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四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SPOC模式的探析

2017-04-28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作者: 赵浚 胡晓红

【摘要】面对网络意识形态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一种慕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SPOC将为思政课的时代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表现为以学习者为中心,转换课堂教学结构形态;占领网络主阵地,打造价值观教育新武器;构建双教学场域,推动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综合立体性考核,实现综合素质科学评估。这些创新或将在未来开启思政课的教学变革,解决思政课教学如何与时代、与科技紧密接轨的问题,为国家意识形态长久规划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模式;SPOC;MOOC
【作者简介】赵浚(1987-),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博士研究生,吉林工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讲师;胡晓红(1972-),女,吉林通化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长春  130024)。
【原文出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哈尔滨),2016.4.59~6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大数据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机制研究”(16CKS042)。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面对网络意识形态竞争激烈的新形势,高校思政课应如何占领网络阵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引领作用?一种整合慕课与课堂教学优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SPOC也许将开启思政课的教学变革,这与2015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提出的“注重发挥教与学两个积极性,形成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2]的要求相契合。
一、SPOC较之MOOC的优势
SPOC诞生于MOOC高等教育潮流。针对MOOC在线注册人数庞大而难以保证课程质量、学习不设置先修条件导致学员水平参差不齐而无法完成课程,以及授课教师并未完全符合MOOC理念而“换汤不换药”等实践教学中表现出的不足,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全球顶尖学府开始思考弥补MOOC的发育不良,尝试一种小巧而精致的课程类型,即SPOC,英文全称Small Private OnlineCourse,中文译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一种实体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混合教学模式,是对慕课有效合理的扬长与避短。针对校内教学,“small”指学生人数控制在百人左右;“private”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选择性条件筛选。[3]
SPOC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和在线学生两类学习者。“前者是一种结合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是在大学校园课堂,采用MOOC的讲座视频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后者是根据设定的申请条件,从全球的申请者中选取一定规模(通常是500人)的学习者纳入SPOC课程。”[4]SPOC融合了MOOC的优点而又弥补了它的缺点,德美富布莱特项目执行董事罗尔夫·霍夫曼(Rolf Hoffmann)认为“SPOC=classroom+MOOC”[5]。
如果说MOOC带给教育领域的是一场波澜壮阔地宏大叙事场面,那么SPOC则更像是一次悄无声息地精巧教育图景,从MOOC到SPOC的话语转移,显示出改革者和实践者们对MOOC的认知与应用更趋于成熟和理性。与MOOC相比,SPOC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体验
SPOC学习对象的小规模与MOOC学习者的广泛性相比,更侧重于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体验。SPOC主要强调“小规模(small)”和“限制性(pri-vate)”特点,使线上教学环节和课堂实践活动更有针对性、具体性、多样性。SPOC以其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早已超越了MOOC传统课程的常规视频在线认识。根据年级、班级、专业类型,SPOC可以进行较强的个性化教学设计,学生在提高知识接受容量的同时,“量身定做”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可以高程度地体验、参与、悦纳学习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2.发掘教师教育教学潜能
SPOC不仅普惠学生,而且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潜能。那些看起来不能做成MOOC的学习行为,例如讨论式学习、开放式项目设计等,可在MOOC中直接省略,[6]教师可以自由将它们完全置于课堂教学中,成为MOOC+课堂教学。此外,SPOC自动化功能为教师进行专业发展和教学教法创新研究等更深层次的工作提供充裕时间,使教师能够融创意和灵感于教学,深入提升和拓展自身的优势与才华,形成以研助教、以教助研的良好循环发展模式,更好地激发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力和科研热情。
3.体现本校特色教育优势
SPOC“私人定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更有利于根据本校的校情、学情、师情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现状进行“量体裁衣”。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更多地融入本校的精神资源和教育素材,展现本校的地域环境、办学导向、专业设置等特色,使学生最大程度地获得本校文化的涵养和精神的熏陶,使教学实践更加亲和自然、丰满灵活、独特有益,充分体现本校高等教育价值和人文情怀。而MOOC在线教育的单一模式不具备这一特性和优势。
二、SPOC对思政课的创新
SPOC教学特性的运用,对于当前思政课教学理念传统、教学场域单一、线上教育模式弱化、测评方式片面等问题得到很大改善,呈现出新理念、新目标、新模式和新测评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网络引领作用落在实处。
1.新理念:以学习者为中心,转换课堂教学结构形态
