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学科基地
学科管理
思政课如何赢得青年(新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领导同志在谈到高校思政课的变化时,讲述了调研中的新发现:根据抽样调查,有超过91%的学生认为从思政课得到启迪,91.8%的学生喜欢思政课老师;一些思政课作为慕课推上网络,受到全社会喜爱 [详细]
提升思政课课堂学生“抬头率”的思考与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目标实现的主渠道,是学生认知并且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战场。“抬头率”是指学生在听思想政治理论课时的听课效果,有多少学生愿意抬头听讲。“抬头率”是思想 [详细]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足迹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问世。170年来,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充满曲折,各国共产党经过风雨历程。在这曲折和风雨中,中国共产党人遵循《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则,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把我们党建设成 [详细]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提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这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 [详细]
肖贵清:科学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精髓。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充分掌握基本国情,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有效完成历史使命的前提条件。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详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互联网+”与高等教育教学创新研修班在华中师范大学举办
11月6日至10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华中师范大学举办了“互联网+”与高等教育教学创新研修班。研修班就“互联网+”时代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教育目标推动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以及高校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教学改革能力提升等重要问题开展专题学习和研讨。高等教育司副巡 [详细]
广西壮族自治区宣讲团到广西大学宣讲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11月17日下午,自治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走进广西大学,在大礼堂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专题报告。自治区宣讲团成员、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秦斌作宣讲报告,校长赵艳林主持报告会。广西大学校领导,干部、教师代表1000多人聆听报告会。 [详细]
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召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分教指委2016年年会暨教学重点难点研讨会的通知
为进一步推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研究部署2017年“基础”分教指委工作,经研究,定于2016年11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指委“基础”分教指委2016年年会暨教学重点难点研讨会。 [详细]
关于召开全国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暨教师社会实践高层论坛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精神,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和思政教师实践研修的常态化和规范化,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 [详细]
三大教务处处长从双创大赛角度解读——双创教育如何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当大学生创新创业不再只是口号,而是向着“中国梦”迈进时,大学作为教育载体,如何更好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为统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探索之路仍将上下求索。 [详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燕大与北京高校组建协同创新中心
日前,燕山大学与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联合组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据介绍,该中心由清华大学牵头,中心采取平台总体统一、多点多面建设 [详细]
华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基地入选首批省级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福建省首批省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名单日前揭晓,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与厦门华侨博物馆共建的“华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基地”入选。 此次共有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32 [详细]
山东高校思政研究会获首批“新型社会智库建设基地”命名
在12月29日召开的全省社科类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暨工作交流会上,山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获全省首批“新型社会智库建设基地”命名。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致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林建宁等领导 [详细]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获批为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2011年6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申报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成为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这是我校第一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近几年来,我们在整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与学术资源的基础上, [详细]
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新华网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魏梦佳)由北京大学主办的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10日在京举行。来自世界近20个国家的400多名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和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受邀参加,对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传播与发 [详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汉中市:强化思政学科建设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汉中市强化中小学校思政学科建设,遵循学科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全面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渠道和方法,开辟学校育人新路径。 一是加强思政教师师资培训。利用国培计划,选派45名中小学思政教师赴陕西师范大学、延安大学等高校学习先进的政治理论及教学方法;通过全国教师研修网、继教网,遴选300名中小学思政教师参加网 [详细]
全面布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加强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月1日,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暨研究生教育工作座谈会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研究生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相关同志参加了会议,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学科评估和新学科建设等途径,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教育水平,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复旦大学即将设立“党的建设二级学科”, [详细]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协同建设
8月2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协同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与会学者表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承载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对于繁荣发展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意义重 [详细]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必须坚持正确方向
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环节,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要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着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正确方向,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努力彰显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意识 [详细]
高校思政“形势与政策”课贵在规范化
“山东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学时学分落实到位,选题紧扣课程要求,教学过程规范活泼,师生互动精彩纷呈。”这是全国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走进山东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堂听课后的一致评价,也是我参与这些听课的明显感受。 近年来,山东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形成了“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长效机制,着力在学生最关注的问 [详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评论

在今天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低头族”现象越来越突出:学生虽然人在教室,却专注于低头玩手机、低头看课外书、低头睡觉……怎样使大学生回归课堂,让“低头族”抬头,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这是信息化时代给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强化自身的三种力量,增强教学效果,即牵引力、感染
浏览量( 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及袁贵仁部长在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既令人鼓舞,又倍感责任重大。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贯彻《意见》精神,一定要树立“三种意识”即责任意识、阵地意识、问题意识。
浏览量( 0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比“进课堂、进教材”更难的是“进头脑”,进头脑先要“走心”。要学生真心叫好,思政课教师必须用心改进教学。信息多元的时代背景下,思政课的表达途径必须多元化、有贴近性,要主动适应青年学生获取知识、接受信息的习惯,对教学内容进行全新的“包装”。
浏览量( 0
2004年1月,中央正式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至今已逾十年。作为一名80后,这十年间,我完成了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再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转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身边80后同行们大多也经历了这样的人生历程。今年春节期间,自己利用朋友聚会、QQ群、微信朋友圈等多种形式与大家一起讨论马工程
浏览量( 0
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会引起激烈交火。最近的舆论形势就说明了这一点。青年师生是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高校这个阵地一定要守好。否则,别人的碉堡,就会建在我们的阵地上,这不是危言耸听,香港就是明证。
浏览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