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二期

思政课教学中“两个用心”的科学内涵及其实践要求

2025-05-08     来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作者: 邓喆

【摘要】“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为思政课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指明了着力方向。“老师要用心教”是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学生要用心悟”是上好思政课的根本,把握“两个用心”相互关系是上好思政课的遵循。老师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方式方法,切实做好“用心教”,要遵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规律、抓住重点,把道理讲深;要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找准问题,把道理讲透;要遵循面向学生的因材施教规律、用好资源,把道理讲活。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做到“用心悟”,要发挥思考的主动性、勤学好问,达到沟通心灵;要发挥阅读的主动性、读书明理,达到启智润心;要发挥实践的主动性、知行合一,达到激扬斗志。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用心教;用心悟;主导性;主体性
【作者简介】邓喆,女,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北京  100084)。
【原文出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京),2024.12.60~66
【基金项目】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2023年度教育部规划项目重点项目“《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使用情况调查研究”(2023GH-ZDI-GJ-Y-06)。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用心”的重要论述阐明了协同发挥师生主导性和主体性作用上好思政课的重要性,为思政课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指明着力方向,是兼具基础性和长效性的重大观点。深刻把握“两个用心”的内涵与相互关系,厘清老师遵循教育规律“用心教”、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心悟”的原则、方法和路径,对于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一、“两个用心”的内涵与相互关系
“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2]。“两个用心”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相统一”教学要求中“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3]的进一步阐释,突出强调了师生协同、双向互动的核心要义,是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思政引领力”[4]的必然要求。“老师要用心教”是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体现教师主导性作用;“学生要用心悟”是上好思政课的根本,强调思政课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老师“用心教”,指引学生“悟”的方向;学生“用心悟”,反映老师“教”的效果,把握“两个用心”相互关系,是上好思政课的遵循。
1.“老师要用心教”是上好思政课的关键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于任何教学活动来说,老师“用心教”都是保证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本质是讲道理。为了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教学更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钻研、对思政课教学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心关注关怀,都会通过“用心教”传导给学生,指引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用心悟”。
“老师要用心教”就是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个要”要求,[6]乐教善教、潜心育人,包括潜心梳好理论研究线、精心理好价值塑造线、真心埋好理想引导线,破除思政课教学中的“分心”“无心”“变心”现象。老师要潜心梳好理论研究线指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专心授业、及时解惑,才能以透彻的理论回应学生关于“为什么”的追问,达到“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目标,引导学生感悟真理的力量。老师要精心理好价值塑造线指涵养德行,成为“人师”,传道于生,坚持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才能在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同时,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老师要真心埋好理想引导线指坚定自身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才能达到“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7]的境界,做学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2.“学生要用心悟”是上好思政课的根本
任何教学过程的实施都离不开教与学的双向奔赴,老师“用心教”是关键,学生“用心悟”是根本、是归宿。老师“用心教”的同时,只有学生“用心悟”,深入领会老师讲授的内容,才能真正实现从教到学的有效转化,使教有所获、学有所得。思政课更是如此。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学生只有发挥主体性作用,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主动培养科学思维、积极匡正价值观念等,才能真正实现在知识、能力、价值等方面的自我提升,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学生要用心悟”就是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8]的殷切期望,发挥主体性作用,真心喜欢思政课、专心学好理论知识、决心深耕社会实践,杜绝思政课学习中“心不在焉”“不求甚解”“言行不一”的现象。学生要真心喜欢思政课,指以“学”为业,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认识上好思政课与自身知识积累、能力养成、价值塑造之间的紧密关联,从而主动寻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学生要专心学好理论知识,指以“识”为本,专心听讲、勤奋好学、孜孜以求,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一番苦功夫、硬功夫、细功夫,从而清楚认识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学生要决心深耕社会实践,指以“行”为志,在读原著、学原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悟原理,从而做到学而思、学而用,自觉运用理论知识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分析现实问题、指导自身言行。
3.把握“两个用心”关系是上好思政课的遵循
传统教育理论长期注重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然而,在对传统教育理论的修正过程中,过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又容易弱化教师对教学的组织和统筹。“两个用心”不同于以往单独倡导“教师中心论”或“学生中心论”的主张,而是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把握“两个用心”的关系是上好思政课的重要遵循,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9]的应有之义。
“两个用心”体现的是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老师要用心教”与“学生要用心悟”紧密联系、不可分割。陶行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与教育事业结合起来,提出“教学合一”“教学做合一”等教育观点,[10]强调教与学不是两件事,而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思政课的知识广度、理论难度、思想深度、价值高度,决定了老师“用心教”与学生“用心悟”不能各自孤立进行,教师与学生必须协同发挥主导性与主体性作用。离开教师“用心教”的主导性作用,学生的“悟”将失去方向,甚至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离开学生“用心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的“教”将无的放矢,自然无法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上好思政课,既要重视教师在教学中“教”的主导地位,也要在研究、掌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基础上,发挥学生在教学中“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老师“用心教”的主导性作用与学生“用心悟”的主体性作用双向互动、相互转换。老师“用心教”是学生“用心悟”的前提,指引学生“悟”的方向;学生“用心悟”是对老师“用心教”的反馈,反映老师“教”的效果。只有及时掌握学生“悟”的效果和规律,老师才能切实做好“用心教”;只有密切跟从老师“教”的目标和方向,学生才能真正做到“用心悟”。由此,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中,教师主导性作用与学生主体性作用相互转换。例如,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才能通过对内容安排、教学设计、授课方式、考核要求等的主导,来激励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自发爱听爱学思政课,引导学生养成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自觉;启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还可以通过小组研学、课题探究、课堂辩论等翻转课堂,组织学生自己讲,在讲的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自我提升。
