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四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困境及突破

2017-04-28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作者: 杨增岽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10多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学界实践教学的认识渐渐趋于科学和全面。以贯彻落实《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议体系创新计划》为契机,更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益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发展的新要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深度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流于形式问题尚存、规范化程度不足、部分教师缺乏胜任力、考评相对单一等。应树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科学认识,客观认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整个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大背景下强化实践教学建设,积极采取措施,全力突破现存困境。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杨增岽,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原文出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京),2016.10.100~1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学科交叉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相关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3YJC710058)和2015年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任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讲授的若干方法问题探析”(项目批准号:JGWXJCZW2015021)的阶段性成果。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伴随着“05方案”课程改革建设的十年多来的发展,应该说取得了不菲成绩。立足现有实际,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再次强调“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创新推动学生实践教学和教师实践研修”;要求“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可以说,突出“体系”的构建,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处于质量和效益“双提升”的阶段,也是破解其现存困境的关键。
一、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科学认识
通常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包括基地教育、社会实践、案例教学、阅读实践、校园文化、研究实践、情感体验等七大基本类型。每一种教学形式所发挥的教育功能各不相同,体现了实践教学形式本身的多样性与层次性。事实上,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形式已经形成了许多共识,但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实践教学的理解确实存有分歧,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形式,树立正确理念,是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
一是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广义与狭义之分。大体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包含有两种形式:“课内的理论性教学,对象是理性知识;课外形象性实践教学,对象是理论知识的外在表象以及过程的还原”。[1]多数情况下,说到实践教学,往往只会狭义地理解为课外的社会实践,这也导致人们常常将实践与教学、课堂与课外分离开来看待。实际上,实践教学是一个整体,应该将其纳入完整的教学过程来看待。应该着力于整个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增强来恰当地选择和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形式,诸如基地教育、社会实践、案例教学、阅读实践、校园文化、研究实践等,而不是简单地走出课堂。因此,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广义与狭义之分,关键问题不应在于从狭义上或广义上去取舍与选择,而在于如何更好契合课程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学校的实际,最大限度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
二是关于实践教学的成效与评价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价是综合性的,如何客观科学评判实践教学效果,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也正因为复杂,所以有观点认为不应也难以对实践教学单独进行评价与考核,要考核也仅多半是针对课外的社会实践,例如可以撰写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考察学生实践参与热情度等。事实上,这同样还是在狭义的理解层面来讨论实践教学的评价问题。然而实践教学评价应该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视野之内展开,不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还是短期与长期相结合,都只是可能的一种成效评价原则或方式。实践教学的评价有没有必要,如何科学评价,这一问题应动态性、全过程地具体看待。
三是对待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不同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虽有很多一致性,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自身特性,即鲜明的价值导向性,并非某一方面专业技术能力的直接实训与锻炼。现实中,一些院校特别是一些理工类的院校往往不自觉地忽视或淡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区别,或因为学时、人力、物力等客观因素而以专业实践教学替代(代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严格上讲,都是不规范的,也违背了“05方案”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设的基本要求。混淆或抹杀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区别,实则不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的实现。鼓励从不同专业背景的角度切入展开课外社会实践或课内的实践教学活动,关键是要学生认识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对于本专业素质提升的积极意义。因此,不排斥从学生的专业背景出发设计和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形式,但不能完全沦为专业实践教学,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导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这一点至关重要。
四是对待课外的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问题。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的实践教学实施来看,实践教学往往指向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既传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改造主观世界,又旨在优化主体能力和素质,它是一种现实性活动。本质上,实践教学形式仍然是一种教学活动,只不过是一种实践化、应用化的教学活动。在认识上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避免只有实践而没有教学;在学生的实践中由于教师的缺位或教的不足,全部交由学生在实践上自行建构应然性的思想观念,实际上是高估了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二是避免两个课堂的分离,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种形式。实践教学固然重要,但不等于实践教学可以高于或取代课堂教学。反过来,实践教学更贴近社会现实,更能唤起学生的课程参与热情,并且能够更好帮助学生了解和洞察社会,体验民情民意。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存的突出问题
近些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普遍得到了重视,许多高校也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以保障,应该说,效果是明显的。但与此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离“实践教学体系”的标准要求也还有不少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实践教学的开展仍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实践教学在制度上仍然难以保证,或虽有明确规定,但各校在操作方面仍然弹性过大,甚至形同虚设,工作做不实、做不到位。早在“05方案”初步实施之初,就对相应课程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课时、学分等诸多方面的要求,但一方面人们对实践教学的理解不一,另一方面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尚有一些不到位之处,特别是受制于学生人数多、课时紧张、经费有限、现实条件客观限制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不少高校对实践教学实际上是采取“大而化之”或“走过场”的态度,甚至假借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等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开展的寒暑假社会实践调研之名代之,没能充分发挥好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的特定功能。缺乏具体的、明确的硬性规定,缺乏统一要求,主观随意性较大,是当前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
