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一期

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

2017-04-24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作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修订组

【摘  要】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要求及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的安排,《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年修订版)》修订组对教材进行了修订。此次修订围绕着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而展开,着力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提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理论性;二是加强论述的针对性,提高教材内容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三是改进写作方法,增强教材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关 键 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修订
【原文出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京),2015.10.10~14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要求及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的安排,《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年修订版)修订组于2015年2月初成立并开始工作。经过分别听取一线师生、咨询委员会委员以及有关专家的意见,修订组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行了反复修改。
这次修订,着力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提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理论性
新中国最大的历史成就,是探索、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结果。教材的修订,就是围绕进一步加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而展开的。
《纲要》教材指出:在60多年中,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一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是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这次修订,把这条主线进一步加强了。比如,在论述十八大时,强调“中共十八大精神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指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为了帮助大学生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教材在论述改革开放的十条经验之后,专门引证了习近平的一段话,明确指出:“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
怎样体现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新发展,这是本次教材修订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中曾做出过精辟的概括。他指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结合历史实际,准确、生动地体现上述内容,是本次教材修订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教材修订版最突出的特点。
为此,我们将本书的下限从2012年即党的十八大召开延伸至2015年上半年。在教材第十章中增写“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前景”一节。主要反映四个方面的情况。
1.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党的十八大精神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由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十八大报告的题目就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大会提出,要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十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十八大结束不久,习近平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们的目标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怎样才能实现中国梦?教材根据习近平讲话的精神,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力量。
实现伟大复兴是全民族的共同梦想,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应同心共圆中国梦。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2.论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教材首先论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与它的内涵及其逻辑关系,指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今后一个时期奋斗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两者是“姊妹篇”,有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而全面从严治党,则是为了锻造我们事业的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
教材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教材根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思路,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强调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全会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教材根据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决定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的全面部署,有力地推动了法治中国的建设。
教材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告诫全党,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严明党的纪律,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同时,从严管理干部,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党内法规体系,采取全方位、高标准的管党治党举措,开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局面。
教材对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对2013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对中共中央关于从2015年4月起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进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决定及其实施情况进行了论述。
教材还指出,中共中央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形成对腐败的高压态势,持续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取得重大进展,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对党的信任。
教材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作出了论述,指出这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3.论述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重大实践
在这方面,着重讲了四个问题。
一是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指: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党和政府科学研判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是: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深化改革开放,继续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改革的重头戏,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发展后劲;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增进人民福祉。
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后,中央高度重视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强调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013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任务。
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根本方向。
同年12月,习近平对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作出批示,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三是努力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2013年3月,习近平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鲜明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为此,要求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夯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
2014年10月,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会议贯彻整风精神,研究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的重大问题。习近平强调,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必须铸牢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强军之魂,这是军队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当前最紧要的是把理想信念、党性原则、战斗力标准和政治工作威信这四个带根本性的东西在全军牢固立起来;重点抓好铸牢军魂、高中级干部管理、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战斗精神培育、政治工作创新发展这五个方面的工作。
四是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与各方关系全面发展,展示了我国外交的新气象。
中国积极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中俄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进入相互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的新阶段;中国提出,中美需要在加强对话、增加互信、发展合作、管控分歧的过程中,不断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建设;中欧决定共同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提升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全球影响力。
中国贯彻真、实、亲、诚的理念,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全面提升。
中国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与周边国家全面展开各层次、各领域交流,彼此利益融合不断深化,相互理解逐步加深。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中国外交工作的神圣使命。中国公开宣示,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稳妥应对涉及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争端,坚决在国际上遏制“台独”“藏独”“东突”等分裂势力的破坏活动,防范国际暴力恐怖活动向境内渗透。
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的展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加强论述的针对性,提高教材内容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1.针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一步从正面讲清若干重大问题
主要是:在强调探索、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之后,教材进一步论述了关于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问题。
考虑到鼓吹“非毛化”,否定新中国前30年历史的巨大成就,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突出表现,下编综述引证了习近平的有关论述,指明:“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而后,教材进一步强调:“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为了更好地论证上述思想,修订版增补了下列论断和材料:
(1)在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引证历史决议的论断,即“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总的说来,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
(2)在第九章中补充引证国家统计局在新中国成立40周年时公布的资料:工农业总产值指数,以1952年为100,1965年为268.3,1976年为626.6。国民收入指数,以1952年为100,1965年为197.4,1976年为374.5。人均预期寿命,1949年为35岁,1975年提高到68.18岁。
(3)补充引证邓小平说过的话:“如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2.增写若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历史情况或历史经验
(1)加强对革命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和反腐倡廉、密切党群关系的论述。在第五章第二节加写:苏维埃政府认真加强廉洁从政的教育,坚决开展反对贪污腐化等的斗争。1933年12月,毛泽东等发布的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二十六号训令,还作出了“贪污公款在50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等规定。苏维埃政府成为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真正廉洁的政府。
在第六章第四节加写:毛泽东在回答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这个历史兴亡周期率的问题时讲过:“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在第七章第四节加写:在胜利面前,毛泽东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告诫全党,必须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不要在这种攻击面前打败仗。全会还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做出不给党的领导者祝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做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并列等有关规定。
增写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从历史的启示中,进一步认识党加强群众路线实践教育、加强反腐倡廉斗争的意义。
(2)加强对抗日战争的论述。在第四章中,进一步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增写对国民党正面战场情况的介绍和评价,加强对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及其意义和地位的论述;进一步阐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等问题。
教材根据习近平讲话的精神,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指出抗战精神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它是激励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指出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为中国人民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3)在第七章第二节增写1948年的反美扶日运动的兴起及其原因。教材指出:1948年,美国的对日政策发生逆转,开始由促使日本非军事化和整肃右翼,转向扶持日本,重新武装日本,打击左派势力,以期使日本成为美国在亚洲的依靠重点。爱国学生提出“反美扶日”“挽救新民族危机”的口号。6月5日,上海学生举行反美扶日大游行。这个运动很快扩展到全国。
(4)加强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叙述和它的意义的论证。教材进一步指出: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正义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志愿军将士以劣势装备进行殊死搏斗,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支援了朝鲜人民、保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而且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胜利,有力地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毛泽东说:“我们跟它打了三十三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中国人民由于这个胜利而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一部分对帝国主义曾经存在恐惧和幻想的人也由此受到深刻教育而觉悟起来。全世界对新中国刮目相看,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从此,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侵犯新中国的尝试,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有针对性地增写上述内容,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教材的思想性,从而使教材更贴近学生。
三、改进写作方法,增强教材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主要从两个方面着力:
一是增写若干有助于说明重大问题的生动材料或论断。如在论述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时,增写曾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对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失败原因的评论,即引证他在《在华五十年》一书中所写的:国民党“从其执政伊始就容忍了各级官员的贪婪受贿、懒散无能、搞裙带关系和派系斗争——句话,那个被它所推翻了的腐朽官僚制度的一切弊病它全都有了。抗战胜利后,为了集中军队和秘密警察的力量去摧毁共产主义,那些弊病变得更加引人注目了”。
二是合并相近的内容,并对原有内容作适当精简。主要是减少重复、简化叙事过程、删除一般性论述、精练文字等。这样做,有利于增强教材的生动性和可读性,而且使本书在下限延伸后仍然保持原有的篇幅。
新的学年已经开始。我们将进一步听取一线师生和广大读者对这次教材修订稿的意见,为不断提高“纲要”课教材的质量和水平作出自己的努力。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