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彭庆红,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淑楠,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原文出处】《思想教育研究》(京),2024.5.8~10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方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JZDW07)阶段成果。
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这一重要论述不仅对高校思政课的内容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必须高度重视抓好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这项工作。只有充分认识两者同步推进的必要性,把握同步推进的关键点,强化同步推进的保障措施,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才能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及时“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开创新局面、达到新高度。
一、充分认识同步推进的必要性
习近平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党的创新理论正是因事、因时、因势而形成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时代的理论创造。如何在思政课建设中,对这一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进行系统权威、科学准确的宣传阐释,是思政课教师肩负的光荣使命,也是实现让广大学子与党的创新理论同频共振的迫切需求。
一是由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决定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必须坚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来考量党的创新理论与思政课建设同步推进的意义所在和价值所在。从课程性质来看,思政课的关键是“政”,必须强调讲政治、明政理、固政权。确保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始终是思政课设置的基本原则。对此,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能否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清楚讲明白,直接关系到广大学子能否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能否坚决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从课程目标而言,《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明确强调,要“以了解学习、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课程主线”。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同时同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二是由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需要决定的。党的百余年历史证明,思想政治工作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始终是相伴相生、如影随形的。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就是党内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提高党的理论水平和达到统一思想的过程。百余年来,我们党一方面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深刻把握其基本原理;另一方面研究当时运动状况和时代特征,立足中国具体实际,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继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始终坚持用这些党的创新理论同步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而成功地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从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来看,有一条始终是相通的,就是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既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又以具体的历史条件和时代任务为转移,坚持同步用新的理论创新成果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是由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践要求决定的。从普遍性来看,任何一门课程的改革创新,内容建设始终是核心。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更是如此。如果不注重教学内容更新,只强调教学形式的新技术新手段运用,这是舍本逐末的,也是偏离实际的。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重视和加强思政课建设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思政课改革创新只有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才能引导广大莘莘学子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二、准确把握同步推进的关键点
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必须正确把握整体部署与重点突破的关系。重点突破事关全局和关键,是整体同步推进的有力抓手。因此,准确把握关键点,来带动整体同步推进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一是聚焦核心内容,建设高质量的课程教材体系。课程教材体系建设是铸魂育人的重要依托,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课程、进教材,是坚持同步推进的直接抓手。为此,必须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在大中小学各学段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教材内容中,实现全覆盖、贯穿全过程。近年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的编辑出版,及时把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体现到大中小学人才培养中,为同步推进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铸牢了坚实基础。但这些举措更多是偏向宏观层面的,是侧重于加强顶层设计的,具体到各高校、各部门、各教师,想要使同步推进取得更大实效,还必须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教育对象、培养目标,对已有教材内容进行细化处理。建设高质量的课程教材体系不仅要建好核心课程、围绕核心内容建设课程群,还要进一步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典型的案例分析,做到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抽象概念与生动案例相结合,才能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准、讲深、讲透、讲活。要通过抓住学生兴趣点与困惑处,系统梳理课程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现实设计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形成党的创新理论在不断为学生释疑解惑过程中扎实进头脑的崭新局面。
二是注重统筹规划,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习近平指出:“要针对不同学段,根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具体教学目标。”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在不同学习阶段,结合不同问题,设置具体的教学推进方案。比如,如何处理好“同题异构”的关系上,思政课建设就要在不同学段对党的创新理论同一主题的课程设计方面,教材内容、育人目标各有侧重,教材话语体系有所区别,课堂与实践活动设计难度梯度要合适。而要实现好这一目标,就必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既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同步推进取得明显实效性的关键举措。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设计课程目标,只有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才能让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爱听爱学、听懂学会。
三是夯实学理支撑,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和学理化的研究阐释。缺乏学理支撑,思政课教学容易陷入纯粹说教而缺乏理论说服力和现实解释力。同步推进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必须着力夯实学理性这个基础和支撑。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因此,只有不断增强党的创新理论阐释的彻底性、说服力,才能使思政课教学更富温度、更有力度。这就要求学术理论界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通过提炼更多学理性概念和标识性符号,推动政治性、政策性话语与学术性、教学性话语之间相互转化,有力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习近平还指出:“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可见,思政课教师也只有在自身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才能让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和“所以必然”。
三、着力强化同步推进的保障措施
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需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特别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通过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夯实各项工作基础,以做到有的放矢、稳步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归属。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中央有关部门以及各地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从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切实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作出具体的工作实施安排,确保取得实效。宣传部门要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高度总体谋划推进实施。教育部门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做好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同步推进的重要性,落实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抓牢抓实两者同步推进的思政课机制。要紧紧围绕同步推进的有效落实,建立健全责任分解、督导检查、考核评价等机制,使同步推进的相关工作能落实到岗、具体到人。
二是强化协同攻关,聚合团队力量。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同步推进不能“单打独斗”“单线作战”,要全员、全程、全方位统筹起来,集聚合力协同攻关。所谓“全员”,不单是指小学、中学、大学各个学段的思政课教师等教育主体,还关涉到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相关的各类主体,包括上级主管部门、教材编写部门、思政课课程管理与教育教学部门及相关人员等。所谓“全程”,不仅涉及教学目标设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改革、教师培养、考核评价等各环节,还贯穿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的形成发展过程。所谓“全方位”,旨在突破时空限制,拓宽一体化协同育人的平台,建立起一体化协同育人体系机制。因此,要把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当作一场配合战和全局战,牢固树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发掘一切育人资源,积极构建大场域、大平台、大师资等,形成协同育人大格局,汇聚协同育人大合力。
三是完善条件支撑,优化资源配置。毋庸置疑,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离不开资源建设、经费投入、队伍保障等各项条件的坚实支撑。教学资源方面,要精心研制、丰富供给。比如,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内含丰富的红色文化素材,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地方的红色资源,来增强党的创新理论的吸引力、感召力与说服力。各高校各部门需要强化系统思维,打破因资源分散所形成的壁垒,有效探索不同形态教学资源的整合方式,充分发挥资源的整体效应。经费投入方面,要建立起国家、地方、学校、社会的多元投入机制,优化经费的支出结构,落实各项经费保障。有条件的可以设立同步推进专项建设资金,进而为这项工作可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直接支持。队伍保障方面,既要通过培训提高思政队伍教师的从业水平与教学能力,也要关心思政队伍教师的工作生活,提高地位、待遇,使热心参与到同步推进这项工作的师资队伍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