二是实践教学的规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规范性不强,表现在既缺少宏观层面的规范指导,又缺乏微观层面的操作标准。当前,大多数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计划中都设置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和环节,并且标明了实践教学的方式,如观看影像资料、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但从实施情况看,由于没有制定规范的教学大纲,在实践教学中的各项活动,没有较为统一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要求,只能由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条件,包括责任心来自行决定,停留在自发、随意和即兴的层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问题认识不足,没有找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适应的、学生可广泛参与的实践教学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正常教学环节,应该是每个学生都参加,也必须都参加的。但是,“由于多数高校在认识上仅仅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定位在社会实践上,其实现的形式也只是社会调查和外出参观,因而这样的实践教学不可能在全校学生中普遍展开,要么虚置于教学计划上,要么以点代面,只由部分学生代表参与”。[2]同时,即便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变为狭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往往缺乏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指导和规范,特别是多头管理与多主体之间的协同联动机制的缺乏,也使得社会实践活动难以形成育人合力。有的学校归口学生工作部门或团委直接负责,有的虽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单位牵头组织但具体还是由学生工作部门落实,甚至很多学校是借用寒暑期学生返乡期间由学生本人自行开展调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难以或很少亲身参与全过程的指导,也难免使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打了折扣。
三是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思想认识与能力素质同实践教学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有的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还有一定偏差,认为讲好课足矣,主观上忽视实践教学的运用。同时,实践教学的深度拓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能力方面的要求,需要教师必须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方能有胜任力。事实上,对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特别是广义上的实践教学,并不是所有教师本身都能够游刃有余,特别是越来越多的“80后”青年教师投身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线,自身仍然面临诸如教学技能与方法的提升问题。要适应广义的实践教学的要求并且教师能够在多种形式中“切换自如”,不仅需要很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广博的知识,对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有深刻的洞见和把握,还得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特别是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态度、知识结构等。比如课堂讨论,如何引导学生在课程内容的范围和大背景下讨论问题且让学生饶有兴趣,并能在有限时间、大规模课堂之下使其观点、立场与课程要求保持一致,着实考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的主导掌控能力。再比如,学生所参与的社会调研的选题可谓五花八门,而教师并非对每一个领域都很熟悉,因此在指导学生时也难以面面俱到、准确无误。所以,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到具备足够的胜任力,均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组织开展实践教学的胜任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存困境的突破路径
立足“05方案”实施十年多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以“创新计划”的全面落实为契机,在新的形势下筑牢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夯实立德树人的现实基础,必须进一步推动实践教学的深入发展。为此,需要着力做好以下方面:
一是要着力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规范化设计。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建设的整体视野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至关重要。一方面,要以改革精神全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综合改革,加强课程的整体规划与日常管理。通过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切实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一般课程的共同特点,但更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的“变”与“不变”,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的“传统”与“现代”,科学使用教学手段的“旧”与“新”,需要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处理好不同的相应关系,突出教育教学实效。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际拓展,加强对包括实践教学在内的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整体规划和日常管理,树立对实践教学的正确认知。应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规范建设,启动研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还应专门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做出更为细致和明确的具体规定,细化要求,建立标准,加强督促检查,不断推进实践教学的深入发展。
二是健全和完善实践教学的组织运行与保障机制。首先,高校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严格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的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政策,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应将实践教学列入整体教学计划,合理设置班级规模与分类设计教学环节,规定合理的学时与学分,适当提高实践教学的权重比,并加强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之间的实践教学内容的统筹规划,目前相应课程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应严格按照中央有关要求,充分落实,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给予保障,积极保障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研究提供经费支持。其次,高校应进一步树立实践教学的科学理念,理顺思路,完善体制,形成多主体协同联动的管理机制。大规模的全校性本科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单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努力是难以想象的,它需要学校加强领导,需要学校进行有力的协调。再次,高校应充分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积极拓展校内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促进学校各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资源整合,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实践教学资源。应探索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与学生的社团活动、专业实习、岗前见习等活动相融合,充分挖掘实践教学的资源。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
三是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多视角帮助教师提升实践教学的指导胜任能力。首先,按照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加强对教师本人的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应继续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国内高级访学计划、择优资助计划、教师骨干研修项目、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建设等有效举措,全方位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指导体系,强化对教师的指导作用。可以制定一些关于实践教学的规定,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使实践教学有章可循。再次,应对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探索提供支持,鼓励教师自主研究和探索创新。一方面,学校既要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岗位聘用(职务评聘)等方面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教师发展营造好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又要切实对热爱教学、研究教学、积极创新教学的教师提供支持,鼓励教师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探索。最后,应加强实践教学的研讨和经验交流,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对有效、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方式,应适时加强宣传和推广,促进好的实践教学方法与经验的共享,从而提升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
四是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考评体系和评价方式,以评促建,不断提升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探索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并不意味着只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评估,理论教学、阅读经典、主题讨论和师生互动等过程中的实践环节也可以纳入评估体系,关键是要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科学合理的评估制度。一方面,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有更为明确、具体的界定,能够形成分类指导;另一方面,要对实践教学具体的形式做法进行逐步细化,突出考核评估指标的可操作化。与此同时,从教育主管部门角度而言,还应按照有关文件、《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以及课程教学大纲等要求,加强对不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情况的督查,及时纠正不良做法,促进其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艳春,卞桂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理路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
[2]刘世华,吴绍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局限及对策论析[J].教学与研究,2008,(4).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