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四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具备的十大意识

2017-04-28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作者: 朱哲 薛焱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着巨变的社会现实带来的重重挑战,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具备政治意识、底线意识、阵地意识、战略意识、历史意识、辩证意识、系统意识、育人意识、学术意识和媒介意识等十大意识。通过不断加强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能够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树立十大意识,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十大意识;教学实效
【作者简介】朱哲,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薛焱,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原文出处】《思想理论教育》(沪),2016.8.65~70
 
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语境中,如何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价值导向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世界中,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导向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我们每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承担的任务、必须应对的挑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挑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负着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任务。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独有的特点,及其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之间的落差和矛盾,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浓缩性、抽象性、宏大性的特点。这主要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紧扣中国近现代以来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所决定的。从总体内容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立足中国近现代以来一系列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对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系统性、理论性思想成果的凝练阐释,不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逻辑性,而且具有明显而必然的理论抽象性,不但包含容量巨大的知识,而且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由于包含着对复杂历史实践中经验教训、成败得失的深刻总结,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深刻而富有高度;由于包含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高屋建瓴、视野宽广。从具体内容和课程安排来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侧重于大学生道德品格的养成,以便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旨在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理论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形势与政策”课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则是要帮助大学生充分了解历史和国情,在具备历史视野和国际视野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政治观。可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容量巨大,内涵深邃丰富,虽看似平常,却充满智慧洞见。
然而,浓缩性、抽象性、宏大性的特点,又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落差,不但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困惑,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构成了巨大挑战。
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让中国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经济奇迹,但也积累了不少问题,产生了诸多矛盾。一方面,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不同区域间差距的扩大,带来了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分化,从而使不平等问题在社会各个领域变得日益突出和严重。而不平等问题既是诸多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内容所秉持的原则和价值理念相悖,这就不但在大学生中形成了理论学习与经验观察相脱节的认知,而且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如何运用基本理论解释现实、弥合理论与现实间落差的难题。另一方面,市场化不可避免地加速了拜金主义、奢靡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观念的滋生和蔓延,这不但严重扭曲了维系社会正常运行所需的基本价值准则,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秩序赖以存在的道德基础,进而引发了公共道德滑坡、社会风气败坏、人情关系淡漠等社会消极现象的产生。大学生如何认识这些社会消极现象,又如何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既阐明基本原理,又回应社会现实的挑战,向大学生进行具有说服力的讲授和阐释,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对的难题。
总之,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屋建瓴、内容高度浓缩、表述十分凝练、内涵极为丰富,因而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存在着相当的距离,与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消极现象和种种问题形成了巨大反差。大学生无论是社会阅历、知识储备,还是社会经验和判断力,都难以消弭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如何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在社会现实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进行合理有效地协调、平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辩证认识社会中的消极现象和存在的问题,就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认真应对的挑战。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树立的十大意识
面对新时期快速变化而又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更加自觉地树立起牢固的政治意识、底线意识、阵地意识、战略意识、历史意识、辩证意识、系统意识、育人意识、学术意识和媒介意识,以有效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承载的使命。
政治意识,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从政治的高度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敏锐性,并有相应的政治思维和政治眼光。之所以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政治意识,主要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具有知识性,更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这些课程充分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正确性,全面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先进性,高度浓缩并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深刻性,不但是大学生全面、立体把握我国国情、正确认识中国社会发展规律,进而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的有效载体,更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政治意识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能够从政治的视角整体性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和功能,又能够自觉地认识到自身工作所具有的政治属性以及所担负的政治责任;既能够从政治的维度阐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及其具有的重大政治意义,又能够对纷繁复杂、快速变化的社会现实做出令人信服的政治解读和阐释。树立政治意识,既能够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效避免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宏大、空泛、脱离实际等问题,并全面呈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又能够帮助大学生学会从政治层面分析和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的习惯,帮助他们增强辨别政治是非的能力。
