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在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由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变上下工夫。其中,构建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质内容、体现当代大学生认知规律、反映新媒体时代特点的教学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首都师范大学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研究,先后召开“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教学研讨会”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体系研讨会”,出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体系研究》等教学成果。结合近几年来教学实践,我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设计应该关照到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高度重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是教学体系设计的中心,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说服力的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正确处理好学术性与政治性的关系、教材的稳定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现有内容与中学已学政治课程内容的关系、理论阐释与事实分析的关系、定性判断与定量分析、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实现学术性与政治性的统一、理论与现实的统一,知识传授与价值提升的统一,充分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本质特征。
第二,切实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素。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其吸引力和说服力,使学生真正感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管用”,其关键是要有鲜明的针对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设计中,应高度重视研究学生思想实际、知识结构、认知规律;研究社会热点、学科前沿问题,使教学内容在坚持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个频道上,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第三,全面考虑教学对象的差异性。作为全国普通高校在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差异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客观问题。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根据教学对象的学历层次、学科专业特点、区域差异、城乡差别设计教学题材、教学重点、作业内容、交流方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分众教学,因材施教。
第四,充分提高教学对象的参与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改变人思想的教学活动。充分提高课堂教学中教育对象的参与性,可以使其在参与教学活动中提高兴趣,实现价值认知。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设计应尊重教学规律,避免“填鸭式”“满堂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充分调动教学对象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学体系的设计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增加课堂讨论、辩论、演讲等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第五,真正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坚持教学方式多样性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教学体系的设计应坚持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构建知识、价值、行动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情境、行为习惯中去。将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链接起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实践力。结合新媒体时代的新特点,积极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联网+”新模式。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微课”建设,将“慕课”“微课”项目打造成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资源库和实践场。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与网络辅助教学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格局,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