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一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

2017-04-24     来源: 章小朝     作者: 章小朝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要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思想和实际问题。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问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围绕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四个选择”教育凸显出来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要求我们重新审视“问题”,树立问题意识,并在问题意识导向下构建以问题为核心的专题化教学模式。
【关 键 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意识;专题化教学
【作者简介】章小朝,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原文出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京),2015.10.93~9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浙江省社科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研究课题“问题意识导向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化教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4GXSZ022YB)和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度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优化和教学体系重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它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大学生思想问题及其所处时代现实问题的分析,释疑解惑,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维方式,提升认知能力,自觉地内化社会主义价值准则和价值追求,改造自身同客观世界的关系。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树立“问题意识”,自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其贯通于教案、教师和学生三个基本要素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问题和问题意识的缺乏,也是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前新形势下,究竟应该如何提出问题,问题要体现怎样的价值,采用怎样的范式解答问题最有效,己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意识与问题的意义
毛泽东说:“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1](P839)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矛盾的反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内容与形式、理论与实际等各方面矛盾的集中体现。具体说来,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围绕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四个选择”教育所凸显出来的教学问题。而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即人在认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是现象,并且由此会产生疑问、探求的心理状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意识,就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学生思想问题和现实问题产生的疑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具体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始终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学生兴趣或困惑的问题为主线,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解疑释惑,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和要求。
对于“问题”的重要性,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2](P203)可以说,问题观也是一种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以问题为中心能够有效地防止形式主义、经验主义,提升思维自觉和方法自觉。
问题可以引起“疑惑”“矛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激发”“交流”“导向”“创生”的作用。首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找准学生疑惑和兴趣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天然的好奇心,使他们怀着浓厚的疑问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且能够促进师生及生生间的交流,变单向“独白式”理论说教场面为“对话式”鲜活而生动的互动教学场景,从而大大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其次,问题具有导向作用。有问题,就要找答案,就有了方向。一旦找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也就是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向。再次,问题具有创生意义。已知事实不过是新的问题的开始,人们总是凭借“问题”摆脱过往经验的束缚,在不断发现未知世界过程中开拓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应当是不断找寻问题、探宄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唯有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会生机勃勃,充满说服力和战斗力,成为学生真正喜爱并终身受益的课程。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意识构成的三要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意识第一要素是目标意识。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的问题意识,不可能形成系统的指向特定对象和任务的问题方法,也就无法获得通向目标的认知价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有其明确的教育目标。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3](P181)次年,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又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4](P1-2)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教育目标,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就是要解决高等学校到底要培养什么样接班人的问题。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意识的核心要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意识的第二要素是问题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方法,由问题意识主体和问题方法的应用方式两个因素构成。要实现确定的教学目标,必须运用问题逻辑的思维方法。“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对象的问题思维,是指在明确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问题发现、问题设计以及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的方式,编制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5]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和分析问题,更要明确是为了实现什么目标而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和分析问题,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多主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必须把问题方法统一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之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存在着四个思维主体,即理论主体(理论及其体系的原创者)、教材主体(教材编写者)、教学主体(教师)、认知主体(教学对象即学生)。在四者关系中,教材主体、教学主体是理论主体与认知主体关系的媒介和桥梁。教材主体通常主要关注两类问题,包括理论问题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问题和社会问题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而教学主体则面临四类问题的选择,即理论问题、教材问题、学生思想问题、社会现实问题。理论主体的问题意识,只有通过教材主体和教学主体的问题意识,才能转化为认知主体的问题意识。教学主体选择什么样的问题作为教学内容要素,与教学主体问题意识中的目标意识密切相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中,只有理论主体的问题、教材主体的问题、教学主体的问题以及认知主体的问题都指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时,才能把它们归结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体系之中,才具有了问题方法的意义。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应当是理论主体、教材主体、教学主体和认知主体共同指向的问题。
