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是其理论成熟的显著标志,也是这一思想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篇的学理依据。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准确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从理论体系的完备性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真理性,从理论主题、理论内容、理论精髓的逻辑结构严整性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从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体”与“用”的关系这两个方面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质和理论贡献,这对于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阐释走向学理化、系统化,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逻辑结构
【作者简介】黄刚、宗铁岩,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原文出处】《北京教育》:德育,2024.5.4~9,47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研究”(19AKS005)、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研究”(23LLMLA060)的阶段性成果。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总结和理论结晶,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准确理解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在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中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不仅是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阐释走向学理化、系统化的需要,更是准确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及其理论贡献的需要,对于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理论体系的完备性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真理性
体系完备性是思想理论成熟的标志,体系化是思想理论发展为科学理论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就是理论的整体性和体系的完备性,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坚定捍卫他们思想的整体性,反对各种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破坏和肢解,马克思就曾讲过,“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的整体”[1]。列宁在实践中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也极力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及其科学体系的完备性,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任何歪曲和篡改,他不仅做出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这样的经典定义,而且还强调马克思主义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即哲学、政治经济、科学社会主义,这三部分的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这一严密的理论整体。与此同时,列宁还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的内部也是一个整体,例如,他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比作“一整块钢”,“在这个由一整块钢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决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3]。体系化是理论的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具有理论内容一致性、逻辑结构严整性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这些主要内容,又要整体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做到融会贯通”[4]。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他进一步指出:“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5]。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和阐释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整体把握科学体系、推进理论系统化是一以贯之的原则。这个原则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原则,即加强体系化研究和系统化建构。完备的理论体系,既是科学理论的存在方式和表现形式,也是理论科学性的学理依据和显著标志。只有形成了体系化、系统化的理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是其理论成熟的显著标志,也是这一思想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篇的学理依据。我们只有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性讲清楚,才能把其科学性讲透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性,不仅体现在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理论内容上,也体现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思想特点上,这些理论特性既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的具体表现,也是其科学真理性的鲜明彰显。
科学体系是思想理论学理性的必然要求,体系化是思想理论葆有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关键。列宁认为:“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6]在列宁看来,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无限的力量,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备而严密的科学体系,并且有完整的彻底的哲学世界观贯穿其中,这个世界观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的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尽管世界、时代、科学技术乃至社会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向人们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以丰富的、完备的科学体系全面反映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影响深远,在于其以深刻的学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性、以完备的体系论证其理论的科学性。”[7]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8]新时代党和国家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从战略高度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出系统谋划和部署,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特别是作为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总结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这种力量来源于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时代的把握、对实践的总结以及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表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建设领域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一个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的科学体系,并将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深入展开而不断丰富发展,必将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展示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此外,理论的体系化还是科学理论走近大众的前提条件,对于开展理论的宣传普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反杜林论》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也是阐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著作。这本著作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将“相当多的领域”“最重大的问题”归结为哲学、政治经济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三大主要领域,并通过阐明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反杜林论》以大众化的语言和叙述方式讲清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鲜明特点和科学体系,特别是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并在工人阶级中深入人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面和影响力,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典之作,成为“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9]。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推动科学理论的传播特别是大众化,必须把理论的科学体系讲清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为了更好发挥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全党的武装作用、对人民的教育作用,必须大力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工作,而研究好阐释好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论述深刻并且不断展开、开放发展的思想体系,“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10]。这些整体性、系统性的特征为我们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进而更好推动这一思想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从逻辑结构的严整性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
真理只是在它们的总和中亦即在它们的关系中才会实现,思想的真理性在逻辑上表现为理论的体系性,即由各个部分相互联系构成的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统一整体。科学体系的形成以系统的思想及思想的严谨为标志,包括是否包含鲜明的理论主题,理论内容是否形成逻辑严密的层次结构,以及是否具有贯穿其中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作为理论精髓。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严整的逻辑体系。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主题
所谓理论主题,简言之就是理论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或研究对象。理论主题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所回应和解答的根本性问题,在理论体系中占据统领地位,理论体系的内容是对理论主题的拓展与深化,理论体系是围绕理论主题进行整体性建构而形成的。理论主题来源于时代问题,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问题,理论主题就是从时代问题中总结、归纳和提炼出来的。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在文化建设领域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具体探索和回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成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鲜明主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成为党在新时代的新的文化使命,更加彰显了建设文化强国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理论主题地位。习近平文化思想就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主题而展开的,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使命,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要求,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路径方法,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基本规律,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基本问题。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内容
