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课程建设(理论教学)

讲好身边事让思政课更有吸引力

2019-01-07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刘艳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堂上的“低头族”并不少见,特别是智能手机兴起以后,学生乐于在课堂上刷屏。曾有某高校系主任向校长建议,强行没收学生手机,以提高课堂的抬头率,校长没有采纳该意见。客观而言,校长是明智的,如果他听从了意见,没收学生的手机,他就输理了,毕竟这在法理上是站不住脚的。可以这样假设,如果强行没收了学生手机,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抬头吗?未必。因为曾经的思政课堂即便没有智能手机的干扰,学生抬头率不也是很低吗?
可见,问题的关键不在手机,也不在学生抬头与否,而在于高校思政课堂是不是充满魅力,这种魅力如果超过了手机,我们还用担心学生不抬头吗?所以,没收手机是治标不治本的,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高校思政课的听课局面。提高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的关键还在教师。高校思政课老师除了要讲好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还要将之讲活,讲得深入浅出,讲得生动活泼,这样才能使高校思政课充满魅力、活力和引力。
而获得这种魅力、活力和引力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思政课老师要讲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通过对故事的解读,带动学生对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的认知。讲好身边的故事,目的在于感受变化,深刻认识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的改善。在这方面,高校思政课老师可以多收集一些具有对比性的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图片展示给学生。当然也可以让学生采访他们身边的长辈,通过今昔对比,细心感受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变。这种巨变在生活中的体现,可以是普通百姓衣食住行层面的,也可以是国家民族宏大叙事层面的,但都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比如,北京的奥运场馆现在是惠及民生的重要设施,不仅具有景观价值,而且具有教育意义。作为一种叙事元素的潜在指向,它们不仅是在讲述民族复兴的故事,也是在讲述改革开放的中国故事。
某种程度上说,身边的故事就是国家的故事,讲好了身边故事,也就讲好了中国故事。对于高校思政课老师而言,重要的修炼之一就是如何既讲好身边的故事,又讲好中国的故事,并把二者有机融合,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讲述身边故事不失宏大寓意,讲述国家故事不失百姓乐趣。在双重叙事的观照中,将高校思政课的内容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这样不但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也能有效建构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艺术,何乐而不为呢!
更重要的是,思政课老师要有意识地改变满堂灌的授课习惯,不能自己上课滔滔不绝讲到底,只顾自说自话,而不顾及学生的反应,忽略了对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调动。思政课老师不妨多设计一些课堂情境,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思政课的课堂上,仅仅是老师讲好故事还不够,还要调动学生讲好故事。我们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如果能讲出自己身边的故事,这些故事的内容一定是非常精彩的,会涉及改革开放的方方面面。这些故事无疑会为高校的思政课注入鲜活材料。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好导向的作用,善于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故事中感悟改革开放的时代主题,善于从故事中提炼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以此感染学生、启发学生、教育学生。
当然,思政课老师还可以充分运用视频、实物场景、沙盘模型等手段和元素,丰富课堂内容,多角度、全景式地将身边事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大事、要事、喜事结合在一起,深入透视,深度阐释,从而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活力。
(作者系中国大学生在线综合部主任)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