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教学管理

人大党委宣传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有可为

2017-03-21     来源: 人大新闻网     作者: 编辑浩爽

2016年12月7—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起专家学者的热烈反响与强烈共鸣。
一、聚焦“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就“办什么样的大学,怎么办好大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习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立意深远,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又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纲领性文件。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意义重大,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里程碑。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始终贯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度凝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职责使命与功能定位,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新高度,具有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深厚的历史责任感。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方世南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做好人的工作为价值导向,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客观实际出发,探索和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纲领性文件。靳诺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纲领和基本遵循,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张雪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统一全党思想、统一高校干部和教职员工思想的一次政治动员,具有定海神针般的现实意义。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认为,习总书记在讲话中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目标、原则和任务进行了深入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精神。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杨认为,这次会议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高校“双一流”建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出高校党委要抓好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两大重要任务,系统阐明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认为,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瞻远瞩,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令人倍感振奋。当前,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学方向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办好中国的高校,要扎根中国的实际。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高校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高校。因此,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这个根本方向不能丢。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党对高校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坚持培养社会主义人才,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党对高校的领导。靳诺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始终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动摇。要落实好学校党委主体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要不断强化院(系)级党组织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业主责意识。要坚持选优配强院(系)党委书记,严格执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和实施细则,开展基层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始终保持“听党话、跟党走”的优良传统。要切实保障党支部发挥主心骨作用,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主心骨作用发挥情况列为每年党支部分类考核和“三会一课”交叉互审的重要内容。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张杰认为,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个根本制度。在校级层面,着重处理好“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的关系,确保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在院系层面,执行好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强调书记和院长对学院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负有共同责任;在基层党支部层面,切实解决党务和业务“两张皮”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蒋庆哲认为,高校党委要带领全体教师和党员领导干部,认真总结办学经验,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共同奏响“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合唱,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邓纯东认为,高校党委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性、基础性、灵魂性作用,规划、组织、实施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工程;要切实将思想政治工作这项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工作重视起来,统筹规划、统御全局;要善于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学校其他各项长期工作中,要围绕培养青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目标,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并落到实处。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人才。刘伟指出,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其他哲学社会科学课的教师,都担负着育人的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加强课堂讲坛管理,必须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认为,在中国,大学要实现自己服务社会的功能,首先就要服务于全体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服务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进行坚韧不拔的奋斗过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齐鹏飞教授认为,在“培养什么样的人”上,要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基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特色,塑造一代代具有世界眼光,具有强烈使命感的青年,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而在“如何培养人”上,要积极主动转变传统授课思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一门学生需要掌握具体知识的课程,更是一门塑造学生能力的学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在“为谁培养人”上,要毫不含糊地表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必须坚持“四为”原则。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振峰认为,必须解决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一是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二是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解决好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由过去这两个“为”,发展和丰富到四个“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降瑞峰认为,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是全面做好理想信念教育;二是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三是要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三进”工作。
三、努力“立德树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关键在于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充分尊重和遵循育人规律。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一是要积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开展科学的教学活动;二是要深刻把握学生的特点,提升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要切实强化师资培育,优秀教师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对此,专家们从各个方面积极提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建议、对策。
尊重教学规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刘伟认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又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要消除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书而不育人、授业而不传道的现象: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阐释,引导大学生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做到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二要加强课堂讲坛管理,要健全完善有关管理制度,防止错误观点和言论进课堂讲坛,确保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政治方向;三要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对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认为,加强第一课堂和巩固第二课堂相统一,从战略高度和长远效果上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并努力提升各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贵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意识。北京师范大学杨耕教授认为,我们要站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这一时代的制高点上,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思想政治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从而彰显哲学社会科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独特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认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弄清时代问题:认清“新三态”,即经济新常态、政治新生态、文化新样态;看到“全球三大共识”,即生态危机、放任资本主义的后果、经济全球化引发的社会危机。齐鹏飞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有深度,必须在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坚持科学和信仰的统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穿透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有力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体系统筹,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温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的感染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包容度。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云飞教授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建立在厚实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的基础上,否则,空口无凭,难以服人。要正确引导学生将原著学习和课程学习、时政学习、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大力促进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的建制化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睁眼看世界,加强原著学习和研究,在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研究能力的基础上提高研究和教学水平。韩震认为,社会的发展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告诉我们,教育工作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满足人的自身发展需求,还要实现社会和国家的期待。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华文化的根基之上寻找符合现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办学之道,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课程、实践、经验和价值追求一代代传递下去,把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同国家发展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宋友文副教授认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一是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要认真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二是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三是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要有世界眼光,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客观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区别。
把握学生特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陈旭认为,我们要进一步有效融合和整体推进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网上网下的教育资源,在基础理论课中导入对民族复兴历史进程的探究,在专业课程中加强法律法规、社会道德和职业伦理的教育,在社会实践中让青年师生亲身体验“四个全面”的火热现场,在新媒体阵地上更好地推送形式活泼、观点鲜明的正面声音,在师生理论社团中强化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学习研讨。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骆郁廷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教育者沉下身去,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语言习惯、生活情趣以及接受取向。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军教授认为,当今时代,青年学生具有许多新特点,对此,教师要认真对待,既能主动适应又能科学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精细化和针对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时代感和前沿性,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国际视野、提升创新活力。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喜平认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党的历史和理论教育,找准与大学生思想的共鸣点、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用彻底的理论说服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先进的理论引导人,引导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价值自觉、外化为行动自觉。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晓萌副教授认为,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性和规律性,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常抓常新、常新常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非一朝一夕之事,要想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应当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加强师资培育,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刘伟认为,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必须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对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陈先达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这些论述对于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者尤为重要。做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不仅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养,吸取人类积累的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有关心社会现实问题和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激情和热情。郝立新认为,在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学基地和引领社会进步的思想阵地上,教师“更要‘捧着一颗心来’,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既可信,更可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易认为,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要开阔视野,提高业务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模式,通过深耕教材、讲清理论、投入情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为了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能守、擅守、坚守“高校”这块重要的意识形态高地,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重要意义,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承担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重大使命。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科学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到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还要让学生真爱马克思主义。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教师水平的培养,使他们既能够在学理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又能够做到言传身教,以德感人、以德化人、以德育人,增强教育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唯有此,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创造辉煌的成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原文刊于《北京教育(德育)》2017年第2期 执笔人:《思想理论动态》编辑部 张晓萌 宋健林)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