二、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方式方法,切实做好“用心教”
教育学者的一个隐忧是,如果仅强调学生主体,在实践中不加辨别地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可能会弱化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两个用心”及其中“老师要用心教”,亦是对单独倡导“学生中心论”的有效回应与矫正。具体到思政课,相较于学生而言,思政课教师政治标准更严、理论水平更高、专业能力更强,理应对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发挥主导作用。教师从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出发,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方式方法,才能切实做好“用心教”,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1.主导教学内容:遵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规律,抓住重点,把道理讲深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思政课建设形成了一系列规律性的认识,其中就包括“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11]。思政课内容丰富、体系深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科学社会主义等多个研究方向,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众多话题领域,跨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横纵时空。因此,老师切实做好“用心教”,首先要遵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即抓住重点,发挥对教学内容的主导性作用,把道理讲深。
老师要抓住思政课重点,一方面是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12],也是思政课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因此,尽管各门思政课的教学大纲和讲授内容各有侧重,但是都强调学理性、强化理论深度,从不同角度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3]的深刻道理。另一方面是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14]。思政课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
老师围绕思政课的重点,把道理讲深,一要用心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上好思政课的根基,特别是跨学科的毕业生和教师转型成为思政课教师后要尽快补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功。二要用心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尤其是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各门思政课教师都要不断备课、常讲常新,增强思政课的学理支撑,展现思政课的理论魅力,“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15]。三要用心开拓理论视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思政课教师“除了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之外,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知识”[16],要有宽广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如掌握一手资料、运用科学方法、提升研究水平,并以扎实的研究成果支撑课堂教学,讲起来才能有底气。
2.主导教学过程: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找准问题,把道理讲透
在思政课上,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比较敏感甚至尖锐的问题。这些问题值得老师给予充分关注和及时回应,因为学生的问题不仅涉及深层次理论和实践,是思政课把道理讲清楚讲透彻的切入点和关键点,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的成长、成熟、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跟人的生理发育一样”[17]。因此。老师切实做好“用心教”,“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18],即遵循不同学段学生认知规律,找准问题,发挥对教学过程的主导性作用,把道理讲透。
老师要找准学生的问题,一方面缘于国内外形势以及党和国家工作任务的快速发展变化。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复杂性、艰巨性,社会主义制度在不断探索中完善,党和国家在不断摸索中前进,必然会遇到新问题,既包括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的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也包括学生热议的改革发展稳定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和国际变局方面的重大问题,这些都有可能使学生产生一些疑惑。另一方面缘于自身成长阶段思想认识上的变化。在人生发展的各个时期,面对世界的复杂变化,多样的社会现象,各种思潮的激荡以及自身学业、职业、情感选择的考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形成、发展,这个过程也会产生一些疑惑。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19]也是思政课“讲道理”的应有之义。老师找准问题,把道理讲透,一要用心找准问题。只有贴近学生、找准真问题,思政课才能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鼓励思政课教师兼任班主任、辅导员等,深入学生工作第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实际、把握学生困惑所在,这是老师提升释疑解惑能力的第一步。二要用心回应问题。只有及时地、真诚地回应学生思想困惑和现实关切,才能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因此坚持问题导向,敢讲矛盾、敢碰问题,把问题的来龙去脉讲明白、把事实和道理讲清楚,杜绝“大路货”和一般性的道理,是老师以理服人的基本功。三要用心辨析问题。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只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既讲问题又讲成绩,既讲困难又树立信心,既批判不良现象又启发正面思考,才能引导学生全面客观看问题,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因此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善于用学术讲政治,是老师把透彻的理论讲透彻的真本领。
3.主导教学方式:遵循面向学生的因材施教规律,用好资源,把道理讲活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为教育实践广泛采用,对上好思政课十分重要。这是因为,一方面,思政课的对象——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其心智逐渐成熟、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的状态,老师必须了解这个阶段学生认知、心理、思想方面的特点,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资源来因人制宜、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老师在把抽象的道理讲深讲透的同时,如何讲活,讲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也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兴趣,广泛运用多样的教学资源来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因此,老师切实做好“用心教”,就要遵循面向学生的因材施教规律,即“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20],用好各类资源,发挥对教学方式的主导性作用,把道理讲活。
老师要用好思政课资源,一方面指教学案例资源,既包括宏观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21],讲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形成;也包括微观上讲好理论创造者艰辛求索、革命烈士视死如归、英雄人物顽强奋斗、先进模范忘我奉献的典型故事,这些生动的事例、感人的事迹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有助于增强理论说服力,把道理讲活。另一方面指教学手段资源,既包括“硬件”上用好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给学生更有趣、更深刻的学习体验;也包括“软件”上用好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教学组织方式和教育学原理、方法,达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效果。
