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政治性与学术性并重、诠释性与创新性结合的宗旨,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规律,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开辟新路径,为学科建设探索新理念,为教学改革提供新方法。刊物紧紧围绕教学中心环节,精选精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最新优秀成果,力争成为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交流思想的平台,展示成果的窗口,引领发展的标杆,提供服务的桥梁。
主管单位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
主办单位 | : | 中国人民大学 |
指 导 | : |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 |
学术支持 | : |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
顾 问 | : | 顾海良 逄锦聚 吴潜涛 杨瑞森 |
编 委 会 | (按姓氏笔划顺序) | |
主 任 | : | 靳 诺 |
副 主 任 | : | 艾四林 沈壮海 孙蚌珠 杨晓慧 |
委 员 | : | 陈大文 陈金龙 高国希 韩喜平 |
洪晓楠 黄蓉生 纪亚光 李 辉 | ||
刘先春 骆郁廷 齐鹏飞 秦 宣 | ||
曲建武 佘双好 宋 进 孙熙国 | ||
王炳林 王韶兴 王树荫 王 岩 | ||
王 易 吴付来 徐维凡 颜晓峰 | ||
杨凤城 张雷声 | ||
主 编 | : | 王 易 |
出 版 | :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
中心主任 | : | 张可云 |
总 编 辑 | : | 高自龙 |
副总编辑 | : | 钱 蓉 李军林 |
编辑部主任 | : | 王春磊 |
责任编辑 | : | 赵 畅 刘 芳 |
地 址 | :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甲59号文化大厦 |
邮 编 | : | 100086 |
电 话 | : | 010—62515819 62515820 |
电子邮箱 | : | fzbjb2017@163.com |
出版周期 | : | 双月刊 |
国际标准刊号 | : | ISSN 2096—1804 |
---|---|---|
国内统一刊号 | : | CN 10—1387/D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壹学者思政研究
篇 名
作 者
理论探讨 | |
---|---|
“世界观和方法论”概念考辨 | 刘建军 |
把握马克思主义“行”的三个重要维度 | 叶泽雄、乐 康 |
习近平关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核心要义和时代价值 | 徐国亮 |
课程建设 | |
---|---|
“六个必须坚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念指引 | 孙来斌 |
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有效衔接的价值蕴意与实践路径 | 庞 晨、曾令辉 |
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论析 | 许 慎 |
问题导向视野中的高校思政选修课建设 | 赵继伟 |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双向供给的现实需求和机制构建 | 陈慧女 |
课程教学 | |
---|---|
“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审思与实践探索 | 刘力波、张子崟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 吕丹红、祖金玉 |
VR技术嵌入思政课教学:应用优势、现实境遇与实践进路 | 吴国林、黎杰松 |
知识图谱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析 | 王慧敏、田 朔 |
虚拟仿真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进路 | 曹青云、部 凡 |
习近平语言艺术对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拓新探析 | 汪金英、麦心念 |
2023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新增内容的核心概念与基本问题解析 | 蒋 红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叙事逻辑 | 麻省理 |
队伍建设 | |
---|---|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修养及其提升 | 万美容、李 玲 |
篇 名
作 者
理论探讨 | |
---|---|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 罗永宽、郁熠铭 |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 付文军 |
中国文化自强的底气、特征及路径 | 邢国忠 |
课程建设 | |
---|---|
数字化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依据、原则与路径 | 彭庆红 |
论“大思政课”视域下“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衔接 | 孙秀玲、郭倩倩 |
以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内在机理、现实梗阻及实践路径 | 刘星焕、何玉芳 |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政策的创新与发展 | 蒙 慧 |
思想政治理论课备课体系建设的多维度分析 | 姚洪越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库建设初探 | 蒋 松 |
课程教学 |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编写说明和教学建议 | 本教材编写组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体系结构述要 | 顾海良 |
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的几个问题 | 肖贵清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教学中的社会思潮辨析引导 | 韩 升 |
“中国精神”的叙事变迁与教学启示——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 赵 娜 |
队伍建设 | |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的成效、问题与优化路向 | 黄广友、李生策 |
调查与思考 | |
---|---|
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情况调研报告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调研组 |