新理念,指线上线下互动探究式教学,更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形态,实现教师角色从传授者向促进者的转变;教学设计从循规蹈矩转变为围绕学生自主、协同学习来进行;教学模式从传统单一式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教学流程从“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导”;[7]教学环境从课堂教学转变为网络和课堂双教学场域。SPOC的运用,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体现,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平等,教与学的关系更加符合德育教育教学规律,整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新目标:占领网络主阵地,打造价值观教育新武器
新目标,就是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充分利用大数据过滤网络资源,打造可以敏锐洞悉学生思想动态的教育新武器。其一,净化筛选网络资源,强化德育教育。SPOC大数据功能可以对海量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网络资源进行精心挑选、整合利用,过滤错误思想和不良信息,为学生网络资源库输入丰富充实的“红色”营养,凝聚网络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其二,智能分析学生思想动态,实施针对性教育。SPOC学习分析技术,“用数据说话”可以客观反映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对理论的认知程度,便于教师进行价值引导和精神辅助。
3.新模式:构建双教学场域,推动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新模式,是指慕课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而构建的双教学场域,使线上与线下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体现现代与传统的模式融合与创新,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学效果。一是线上数据精准统计,教学针对性强化可行。SPOC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显现学生线上学习的全过程并生成图表,使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灵,从而“对症下药”。二是线下课堂实践教学,价值转化实现于课内。通过主题演讲、情景话剧、互动辩论等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侧重学生活动参与,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性认同、感性可亲,实现从意识形态的观念内化到行为习惯的践行养成。
4.新测评:综合立体性考核,实现综合素质科学评估
新测评方式,是对学生在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学习全过程进行的多层次、立体式综合学习反馈和素质评估,使学生的知识掌握、情感认同、综合能力等情况实现数据呈现,从而真实反映学生思想、价值和行为的转化效果。一是SPOC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网络学习全过程生成智能成绩统计,构成学生总成绩的一部分。二是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全过程进行跟踪评估,作为学生总成绩的另一半。以客观数据与人性评估互补,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测评。
三、SPOC对思政课的应用
SPOC应用于思政课,将推动思政课理念、目标、模式、测评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解决“如何利用新技术扩大教育辐射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解释力、引导力和掌控力”[8]等前沿问题,切实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1.大数据处理技术,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SPOC的“限制性”和“小规模”特点,可以通过数据迭加统计分析,精准获悉学生学习规律和学生思想动态,使思政课教学对象针对具体,教学资源亲和典型,教学设计新颖灵活,解决学生所需、所思、所感、所求的教育教学效果。
(1)优化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发挥网络意识形态引领作用。SPOC以网络为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利用大数据技术从海量网络资源中将能够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教学资源进行收集、筛选、分析,过滤网络错误思潮和谣言杂音,发挥网络资源活历史、活橱窗、活展览的功能,使学生在网络教学中最大程度地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发挥网络资源的价值导向作用。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知识点为例。首先,在讲座视频的基础上,教师精选“日本投降日记”的文字片段,加深学生对中国抗战胜利原因和意义的理解;其次,嵌入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的历史纪录片剪辑,还原抗日战争历史原貌,使学生深刻感悟抗日英雄无畏牺牲的坚定信念、保家卫国的高尚爱国情操,以及中国人民团结抗敌的必胜雄心;再次,选取精心剪裁的“纪念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视频片段,用威武雄壮之师所展现出的国威军魂激励学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建功立业的信念与决心,激发学生勿忘国耻,捍卫和平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感。
(2)运用大数据技术支持,发掘学生学习需求有效规律。SPOC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够细致梳理归纳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与学习状况,帮助学生记录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形成思想和行为的精细化轨迹,以图表、图像等多种模式反映出来,为教师调整教学方案,进一步做针对性关联分析,以及对个体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等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持。同样以“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知识点为例,根据第一次授课情况,大数据可视图表可以清晰描绘出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敏感情况,结合作业得分,教师可以快速、有效的判断出每种类型教学资源的有效程度,借此及时调换、重组教学资源,为后续班级做教学准备,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在线上讨论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后感悟和交流情况,判断教学激发的情感和精神的强弱程度,以此对课程设计做相应完善和改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多样化课堂实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SPOC课堂教学实践,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实践活动增加课程内容兴趣性、认同感、受益度的课堂学习模式,强调“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与网络课堂共同作用,强化育人效果。