底线意识,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上,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不可逾越的底线,深刻而又清醒地认识到挑战或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底线的严重后果,进而在教学工作中始终积极主动、守住底线。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自觉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底线。挑战或突破这一底线,不但意味着高校教师解除了自己的思想和理论武装,更会严重误导大学生的历史认知和社会认知,混淆他们的是非观念,扭曲他们的价值标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敌对势力对我国长期奉行的遏制、分化和瓦解图谋,挑战或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底线,无异于自毁长城,为敌对势力进行思想渗透和价值观入侵大开方便之门,其后果是不可估量且无法挽回的。此外,底线意识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面对各种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底线的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社会现象和行为时,要积极给予旗帜鲜明的批判,通过各种方式的比较、分析和说明等,向大学生充分阐释这些思想观念和行为等的错误所在及其严重后果,从而帮助大学生确立起明确的价值观和政治观底线。
阵地意识,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强化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平台,是倡导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批判各种错误思潮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筑牢这一思想平台、守好这一思想阵地。一方面,面对国外各种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和价值观攻势,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但需要积极应战,对各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进行解构性批判,予以有力反击,而且需要系统、全面、深刻地指出这些错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产生根源、表现形式和危害后果等,让大学生充分认清隐藏在这些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背后的战略图谋,以便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另一方面,面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思想和消极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向大学生解释现实,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曲直、正确看待各种消极现象、免受各种错误思想影响,进而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清晰、正确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认同的时代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迎战国外敌对势力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价值观攻势的阵地,又是有效回应国内各种错误思想和消极现象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阵地,守住这一阵地对我国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战略意识,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所具有的重大战略价值,进而在教学工作中自觉地树立起相应的战略意识。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具有的战略价值主要是由该课程内容本身拥有的战略价值所决定的。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汇聚了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成败得失,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总结,包含着深沉的历史经验和厚重的历史智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浓缩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精华,闪烁着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理之光,凝聚着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深邃洞察和透彻把握。可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蕴含着重大的战略价值。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具有战略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含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种实践活动的哲学总结,对启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学好自己的专业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纵论古今、横跨中外,所含内容极为广博、所涉知识极为丰富,这对弥补大学生因专业限制造成的知识结构欠缺显然具有重大的战略作用。最后,尽管大学生涉世不深、年纪尚轻,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包含的人生智慧、阐明的客观真理、讲授的认识方法无疑会对大学生长远的人生道路产生积极深远的战略性影响。
历史意识,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具有的历史属性,并善于从历史的角度开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丰富内容,增强教学实效。历史意识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高远的历史眼光和深沉的历史情感,要认真而广泛地掌握各方面的历史知识,熟悉党史和国史,从对历史的学习中深刻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内容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精髓,巩固和增强自身理论素养的历史底蕴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既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密不可分,又与中国现代化史的发展演变息息相关,更离不开近代以来世界历史舞台的风云变幻。可以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所紧紧依托的历史背后,有着太多属于中华民族的中国故事,它们充满了感人至深的不懈奋斗、催人泪下的牺牲精神、战天斗地的坚定意志和超迈古今的豪放情怀。因此,从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层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进行阐发,不但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让大学生通过这些真实具体的“中国故事”来深刻领悟社会历史发展演变的本质和规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培养深厚的历史情感。
辩证意识,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树立辩证思维,善于将联系、发展和矛盾的分析方法运用于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浓缩、抽象和宏大的特点,必须历史地、具体地联系社会实际才能得到深刻、全面地呈现。尤其是那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理念相悖,且被大学生广泛关注的社会现象,更需要综合运用辩证思维,向大学生做出全面、深入而又具有说服力的解释。为此,首先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善于运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和解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帮助大学生掌握透过社会现象分析和认识社会本质的方法,避免大学生思想观念中的片面性、武断性。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运用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和阐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既要向大学生说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更要向大学生阐明问题的解决之道,以便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宽广、长远的视野,避免大学生思想观念中的消极性、悲观性和狭隘性。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认识和阐明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既要向大学生做出关于社会问题和矛盾的本体性说明,又要向大学生阐明矛盾产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并据此指出各种矛盾的演化方向和趋势,从而不但帮助大学生掌握全面、动态的分析和认识方法,避免思维的单一、片面和僵化,而且帮助大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通过创新解决问题的热情。
系统意识,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从整体性角度把握不同课程的特性与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结构,各门课程尽管侧重点不同、作用有别,但相互间有着内在的密切关联。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课程本身也是一个自足的系统,有各自独特的地位和功能。另外,尽管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接受过思想政治课教育,但比较而言,大学时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逻辑性、知识性、学术性更加深刻和突出,思想政治内涵更加深邃、理论容量更加巨大和复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地树立系统意识,能够从系统的角度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既善于从整体上把握具体课程的地位、角色、作用,认清具体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又能够从部分层面明确具体课程的基本内容和任务。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正确地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内涵和精髓,娴熟地开展教学工作,有效地引导和教育大学生。