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热点主题、演变及展望——基于专项基金视角 | 于智恒等 |
篇 名
作 者
理论探讨 | |
---|---|
新型举国体制的时代特征及构建路径 | 许先春 |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特征及其对西方民主的超越 | 王 岩 |
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推进路径 | 燕连福、牛刚刚 |
深刻把握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哲学方法论视野 | 刘伟兵 |
新时代榜样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其现实进路 | 蓝晓霞、潘广燕 |
课程建设 | |
---|---|
学校思政课建设里程碑式的跨越——写在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五周年之际 | 卢黎歌、李丹阳 |
五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显著成绩和深刻变化 | 佘双好、田贵华 |
塑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公众形象须把握几对关系 | 冯 刚、陈 倩 |
在理念、理解、理论之间:“大思政课”建设的知识学审视 | 李 蕉 |
西部地区高校思政课质量提升的探索与思考——访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学俭教授 | 《马克思主义研究》记者 |
队伍建设 | |
---|---|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的核心要义、现实挑战及推进策略 | 庞立生、郗厚军 |
篇 名
作 者
理论探讨 | |
---|---|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述论 | 杨凤城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内核、主要特征与价值意蕴 | 李梦云 |
习近平大历史观的方法论传承 | 杜红艳 |
课程建设 | |
---|---|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主要成就、重要经验和创新向度 | 杨晓慧 |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循根本、强实践、求创新 | 徐 蓉 |
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关键在于把道理“讲活” | 田鹏颖、崔菁颖 |
“大思政课”建设的核心旨趣、层级延展与效果期待 | 王习胜、华银峰 |
高校思政课形象塑造的困境与突破 | 高静毅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与“大思政课”的价值对接及机制构建 | 赵 坤 |
课程教学 | |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内在逻辑探析 | 闫方洁、王慧洁 |
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问题”的意义、类型与原则 | 吴宏政、罗媛媛 |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个向度” | 赵金子、张筱蕖 |
全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话语权的内涵嬗变、现实挑战与重构路径 | 邹太龙、戚冠辉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善用“大思政课”培育学生主体性的思考 | 赵永帅 |
队伍建设 | |
---|---|
养课:思政课教师提高教学实效性必须练就的功夫 | 路丙辉 |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研一体化 | 代玉启 |
经验借鉴 | |
---|---|
大中小学一体化打造“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 |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
打造一站式“智慧思政”学工平台提升数字赋能育人实效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以话剧《马兰花开》创排为载体构建学校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新模式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党支部共建搭平台携手上好“大思政课”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打造新时代“钢筋铁骨”特色育人模式 | 北京科技大学 |
篇 名
作 者
专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
---|---|
科学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 | 靳 诺 |
开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新境界 | 任晓伟 |
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态 | 刘景泉、高 艺 |
思政课要讲深讲透讲活“六个坚持” | 吴付来 |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 | 齐卫平、樊士博 |
课程建设 | |
---|---|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科学论断的内在依据和实践要求 | 赵 冶、余一凡 |
重视、适应与有效:高校思政课建设三个环节的辩证关系 | 黄岭峻、沈晓娜 |
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底气探析 | 滕明政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评价:内涵、价值及路径 | 邵献平、张 艳 |
课程教学 | |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着力塑造五种形象 | 白显良、章瀚丹 |
论五个“有”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牛变秀、王峰明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价值意蕴、叙事原则和实践遵循 | 修晓辉、杜玉华 |
高校思政课引领学生辨析社会思潮的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 | 吴 锋、赵康妮 |
虚拟仿真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 苏 淼等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实践误区与理论澄明 | 郑敬斌、田 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