老师用好资源,把道理讲活,一要用心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把深奥的思想和抽象的理论融入具体、形象的故事,使思政课讲道理讲得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二要用心把教学内容创新与教学手段创新结合起来,特别是针对“Z世代”①的特征和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形式、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兴趣,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爱上思政课;三要用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学理论研究结合起来,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掌握教学的艺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做到“用心悟”
无论“教学合一”,还是“两个用心”,都强调了教师主导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内驱力。例如,“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意思就是“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与此同时“学生负学习的责任”。[22]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也要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主体性强调作为主体的人,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的功能性表现。[23]从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做到“用心悟”,才能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1.增强主体意识:发挥思考的主动性,勤学好问,沟通心灵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24],学生发挥思考的主动性,勤学好问,是“用心悟”的起点。这就要求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充分认识自身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动学、带着问题学,才能使思政课达到沟通心灵。因此,学生真正做到“用心悟”,要主动思考两个“为什么”。
第一,思考“为什么”要上好思政课。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学是前提,体现为喜欢学、主动学、自觉学。只有想清楚为什么学,才能真学。因此,学生自身要重视思政课的重要意义。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政课,强调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另一方面,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与其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25]。也就是说,思政课既要解决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又要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学生想清楚为什么要上好思政课,从而自觉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到真学。
第二,上好思政课要思考“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26]一些学生对思政课提不起兴趣,认为思政课枯燥乏味,原因之一在于许多知识是以往学习过的或日常接触到的。然而,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不断追问“为什么”,以解决更深层次的思想困惑。因此,学生要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自身批判思维、反思精神。需要注意的是,思考的主动性还体现为把握好批判与建构的关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关系,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2.培养主体能力:发挥阅读的主动性,读书明理,启智润心
“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27]。学生发挥阅读的主动性,读书明理,既是“用心悟”的重点,也是培养主体能力从而寻求自身解答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全面系统、及时跟进、深入思考、联系实际的方法,强读强记,常学常新,才能在思政课上达到启智润心。因此,学生真正做到“用心悟”,要多读书、善读书。
第一,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上好思政课,首先,要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等,无论采用泛读、选读、精读哪种形式,都要坚持原原本本读原文、认认真真悟原理;其次,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上好思政课要有历史视野,要多读历史书籍,尤其是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史中感悟波澜壮阔,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最后,鉴于思政课涉及领域之广,上好思政课还要博览群书,如通过思政课小班讨论、小组研学的拓展阅读,广泛涉猎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知识。
第二,好读书、善读书,正确理解书中精髓与要义。首先,多读经典著作必须正确理解经典著作,避免一知半解误读马克思主义,对于尚处在学习探索阶段的学生而言,可以结合老师的课堂讲授、导读文章来帮助理解;其次,多读书要勤思考,带着问题读,反复读、反复思考,才有可能学深悟透、加深理解,真正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读书要联系实际,避免教条主义、本本主义。
3.锻造主体精神:发挥实践的主动性,知行合一,激扬斗志
思政课是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学生发挥实践的主动性,知行合一,是“用心悟”的落脚点。学生只有学以致用、躬身实践,在能动的活动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把握客体、改造客体,锻造和具备主体精神,才能真正实现人的主体性,也才能通过思政课激扬斗志。因此。学生真正做到“用心悟”,既要在实践教学中加深理论学习,又要用理论进一步指导人生实践。
第一,在实践教学中加深理论学习。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首先要积极参加思政课实践教学。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所以,认真参与实践教学是学生“用心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课外参观活动、社会调研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实习实践活动,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使其在实际观察、亲身体验中进一步反思理论的适用性。
第二,用理论进一步指导人生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28]。正如恩格斯所言,“愈多由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去检验它,它就愈会深入他们的心坎”[29]。同理,学生只有在价值践行中亲身体悟思政课所学之实用,才能更加认同思政课所教之真理。因此,发挥实践的主动性,掌握知行合一的方法,就是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认同、锤炼道德风尚,在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持续提升综合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注释:
①“Z世代”特指与中国互联网发展相伴成长起来的一代“网络原住民”,其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深受网络影响,展现出“因网而生”的世代特征。
参考文献:
[1][8][18]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
[2][3][5][6][7][15][15][16][17][20][25]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2020(17):4-16.
[4]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N].人民日报,2024-09-11(1).
[9][21]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N].人民日报,2024-05-12(1).
[10][22]陶行知.陶行知谈教育[M].沈阳:辽宁出版社,2015:1-64.1-3.
[12]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EB/OL].(2021-11-16)[2023-10-08]. https://www.gov.cn/zhengce/2021-11/16/content_5651269.htm.
[13][14][1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6.44.20.
[23]陈腾,李婉芝.主体性教育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7(12):175-179.
[2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26]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
[27]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68.
[28]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9.
[2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84.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