问题价值判断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意识的第三大要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价值判断,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指导思想、目标和要求的认同,将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逻辑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组织和课堂组织的基本方法,并赋予问题逻辑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之价值。问题与其解答密切相关,问与答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问题逻辑研究的重要内容。问题逻辑反映了提问和解答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问题逻辑教学向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问题逻辑要求问题不仅具有探索性,而且要具有特定的内在逻辑结构,问题之间还要具有重要的逻辑关联。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言,问题逻辑的价值指向应当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完全一致。这样,基于问题逻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可以更加有效地扩展知识,提高学生头脑中知识的有序度,而且可以通过“问”与“答”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从知识走向问题,产生创新思维成果,提高认知能力,使学习成为一个认识甚至发现的过程。
三、问题意识导向下构建以问题为核心的专题化教学模式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种理解或解释总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依据一定社会背景和语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必然是依照当下的社会现实语境提出的问题,是实践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行得通的、可能的和正确的问题,即提出的问题必须为基于现实的问题和本土的问题才有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应包括以下几个相互联系的基本命题:一是强调对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问题的理解;二是强调对学生思想实际和认识问题的关注;三是强调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回应;四是强调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种具有探究、反思、批判性的主体性理解过程和学习方式的塑造;五是强调对学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及其能力的培养要求。可以说,这五个相互联系的命题共同构成了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体系。
在一般教学范式不能够有效解答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背景下,专题化教学正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和选择。所谓专题化教学,是指按照教学目标和要求,在充分理解教材和把握教学要点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的基本理论,提炼出重点和难点,以问题为核心,整合并拓展教材内容而形成若干个独立专题的教学方式。专题化教学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再造。专题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重知识讲解和传授的特点不同,是要在对教材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围绕问题联系实际,将教材中的相关理论和知识用专题形式贯穿起来,重在每个专题内理论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整体性和严谨性,强调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对学生思想问题和现实困惑的回应。因而,专题化教学尤其适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运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的一种理想范式。
首先,专题化教学是问题意识导向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范式转向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集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于一身的独特课程。它的任务并非进行一般意义的知识教育和技能传授,而是要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服务于我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积极呼应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才能发挥教育实效。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树立问题意识,找准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转变教学范式。而专题化教学要求以问题为中心整合课程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则能够较好地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理论与实践、内容与形式等矛盾,把它们统一起来,是传统教学模式难以企及的。正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3](P181)
其次,专题化教学具有其他范式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专题化教学既可照应教材和教学体系,又能突出重点,有利于避免交叉重复和刻板陈旧等问题,教师可以灵活地根据学生思想问题和现实问题开展更加深入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同时,专题化教学要求教师集中精力研究和准自自己最擅长或最感兴趣的专题,这不仅可以使教师深化对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认识,提高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而且可以极大增强教师讲授的娴熟度和精深度,让学生受到魅力四射的理论感召和精湛独到的学术滋养。
再次,专题化教学既有利于形成教师独特多样的教学风格,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吸引力。专题化教学可以使教师潜心于自己专长的研究,把学术研究取得的成果运用于教学之中,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同时,专题化教学能够促进教师个性发展和优势发挥,形成独具个人魅力的教学风格。更重要的是,专题化教学可以由教学风格和情态各异的多位教师同时执教,从而大大开阔学生视野,增强教学总体美感和吸引力,既可避免学生听觉、视觉疲劳,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力。专题化教学将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促使教师想方设法提升教学水平,将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教学上。因为,专题化教学是多位教师共同面对同一批学生,这就使教师产生无形压力,努力投身教学,不断改进教学,以获取学生认可和好评价。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化教学有利于激励教师增强竞争意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动力,实现教师间互相学习、切磋,取长补短,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并形成独具一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最后,专题化教学可以极大地增强教学针对性和现实性,更加有效地传道授业解惑,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学生而言,专业课是其就业工作、事业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较大。对侧重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明显缺乏充分的学习动力。而专题化教学能突出地体现时代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既可有效避免与中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及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交叉重叠,又可从全新视角对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每一专题都强调以学生思想和社会现实问题为核心,注重传道授业解惑,重视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探究性和开放性的学习,这无疑会极大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4]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魏则胜.论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意识[J].思想教育研究,2014.(7).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