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课程建设(理论教学)

青椒说两会 第6期丨高扬法治风帆,托举复兴梦想

2020-05-28     来源: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作者: 中心办公室

青椒说两会
奋进新时代  筑梦新征程
赵淑梅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5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午举行代表小组会议,审议了民法典草案修改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修改稿、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我注意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阐明,去年一年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2.5万件2.9万人,其中被告人原为中管干部的27人。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也强调,对秦光荣、陈刚等16名原省部级干部提起了公诉;对13起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逃匿、死亡案件提出了没收违法所得申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看到,去年一年起诉扶贫领域的“蝇贪”达到了877人;盯住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起诉恶意欠薪犯罪902人,支持农民工起诉10322件。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更强调,依法严惩涉农骗补骗保、扶贫领域腐败、农资造假等侵害群众利益犯罪。这些案件和数据再一次表明我们党对腐败问题的“零容忍”态度和持续推进高压反腐的决心;表明我们党将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作为了反腐败的重点内容,从各方面保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些案例和数据都可以纳入到思政课的教学中,尤其是关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相关内容的讲授之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勇气和决心。
邢国忠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疫情就是考验,精神就是力量。“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民族,困难和挑战越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围绕抗击疫情斗争所焕发的伟大抗疫精神,全国上下所呈现的精神风貌,让世人瞩目。对于伟大抗疫精神,很多学者都已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读。我个人认为,伟大抗疫精神的根基是人民。根据新闻报道,在今年参加内蒙古团审议时发表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有二十八次提及“人民”。人民既是我们解读伟大抗疫精神的“钥匙”,也是我们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钥匙”。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这次疫情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中西比较视野。从这次疫情的网络舆论走势,我们可以发现互联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全社会进入了“大众麦克风时代”,信息获取和传递的门槛越来越低,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增加了青年群体处理信息的压力和社会舆论变化的不确定性。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的逻辑,透过疫情讲好民主、自由与人权,讲好中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的故事,讲好中国精神凝心聚力的故事,讲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应有力量。
沈 震
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民法典”毫无疑问是今年两会最受关注的热点。“民法典”被称为民事权利保护的宣言书,公民权利的保护神,社会的稳定器。“民法典”可谓“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的法律规定涉及到每个权利主体,影响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王晨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讲授“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中的“民法商法”这一知识点时,可将“民法典(草案)”的审议及其特点以小专题的形式给学生讲授。其中, “民法典(草案)”中有关房屋土地使用权续期、遗嘱形式的增加、人格权独立成编、明确从事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三个不得”等问题都是热点中的热点。我们可以选取其中一二个问题具体讲解、互动讨论,从而增强法律教学的鲜活性、参与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认识到“民法典(草案)”所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一部回应了人民的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律。
薛剑符
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5月2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代表小组会议,审议民法典草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审议上述两个草案,分别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和草案修改稿。下午,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的报告,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这一天议程满满,法治亮点频现。应人民之期盼,规范民事立法,盛世修典;济香港治理之所需,捍卫国家安全,解港独乱港之患;公正审判,严格监督,司法有为战“疫”有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成绩喜人,成就有目共睹。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亲身经历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从理论的完善到实践的突破,真切地感受到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踏实、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步伐越走越稳健、以党的领导为政治保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前景越来越宽广。法治中国言之有物,言之有实,言之有力。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故事,提升时代新人的法治素养,我们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向 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法治建设关乎国家治理,关乎百姓福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法治理念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体系的不懈努力,持续奏响民主与法治的交响乐,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时代乐章。民有法所依。历时6年,民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审议,涵盖人民群众生活方方面面,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人民群众处理社会生活的法律指南,对于协调社会生活秩序、维护人民利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国有法所治。过去一年来,资源税法的制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制度的修订,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科学发展提供法制依据,为“中国号”经济巨轮的远行提供强大法治保障。家有法所护。民生立法成为最强音,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疫苗管理法制定,药品管理法修订,保障人民健康,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密围绕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引导教育对象努力提高自身法治素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们将邀请“青椒论坛”主讲人,结合思政课教学,就当天全国两会热点、重点问题进行分析解读,敬请关注。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