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
| 主办单位 | : | 中国人民大学 |
| 指 导 | : |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 |
| 学术支持 | : |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
| 顾 问 | : | 顾海良 逄锦聚 吴潜涛 杨瑞森 |
| 编 委 会 | (按姓氏笔划顺序) | |
| 主 任 | : | 靳 诺 |
| 副 主 任 | : | 艾四林 沈壮海 孙蚌珠 杨晓慧 |
| 委 员 | : | 陈大文 陈金龙 高国希 韩喜平 |
| 洪晓楠 黄蓉生 纪亚光 李 辉 | ||
| 刘先春 骆郁廷 齐鹏飞 秦 宣 | ||
| 曲建武 佘双好 宋 进 孙熙国 | ||
| 王炳林 王韶兴 王树荫 王 岩 | ||
| 王 易 吴付来 徐维凡 颜晓峰 | ||
| 杨凤城 张雷声 | ||
| 主 编 | : | 王 易 |
| 出 版 | :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
| 中心主任 | : | 张可云 |
| 总 编 辑 | : | 高自龙 |
| 副总编辑 | : | 钱 蓉 李军林 |
| 编辑部主任 | : | 王春磊 |
| 责任编辑 | : | 赵 畅 刘 芳 |
| 地 址 | :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甲59号文化大厦 |
| 邮 编 | : | 100086 |
| 电 话 | : | 010—62515819 62515820 |
| 电子邮箱 | : | fzbjb2017@163.com |
| 出版周期 | : | 双月刊 |
| 国际标准刊号 | : | ISSN 2096—1804 |
|---|---|---|
| 国内统一刊号 | : | CN 10—1387/D |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篇 名
作 者
| 理论探讨 | |
|---|---|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 | 王伟光 |
|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形态 | 韩庆祥 |
|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性贡献 | 黄建军 |
| 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的学理化阐释 | 黄 刚、宗铁岩 |
| 课程建设 | |
|---|---|
| 全面认识五年来高校思政课深刻变化及其重大意义 | 佘双好 |
|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 王易 |
| 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 | 彭庆红、唐淑楠 |
| 思政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 | 高国希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 张晖、魏晖 |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质量发展 | 肖贵清 |
| 科学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四维价值高度 | 项久雨、焦浩源 |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现状与展望——基于近五年来全国70余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 刘晓亮、侯凯升 |
| “大思政课”建设视域下社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析论 | 许家烨 |
|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有效性的五重维度 | 谢霄男、李净 |
| 构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知识体系 | 柴永昌 |
| 课程教学 | |
|---|---|
|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应然、必然与实然 | 齐卫平、白金艳 |
| “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专题教学论 | 王珊珊 |
|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原则和路径 | 周建超、李德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