育人意识,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但要注重思想政治等方面的知识传授,而且要重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及其情绪心理波动等,通过与大学生多方面地沟通、交流、答疑、解惑,来切实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和地区,有着独特的个性特点等,在相对独立、自主和自由的大学生活中,在各种消极社会现象和错误社会思潮等的影响下,他们必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和烦恼。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具有更强的观察能力、更深刻的洞悉能力和更敏锐的心灵感受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及时发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中的各种困惑和问题,及时同他们进行思想和心灵层面的互动、交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摆脱困惑、战胜困难。只有切实以学生为本,坚持育人理念,真诚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世界中遇到的困难。这不但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而且能够为大学生树立起真实可感的榜样,激励大学生奋斗进取,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学术意识,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与学术研究密切关联的重要性,因此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术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具备学术意识主要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负的两大基本任务所决定的。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较为扎实完善的知识结构、广博精深的知识储备和系统深刻的理论见解,扎实的学术训练和良好的学术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如此才能从容应对复杂而又快速变化的社会现实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造成的冲击和挑战,进而真正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发挥我们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始终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读书不懈、学习不辍,注重对国内外学术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掌握,特别是积极参与社会现实的调研,努力去获得第一手感性资料,从而全面担负起创新性科学研究赋予自己的责任。可以说,学术意识不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教师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贡献国家、承担社会责任的客观需要。
媒介意识,是指面对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力量及其社会影响力的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媒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影响,运用媒介思维,将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力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效的提升。具体而言,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信息传播技术,了解互联网等新兴媒介的发展动态,及时将这些先进技术运用到教学工作中,从而优化教学模式,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大大推动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交流,互联网等新兴媒介不但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且成为影响和反映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重要平台,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度关注大学生在媒介上的思想观念状况和价值取向变化,及时通过新兴媒介与大学生开展思想、精神和心灵等方面的互动与交流,不但让正能量充满互联网空间,而且让新兴媒介成为广泛传播正能量的强大平台。此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各种错误思想和社会思潮借助新兴媒介广为传播,以扰乱大学生的思想、误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这就更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敢于、善于在新兴媒介上发出响亮的声音,及时反驳和批判各种错误的思想观念,积极倡导正确的理论观点和价值理念。
总之,政治意识、底线意识、阵地意识、战略意识、历史意识、辩证意识、系统意识、育人意识、学术意识和媒介意识是武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头脑,进而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效应对各种现实挑战、圆满完成自身担负的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需要牢固树立、有效深化。
三、努力培养十大意识,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和树立上述十大意识,固然需要国家的重视和高校的大力支持,但从根本层面看,更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积极努力。最为紧要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这种学习是长期性、宽领域的,是综合性、多层次的。
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包含着不少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性观点、论断和思想,不断加强学习,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理论素养、夯实理论根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认识升华和理论总结,既反映了一代代中国人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艰辛曲折,也反映了中国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所进行的伟大理论创新。不断加强学习,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拓宽理论认识视野,提升理论思维高度,加强理论思考深度。
其次,要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既是一部苦难史,也是一部奋斗史,既是一部在黑暗中寻找道路的探索发展史,也是一部逐渐走向光明大道的自觉发展史,既弥漫着血雨腥风,又充满了感天动地、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既历经了坎坷磨难,又洋溢着热情奉献。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了解当代中国的前世今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建立高度的历史自觉,不断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进而树立牢固的政治意识、底线意识、战略意识和历史意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则是一部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从边缘走向中心,自身不断发生蜕变、进而改变中国和世界面貌的苦难辉煌史,其间,创造了无数光耀史册的人间奇迹,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汲取强大不竭的精神动能,强化对国家的认同,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
最后,要在加强对各类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广泛了解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动态的同时,积极关注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最新发展。学习各类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广泛涉猎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改善教学实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素质培养和能力锻造上的综合影响,并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辩证意识、系统意识、育人意识和学术意识。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与时俱进,及时回应各种理论热点和社会关切,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对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最新发展成果的关注,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诸种意识,以便保持高度的理论敏锐性和宽广的学术视野,从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魅力、保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先进性。
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实践,不但要参与科学研究活动,而且要主动走出象牙塔,开展社会调查;不但要积极参与政府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积极建言献策,而且要主动与各类企业对接,了解经济社会的实际运行;不但要广泛参与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而且要积极深入社会基层,了解民生、体察民情。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