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学术研讨

“都市马克思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

2016-12-27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尚玉

12月24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哲学动态》编辑部、北京建筑大学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都市马克思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国际文化大厦八层会议室举行。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志宏、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崔新建、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哲学动态》主编崔唯航、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启鸿、我校政法学院副院长吴高臣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大平教授和《哲学动态》编辑部强乃社副编审在闭幕式上做大会总结。开幕式由我校出版社总编杨生平教授主持,闭幕式由南京大学哲学系刘怀玉教授主持。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北京市委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黑龙江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以及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和《世界哲学》等期刊编辑和媒体记者60余人出席本次研讨会。会议围绕“都市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研究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都市马克思主义的现状”、“都市马克思主义的展望”等议题展开了跨学科、多视角的讨论与交流。
徐志宏在致辞中指出这次会议意义重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关键期,我国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城市发展在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雾霾污染、交通拥堵、垃圾围城、文化缺失等“城市病”问题。这些都需要理论工作者去回答和解决。学术研究应该坚持问题导向,只有能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与学术,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理论与学术。他要求与会学者在积极借鉴与学习西方先进理论的同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立时代之潮头、通中西之理论、发思想之先声,加强原创性研究,形成原创性思想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以此引领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促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并走向国际。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学者们,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研究、社会学、建筑学、语言学、地理学等不同研究领域。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方向聚焦于国外都市马克思主义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中国城市发展的现实,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以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中西古今城市问题进行比较剖析,对当今中国城市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其对策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探讨。本次研讨会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处理我国目前出现的城市问题,避开城市病,如何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如何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都市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与促进本次会议的召开和学术界对城市问题的研究,我校出版社专门策划了“都市问题研究论丛”,该套丛书将陆续翻译、出版《论都市社会》(强乃社,已出)、《都市革命》(列菲伏尔)、《城市问题:一个马克思主义视角的研究》(卡斯特),《纽约时代广场百年》(伯曼)、《都市马克思主义》(安迪·迈里菲尔德)、《空间、场所与性别》(多丽·马西)等国内外专著。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