构成理论体系最核心、最主要的部分是理论的内容,这是对理论主题的进一步展开和系统性回答。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必须紧密结合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在掌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把握科学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内容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主体部分,既有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也有内容本身的整体逻辑,这种理论内容上的历史性、整体性、体系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科学体系而存在的重要方面和显著特征。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其理论内容的整体性,一方面,要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活动、重要论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如他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宣传部门、文化机构和思想舆论阵地调研指导工作,到孔府和孔子研究院、敦煌莫高窟、朱熹园、三苏祠、殷墟等历史文化遗产遗址考察,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围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主题进行集体学习,以及在出访国外和重大国际场合阐明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中国主张和中国倡议等,帮助我们更好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内容。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出的概括、总结和提炼,如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提出的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九个坚持”的规律性认识,2023年6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总结的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提出的“七个着力”的要求等,这些规律性的认识成果和系统化的理论总结,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原理性阐释和体系化建构,也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其理论内容的基本依据和原则遵循。
理论的体系化就是把“不同范畴、不同理论原理之间经过辩证转化,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内在统一、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11]。对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内容,我们应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活动、重要论述、重要讲话、重要批示以及党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和系统化总结,通过“总纲要旨—核心要义—实践要求”的层次结构将其呈现出来,形成一个相互贯通、纲举目张、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所谓总纲要旨,是指在理论体系中占据总领地位的理论内容,这些内容对其他内容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这些内容构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总纲要旨。其中,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原则,“九个坚持”“十四个强调”“七个着力”都将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列于首位,强调党对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2]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个根本判断,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个总体性观点;新的文化使命是新时代党的文化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立场和鲜明导向,坚持人民是文化工作、文化事业、文化成果的创造者、推动者、享有者、评判者。所谓核心要义,就是理论的核心观点和基本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两个结合’”“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等重大论断,构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新的历史起点实现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前提;“两个结合”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发展的科学方法和根本遵循,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工作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组成部分。所谓实践要求,就是在文化建设的实践层面作出的部署安排,如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等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谋划和安排。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精髓
理论精髓是理论体系的精华和精粹,也是理论体系的内核和灵魂。理论精髓蕴含于理论观点之中又超越于理论观点之上,贯穿理论体系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全过程,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属性和意义。如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这一重大论断科学概括并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为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中,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自强的首要的、根本的问题,既是认识和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应有态度,也是建设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方法;秉持包容开放体现了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原则方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以交流互鉴促进文明发展,以开放包容彰显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是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只有完整、准确地认识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这个理论精髓,才能更好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主题和理论内容,才能更好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
三、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理解其理论品质和理论贡献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是一个体系化、学理化的理论整体,也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也为我们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价值、理论品质和理论贡献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把握整体与重点的辩证关系中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开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篇的意义和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各领域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都要放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来认识和把握,避免碎片化、片面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13]。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习近平文化思想置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体系中进行理解,实现重点论与整体性的统一。
一方面,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看作严整的科学体系,坚持在这一整体中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思想内容、科学体系和理论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聚焦新时代的时代课题,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胸怀“两个大局”,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极端重要性,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鲜明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独创性、开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拓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上都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具有里程碑意义。另一方面,将文化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中之重,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战略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独立篇章,这是由文化和文化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独特地位决定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所指出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14]。正是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具备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只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中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地位,才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把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在辩证把握“体用之辩”中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论品质和贡献。“体”与“用”是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特有的概念范畴,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体”指实体、形体等,指向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则;“用”指功能、属性,指向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体用不二,注重体用统一。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点,这是对中国传统“体用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和时代化表达。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明体”表现为思想观点、文化观念的革新突破和系统建构,尤其是回应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所面临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理论的体系化构建,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如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两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导向、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等重大理论判断和创新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具有基础性、总纲性的核心内容,奠定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基石。另一方面,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达用”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表现为对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体构架的设计,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目标任务的设定,以及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体实践要求的明确,如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等,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实践层面的谋划和举措,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容,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实践遵循。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上的创新和建构,又有文化工作上的部署和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理论品质,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大原创性贡献,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具有根本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31.
[2]列宁专题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
[3][6]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1,309.
[4]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3-05-16(01).
[5][7]习近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J].求是,2023(20).
[8]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1).
[9]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0.
[10]本报评论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论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N].人民日报,2023-10-11(01).
[11]张雷声,韩喜平,肖贵清,等.全面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认识[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3(11).
[12]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1.
[13]习近平.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23-04-01(01).
[14]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