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学科基地
学科管理
任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大逻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取得的最重大的理论创新、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最深远的历史贡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时代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详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 [详细]
中国百年历史变革中的辩证法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强调中国革命的历史逻辑,就是因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不可能跳过任何一个阶段。人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并不是在自己选定的条件而是在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历史。历史 [详细]
孙利天:“实践思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探索
四十年前在全党全国进行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事件和哲学事件。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重要的哲学事件,不仅因为这是一个哲学命题的讨论,更重要的是这场讨论极大地促进了哲学研究的思想解放,推进 [详细]
李捷:“红船精神”的当代价值
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强起来的伟大时代,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在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号召全党同志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这表明, [详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部研制了《 [详细]
今年增招1490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
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实施2018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的通知》,提出2018年相关高校在2017年招生人数基础上,共计划增招1490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500人,硕士研究生990人。 [详细]
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决策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2014年教师节前夕他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教师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因此,“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髙尚、业务精湛、结构合 [详细]
本科教学需重构传统教学过程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其中特别指出:“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和师德考核,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 [详细]
高校红色文化传扬平台的优化与模式构建
红色文化的传扬应遵循价值指向、人本指向、问题指向和实践指向的目标理念。通过优化红色文化教育体系、创新红色文化经典经典诵读活动、投身红色主题实践和搭建红色文化网络虚拟实践平台,借以优化“多维互动”的红色文化传扬路径。还应从策划组织、运作实施、成果共享和推广应用等层面入手,构架“协同一体”的高校红色文化传 [详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上海成立全国首家研究生思政教育基地
“我们为什么要搞科研,为谁而努力学习?”在上海院士风采馆上了一堂现场思政课后,上海电力学院2016级研究生卞欢深有感触,“我一直认为研究生就是要一心扑在学术上。但今天深入了解院士们的成才之路后,我觉得要成 [详细]
《马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召开《马藏》前八卷编审会议
2018年2月28日,北京大学《马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在马克思主义学院340会议室召开《马藏》前八卷编审会议。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马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任兼总编纂顾海良教授,中心特聘研究员、陕西 [详细]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专题研讨班在井冈山大学举行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11月3-8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 [详细]
10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成立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  为进一步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经党中央批准,近日,10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在中央党校、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北 [详细]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立项的通知教社科司函〔2017〕2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经我司组织专家严格评审和面向社会公示,共有13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 [详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马克思留给我们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马克思留给我们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 [详细]
华东师范大学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建设
华东师范大学通过专题化、多样化设计,改革“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传递时代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引领青年学子认识发展大势、培养家国情怀。 丰富课程内涵。构建以核心课程为重点、自选课程为特色、网络课程为拓展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包含名师示范课堂、校情校史教育和朋辈教育三部分,其中名师示范课堂 [详细]
党的建设:悠久而年轻的学科
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政治现象。自从有了政党,便有了政党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为确保政党活动的科学、成熟与自觉,也就有了关于政党的科学研究与思想结晶。 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的特有概念。党的建设的研究主要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而开始的。170年 [详细]
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国情的理论创新
编者按:2018年1月,在教育部颁布的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这是此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中的一个创新点,对于学校课程改革具有指导意义。为此,本刊特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杨向东开设“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学校课程改革”系列,对此作深度解读。 “学 [详细]
教育部:高校学生每学期形势与政策课不低于8学时
中新网4月27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严格落实“形势与政策”课的学分。要保证本、专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开课不断线。本科每学期不低于8学时,共计2学分;专科每学期不低于8学时,共计1学分。 意见提到, [详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评论

在今天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低头族”现象越来越突出:学生虽然人在教室,却专注于低头玩手机、低头看课外书、低头睡觉……怎样使大学生回归课堂,让“低头族”抬头,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这是信息化时代给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强化自身的三种力量,增强教学效果,即牵引力、感染
浏览量( 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及袁贵仁部长在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既令人鼓舞,又倍感责任重大。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贯彻《意见》精神,一定要树立“三种意识”即责任意识、阵地意识、问题意识。
浏览量( 0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比“进课堂、进教材”更难的是“进头脑”,进头脑先要“走心”。要学生真心叫好,思政课教师必须用心改进教学。信息多元的时代背景下,思政课的表达途径必须多元化、有贴近性,要主动适应青年学生获取知识、接受信息的习惯,对教学内容进行全新的“包装”。
浏览量( 0
2004年1月,中央正式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至今已逾十年。作为一名80后,这十年间,我完成了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再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转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身边80后同行们大多也经历了这样的人生历程。今年春节期间,自己利用朋友聚会、QQ群、微信朋友圈等多种形式与大家一起讨论马工程
浏览量( 0
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会引起激烈交火。最近的舆论形势就说明了这一点。青年师生是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高校这个阵地一定要守好。否则,别人的碉堡,就会建在我们的阵地上,这不是危言耸听,香港就是明证。
浏览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