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课程建设(实践教学)

高校思政课,要以“实践”为径

2016-09-19     来源: 《浙江教育报》2016年1月11日3版     作者: 兰婷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然而,当前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呈现出一些令人无法忽视的问题,如教学没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教学形式多为理论灌输,呆板僵化;考核方式多为笔试开卷,简单划一;实践教学学时少,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流于形式等。要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势在必行。 
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为此,要打破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理论知识灌输、缺少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配合的课堂实践教学活动的理念。在中国古代“知行观”的基础上,将“实践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念应用到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中,树立改革新理念。 
怎么增加实践内容的比重呢?改变课程设置就是渠道之一。可以在不改变思政课总学分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理论课学分增设实践课。如有的学校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原有课程基础上进行学分调整,增加了“思想品德行为实践”课程。该课程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而学生又力所能及的实践,对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分8个学期进行全面量化考评,最后一学期录入总成绩,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该课程的设置,改变了传统的思政课考核方式,形成了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日常行为表现相结合的全过程多元化考核新模式。 
除了课程结构调整,相关实践教学也是丰富思政课课堂的重要途径。在保证课堂实践学时的基础上,每个专题可安排一定的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如演讲比赛、读书会、辩论赛、时事知识竞赛、红色影评、红色作品展演、调研报告、课程论文等,作为专题教学的深化和实践体验。同时,这些课堂实践活动还可以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甚至设立实践教学基地,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此外,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创新也离不开各项保障机制。比如,学校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系统联动,确保学校资源的有效整合,还要保证充分的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专项经费。教师队伍则可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教师和以辅导员为主的兼职教师组成。职能上,分“教师参与型”和“专题配合型”两种:“教师参与型”指专职教师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兼职教师参与思政课课堂教学,如讨论课等;“专题配合型”指根据思政课教学内容,以校园文化活动形式进行的专题教学,如辩论赛、读书会、演讲、红色作品展演、调研、参观等。 
(作者系中国计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