(1)启发讨论式教学。针对不同学院特点,提炼学生线上学习讨论和交流的疑点、难点,凝练为具有探究价值的主题,以问题为思维牵引,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导向,锤炼学生心智技能,提升认知策略,形成批判创新思维,达到从知识体系到信仰体系的转变,增强学生主流意识形态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专题为例,可以设置一系列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作为当代大学生,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现有的安逸生活和拼搏不一定成功的未来,你如何选择?”→“如何让自己的人生走向辉煌?”→“怎样理解自我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你怎样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在教学中搭建“问题链”,不断“锁”、“引”学生追踪、拓展和解决问题,在思想碰撞中辨析错误人生观,坚定理想信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和道德精华顺畅自然地贯穿渗透到学生的话语体系和思想行为之中,真正发挥思政课引导功能和育人作用。
(2)参与体验式教学。根据学生线上学习的疑难点和话语交锋,适当设置“翻转课堂”主题,以学生“从做中学”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真正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升华情感,提升认知,达到学生知情意相统一的价值转化目的。将全班分为小组,每组4-6人,每组15-20分钟“微课”展示,要求每人都要承担课堂表演任务。教师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和打分原则,采取学生互评形式,从每组推荐一人组成评审团负责各组汇报评定,教师做最后点评指导。以“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知识点为例,教师配合网络教学,可以开展“铭记历史·圆梦中华”主题实践活动。学生首先通过网络学习掌握重点难点,再针对主题准备“盛宴”。有的小组在微课中以电影《南京!南京!》片段作为导引,营造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氛围,后衔接一段自编自演的情景剧,激发学生同仇敌忾、军民团结的抗战精神,最后以节选改编《三十春秋赋》诗朗诵结束汇报表演。实践证明,课堂气氛积极活跃,小高潮接连不断,学生参与热情高涨,表演的学生都能“发挥作用”,使学生在“时空交错”中触动心灵、升华思想,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深刻领悟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重大意义,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
3.整体性综合考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SPOC的考评体系是一种对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精神在内的复合型思想与知识考核,要反映思政课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和教学环境的真实效能,也是对教学内容“知行合一”价值的客观评判,遵循思政课价值发展的多维性和多元性。
(1)自动评分系统,检测知识点学习情况。一是即时测验。每个微视频结束后会弹出知识点小测验,称为“即时测验”。学生只有通过测验才能进行下一环节的学习,如果成绩不合格则需要后进、回看视频进行重新学习。如此一来,“即时测验”可以及时、快速、高效地检验学生的知识点理解和掌握情况,并且起到学习监督的作用。二是作业客观题评分。每一课时网络课程结束后,会留有适量的课后作业,用于巩固、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自动评分系统针对作业客观题可以直接生成分数,对学生学习情况做进一步检测。
(2)线上线下结合,评估学生学习态度。一是网络学习态度评估。大数据技术,可以根据学生对资源库各类资源点击量和学习时长,以及讲座视频播放时长和次数,结合学生即时测验和作业成绩,客观、理性地判断学生个体的网络学习态度。二是课堂实践积极程度评估。思政课采用SPOC模式,重要的变化就是教师让出课堂,与学生互换角色,为学生参与体验教学提供空间和时间,发挥“先学后导”作用,是教师对学生课堂实践活动参与程度的人性化评估,也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的又一客观考量和评判。
(3)学生个体表现,考核学生综合能力。一是团队协作能力考核。高质量的课堂实践编排和表演,需要每位小组成员密切合作、统一协调,只有小组整体形成凝聚力才能做到分工有序、准备充分,所以翻转课堂的效果可以作为学生合作能力的考核。二是创新能力考核。学生翻转课堂的内容容量和学生反响,可以客观反映小组成员的创新拓展能力,也可以作为能力考核的依据。此外,还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都可作为学生个体能力的考核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面对SPOC来袭,高校思政课应采取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态度,将科技发展与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深度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新思维、新技术、新途径的创新与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办国办印发《意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N].人民日报,2015-01-20(1).
[2]郭凤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体系构建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1):104.
[3]Armando Fox. “From MOOCs to SPOCs”, http://cacm.acm.org/magazines/2013/12/169931-from-moocs-to-spocs/fulltext.
[4]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14(7):64-69.
[5][6]Rolf Hoffmann.“MOOCs-Best Practices andWorst Challenges”,http://www.aca-secretariat.be/in-dex.php?id=674, ACA Seminar Brussels, 2013-10-10.
[7]李梁.“慕课”视域下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68-71.
[8]杨晓慧.对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12-16.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