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2024年恰逢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五周年,这次座谈会是在新时代召开的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等问题的重要会议,为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守正创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产出新质精神生产力,必须从百年党史、国家战略、课程定位和教师职业认同等四维价值高度来科学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新的着力点。
【关键词】思政课;百年党史;国家战略;课程定位;职业认同
【作者简介】项久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焦浩源,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湖北 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武汉),2024.11.21~26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创新贡献研究”(项目号22&ZD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24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全面聚焦、系统谋划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先后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等。其中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等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当前,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思考守正创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必须科学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四维价值高度。
一、从百年党史的价值高度把握
党的百余年奋斗的辉煌历史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坚守理想、巩固思想,实现梦想的宏伟史诗。百余年来,党的历届领导人一以贯之地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出过重大决策部署。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处于萌芽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人更多以革命教育为载体,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社会动员、民众教育和干部培训。1929年12月28日,古田会议拉开我党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帷幕。在这次会议中,毛泽东重点强调:“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2](P94)当时,为了纠正党内出现的一些错误倾向,净化党的肌体建设,毛泽东为此提出“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的思想,及时摆正了党的前进方向。革命年代,延安是全国青年心中的信仰之地,纷纷涌入。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将革命学员和干部培养成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在陕北公学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设置“中国革命运动史”“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革命运动史”“科学社会主义”等科目,不仅锻造了青年知识分子坚强的革命意志和理论本领,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对文化水平较低的普通大众,陕北公学流动剧团创作了《生死关头》《放下你的鞭子》《母亲》等优秀文艺作品。这些作品把较为抽象的“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收复失地,还我河山”“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等口号以老百姓听得懂、看得见、能理解的舞台形式展现,让党的号召传播得更广、覆盖面更大,这也成为当时对民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之一。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通过政治斗争和革命手段推翻三座大山、寻求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而“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3](P1094)。这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三大任务为目标,结合中国革命的经验与实践,在指导工农革命运动和革命军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思想政治教育也通过这一系列的理论与实际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为后来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2.新中国成立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迎来新的发展。从宏观来看,自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十八大召开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建章立制——“两课”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每一阶段对应的,国家相继出台了若干意见和规定。1957年的普通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毛泽东提出要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省部级工作的日程安排之中。他指出,“要加强学校政治思想教育,每省要有一位宣传部长、一位教育厅长亲自抓这项工作”[4](P247)。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然而,在意识形态领域,我国曾一度处于失声状态。邓小平曾尖锐地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5](P306)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在总结经验和教训之后,党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中央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江泽民同志在会议上强调:“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是国家各方面人才的后备力量,各个领域的知识分子对社会思想文化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要重点做好。”[6](P91)198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在法律层面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为高等学校的授课专业,也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正式诞生。同年9月,党中央再次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工作。据统计,从1984年到2012年,教育部共颁发11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法律法规,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85方案”“98方案”和“05方案”等。此外,还颁布16部有关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规定,如《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1987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2010年)等。这些法案,不仅将大学生囊括其中,同时也包含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我国高水平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了人才的全面发展。
3.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更加完善。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碰撞更加频繁。电脑与手机的普及化促使学生成长环境发生巨大改变,在各种信息“轮番轰炸”的情况下,学生的自主意识更加强烈,价值选择更加丰富,个性特点更加凸显。当前,国际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国内外严峻的发展形势提醒我们必须要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挥和带领下,国家通过制定各种法规等,逐步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趋于完善,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各方面更加系统协调。如,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重大。2021年7月,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建设、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贯彻落实毛泽东同志关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指示,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从国家战略的价值高度把握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7](P10)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仅事关教书育人、办学治校、社会稳定,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中,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国家安全战略等具有重要作用。
1.抢占意识形态领域高点。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一场空前的文化思潮大碰撞、大交流、大融合,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势头较好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不断走向国际舞台中心的过程中,将承受更多的来自资本主义的“炮火冲击”。高等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一方面,国际范围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已然向我国高校渗透,对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构成严重威胁;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而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社会价值观却没有及时跟上,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同时,手机与互联网的普及让大学生有更加便捷的方式获取社会信息,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困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项以人为对象、以意识形态为内容的教育活动,事关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制高点的占领。这就要求高校要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当下牢牢坚持思想和行动的统一性,站稳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提醒广大教育工作者,意识形态的斗争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它是长期的、严峻的。他强调:“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人,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那将是教育的失败。”[8](P343)新时代,我们更要坚守为党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坚定为国育才的立场和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通过讲好百年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成效,抢占意识形态领域的高点。
2.奠定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9](P276)。历史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空前伟大而又十分艰难的事业,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走了许多弯路、牺牲许多生命才找到的适合中国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这一伟大事业前途是光明的,同时也是遥远的,不会一蹴而就,而要代代相传,一棒接着一棒跑、一代接着一代干才能实现。“教育作为国家或民族知识传承和文明赓续的重要手段,事实上是一种精神文明的再生产形式,而这种文明赓续最重要的表征就是作为整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诉求的代际传递和薪火相传。”[10]新时代,高校要进一步明晰“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的主张,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制度体系,把新时代党对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要求落实到位。
3.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1]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以塑造好学生“观念”为任务的课程,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哲学观、宗教观、生命观、道德观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德”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道德授之于人;而“树”的人是具备正确的理想信念、政治品质、道德修养、法治观念的全面发展的人。立德树人内蕴着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三个目标指向:培养什么人,指明我们要培养的人是能够继承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新人;怎样培养人,指明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为谁培养人,指明我们的教育事业是为国育人、为党育才、为人民育未来。新时代,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面推进、成效斐然,但距离目标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中国国情,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认真总结过往的经验和理论成果,根据新时代新的历史特点,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12]。
三、从课程定位的价值高度把握
