和体悟铁人精神,强化能源报国的初心使命。二是建立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新机制”。依托共建平台,各党支部与企业签订共建协议21个,建立联合育人平台9个,联合开展科研攻关40余项,探索形成“党建共建、平台共筑、难题共克、人才共育、成果共享”校企合作新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校企携手联动、生产一线出题,打造中国青年碳中和创新创业大赛、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等学科专业竞赛群,让学生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提升创新能力。
三、实施效果
(一)以党建引领构建思政教育新模式
按照学科、科研团队、课题组等设置学生样板党支部,示范带动全校按照“大师+支部”“项目+支部”“榜样+支部”“师生+支部”模式建立党支部173个,推动支部站到立德树人第一线。校领导、知名专家教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比例达16%,形成了协同育人良好格局。教师支部和学生支部在共建中相互促进,带动教师思政工作和学生思政教育实现良性互动;校内支部和企业支部在共建中互学互鉴,以产教融合带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更加成熟。2023年,《新闻联播》3次报道学校育人实践与成效,1个基地入选教育部2024年度红色文化弘扬基地,“中国石油文化”入选教育部“拓金计划”示范课程,多门“能源强国能源报国”公开课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二)全方位育人格局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石油行业的优秀文化、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量油田企业深度参与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广大学生走上“万米深井”“深海一号”等大国重器开展科研技术攻关。学校2个支部获评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学生班级多次入选北京高校“优秀班集体”“十佳示范班集体”、红色“1+1”示范活动一等奖等奖项;多名学生获评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和“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奖项。
多年来,经过“三个大课堂”潜移默化的浸润和熏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成为学校毕业生的价值追求。毕业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赴石油石化企业、西部基层就业人数和比例长期保持高位,学校成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能源动力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1名毕业生获首批“全国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2020年7月和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给学校青年学生回信,不仅是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学校办学方向的高度认可。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党委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断强化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深入探索党建引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路径,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