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定以来,国家一再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定位极其重要。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巩固前沿阵地的“堡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最大的不同在于,除了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基本职责,更重要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传播和宣传党的指导思想。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牢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任务,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是我党的指导思想,是历经时间和实践考验的正确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史学中,没有唯心主义史学家任意挑选来作为标准的‘诸如自由、个性、民族和宗教等乱糟糟的主观主义概念’,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合理地排列人类历史复杂事件的使人满意的唯一基础。”[13]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过程,能够实现政治话语、宣传思想、学术知识、工作方式的有机结合。以高校为例,20世纪90年代中期,《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的教学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生,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待事物本质,帮助学生分辨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增强抵御“糖衣炮弹”和抗风险能力,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对“两课”的课程设置进行完善,奠定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基本雏形。该《意见》指出,四年制本科应设置4门必修课,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现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现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此外,为帮助大学生更好把握当前国际形势,开拓大学生的国际视野,还增设“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的完善,旨在通过教师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更加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以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念感染和教化学生,通过对学生的思想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义、认同中国共产党,不断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进步的理论修养、价值观念,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教育中最具政治属性,是带有明显意识形态特征的重要课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立德树人深刻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前途和发展,影响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历史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是国家意志的深刻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要求,也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对学生成长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党的教育方针是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事关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兴衰成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新时代教育发展提供思想引领与实践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培养时代新人,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使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也是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3.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修课程。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4](P53)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体力、智力的发展,也包括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包括人个性的自由发展以及能够自主选择从事的社会劳动。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书本内容,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目的上致力于通过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养成关注历史演进、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境遇,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从人的全面发展的层面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触动学生的内心和灵魂,让学生在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这些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在思想、道德、心灵、精神等层面得到更深的感悟和体验,培养学生与人民共情、与时代共鸣、与社会共享的情怀与境界。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做到“有深度”,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紧密联系社会历史发展和追求人类解放,始终致力于关注和求解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又要做到“有温度”,积极关照学生健康成长,通过特有的人文关怀和情绪传导让学生领悟到只有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才能让人生价值得到凸显、让人生境界得到升华,让学生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四、从教师职业认同的价值高度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5]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但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信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16]
1.提高政治站位。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养的六个方面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政治要强”,这也再次印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带有明显意识形态属性的课程,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课程。为此,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坚决反对,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带头真学、真信、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以实际行动向学生展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执着和信念。二要加强理论武装,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耳入脑入心,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人,坚持“四个服务”,确保红色政权长治久安。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自觉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及时反映在课堂中,让科研成果与课堂内容相融合。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授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体会到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魅力”[17]。三要永葆热爱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事关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事业关乎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有远大的理想追求,也要有纯粹的家国情怀;既要做好本职工作,也要“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自觉把教书育人的职责融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以赤诚之心为学生播撒真善美的种子、以奉献之心照亮学生前行之路、以仁爱之心成为学生成长阶段的指导者和领路人。
2.加强师德修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18](P7)。对于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评判标准,“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19]。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较高的理论修养、深厚的理论功底、高度的文化自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吸引学生、影响学生。这种人格魅力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增强权威性和说服力,还能够通过语言艺术和行为示范,得到更多的学生的信赖和喜爱,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鲜活起来,从而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在这种“标杆”和“榜样”力量的鼓舞下,学生将自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理性认识当前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不断提升把自己塑造成为时代新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只有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学生方能以师为镜。因此,广大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坚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处世理念,时刻保持“慎独”的良好习惯,以高尚的人格、优秀的情操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3.提升技能水平。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实力是不行的,作为一名教师,业务素质上得去,课堂才能开展下去。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只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创造新奇而又深刻的课堂体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树立远大理想,打开眼界格局。一是要课内课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用典,善于运用形象的比拟阐释深刻的道理,他大力提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小麦灌浆期”“拔节孕穗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真理的味道”等,这些“接地气”又富含哲理的比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党的理论成果。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特别重视理论阐释的话语表达,既要尊重书本,也要挖掘相关“内幕”,用“小故事”来阐述“大道理”,“采用通俗化、大众化的话语表达方式,帮助受教育者更加全面、透彻地理解理论话语”[20],让知识以更加深刻的方式进入学生头脑,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二是要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根据学生成长规律,结合当代学生所处的时代环境,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优质平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挖掘“热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依据当前网络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借助各种学生常用的自媒体平台,统筹规划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充分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机融合,让理论鲜活起来,让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进来,“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21]。
参考文献:
[1][12][16][21]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N].人民日报,2024-05-12(1).
[2]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8][9]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10]王学俭,杨昌华.立德树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立身之本[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1).
[11][15]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13]于沛.变动中的20世纪外国史学[N].光明日报,2019-07-29(14).
[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7]项久雨.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引路人作用[J].邓小平研究,2019,(4).
[18]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2014年9月9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9]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
[20]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要素的解释之维[J].思想理论教育,2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