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二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增强“四个自信”

2017-05-03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作者: 张晖

【摘要】“四个自信”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深刻的内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对青年学生进行以理论教育为基础和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重任,增强“四个自信”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教学自信、做到守土有责有重要意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高校需要从加强理论学习完善知识结构、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政治素养以及注重实践锻炼提升工作能力等方面,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四个自信”。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四个自信”
【作者简介】张晖,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3)。
【原文出处】《北京教育》:德育版,2016.10.40~4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重大问题研究”(2016RW007)的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坚持并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把理论认知和思想文化层面的自信化为实际工作中的信心、动力和激情,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科研工作,提升育人的能力。
一、“四个自信”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深刻的内涵
“四个自信”深植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明和优秀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实践中淬炼出来的,是建立在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发展规律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把握之上。“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回顾建党以来的苦难与辉煌,立足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风雨与坎坷,回首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基于中国发展的客观事实所获得的底气,同时也是对于中国人民尤其是广大青年学生的现实要求。面对历史和现实,中国人民没有理由不自信。唯有确立“四个自信”,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意味着“四个自信”赋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深刻的内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之中,“四个自信”成为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育人的核心任务。
道路自信教育,要求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实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的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同中国经济社会现实实际的创造性结合,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并切实理解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不是只有资本主义一种模式,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使得青年学生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自信。理论自信教育,则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征服学生,让其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其价值理想、基本概念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脉相承,同时,又不封闭固化,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发展。青年学生只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才能够在实践中真正坚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制度自信教育,要求在史实和现实的基础上,比较和分析不同社会制度,让学生客观理性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与优势,深切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从根本上符合和体现中国人民发展需要的制度,在与资本主义制度竞争中所显示出的生命力和优越性,确立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信念,以及正确看待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修正错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文化自信教育,要求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学生切实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丰富智慧和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土壤里,才会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产生与发展;也正是有这样的文化基因,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也正是有这样的文化灵魂,中国人民选择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在这样的文化中滋养和培育的青年学生,完全有理由自信,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先进性,这样的文化不仅是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而且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更深层次的力量。
“四个自信”的教育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是统一的,其教育目标也是一致的。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强化和实现“四个自信”,不但要使青年学生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坚守,更要把他们培养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探索者和创新者。这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所在。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四个自信”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肩负着对青年学生进行以理论教育为基础和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重任,增强这支队伍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但必要,而且比较迫切。
(一)有利于坚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想信念
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整体氛围是好的,绝大多数教师政治立场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受世界多元文化和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也存在少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的情况。理想信念不仅是个体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还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精神支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其理想信念的动摇、模糊必然会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于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是首要的。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明确指出,“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效果良好的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把政治立场作为教师聘用的首要标准,严把教师聘用政治关。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或理论素质、教学水平达不到相应课程要求的,不得继续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坚定“四个自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不断学习中国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现实情况,把教书育人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带头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辨析和批驳西方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解疑释惑,充分发挥其青年学生思想领航人的作用。
(二)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自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自信直接关切到教育实效,相比于专业课程教学,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理论政策和路线方针的宣讲者,如果自己对所讲授的内容都不相信,何以能够说服学生呢?即便是有事实、有真相,教学内容也会由于授课教师的犹豫迟疑、避重就轻等而缺乏可信性和说服力。胡锦涛曾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教学的主导作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理直气壮地讲授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理直气壮”地去讲授马克思主义,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具有其科学性,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四个自信”也一样,其源于实践并经实践的反复检验得以确立,而且,其不仅具有传统的和历史的根基,更是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是本应该为我们所有中国人底气十足地去讲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自信来自于对所讲授内容真学、真懂、真信、真爱,缺一不可。只有彻底弄明白“四个自信”的内涵、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等,才会真正明白“四个自信”的提出绝非盲目乐观,而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现实要求。才可能愿意为讲授效果不断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从而在事实上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自信。
(三)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到守土尽责
高校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西方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我们青年学生的争夺。在互联网时代其更是充分利用其对网络资源及技术掌控的绝对优势,加紧加强意识形态的渗透,而青年学生囿于年龄、阅历等因素,在看待问题时容易片面,极易被网络中流传的错误思想言论所蛊惑和误导。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的卫士,必须正视这一现状,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来思考这一问题,勇于担当使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然而,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己缺少对于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深入理解,缺少自信,是不可能完成这一任务的,更不可能实现帮助青年学生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践行者的育人目标。进一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不能帮助学生确立“四个自信”,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失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失败的。也就是说,缺少对“四个自信”的认知,教师本身是不合格的,是不能够守土尽责的。反过来,如果下工夫做足功课,弄懂弄透“四个自信”的源头、事实和数据等,大量占有资料文献并进行科学分析,从历史、实践和各国发展历程深刻阐释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对于“扭曲历史”“抹黑中国”“美化西方”的言论进行认真分析、客观评判和深刻驳斥,是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是能够培养出具备国家意识、民族情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
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四个自信”的思路和举措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四个自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始终不忘学习,要把学习变成自身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四个自信”的前提和基础在于要弄明白自信从何而来,知道为什么要坚定“四个自信”,如果对此一知半解,就很难在教学中彰显“四个自信”。“四个自信”的基础要建立在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了解之上,要建立在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要建立在对中国共产党建立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艰辛历程的熟悉之上,还要建立在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想原则的把握之上。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其一,要深入学习中国历史文化。中华民族在悠久的文明历程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积淀了厚重博雅的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我们自信的源头和根脉。其二,要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从党史、国史了解创业之艰,汲取营养智慧,总结经验教训,牢记党的宗旨,自觉承担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历史重任。其三,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旨要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正确看待历史进程中的中国,不断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形成科学的判断。第四,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要立足于中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特点,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的头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二)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四个自信”既是回望历史,更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是对全国各族人民要自信自觉自强精神状态的新要求。当下,全球主要国家经济增长分化加剧,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将面临更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新常态,呈现出不同于既往的发展特点,需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全面认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新变化、新成就、新飞跃和新特点的基础上,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坚定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心,坚信只有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才能破解现实难题、勇往直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理论认知清醒的基础上,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增强政治定力、思想定力、道德定力、政治观察力和辨别力,在根本性原则问题上要明辨是非,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与此同时,要增强做好思想政治理论宣传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扎实深入地搞好学术研究提升学术创造能力的同时,善于运用中国话语讲好、讲深、讲活“中国故事”,分析和回答现实问题,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做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坚定维护者和出色宣讲者。
(三)注重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四个自信”在实践中产生,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的真理性认识,最终还是要推动实践。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引领下,全党全国人民要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当前,80后不断充实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中来,逐渐成长为骨干力量。80后青年教师的特点显著,几乎是清一色的博士,综合素质较高,研究能力较强。但是,大部分青年教师由于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教,社会阅历有限,对于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缺乏实践检验和切身体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锤炼和提升。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更为深入广泛地接触社会,获得提高认识能力的机会,能够更加全面地领略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增强青年教师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同时,激发其对于成就这一切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因素等的深层次思考,深化其对于中国共产党一系列方针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强化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把握。同时,在参观、考察和调研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改造其主观世界,纠正既有认识中的偏差,克服脱离实际和考虑问题不够理性、全面等弱点,在实践中理解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通过实践验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理性,真正转化为更加坚定的政治信仰。在日常工作中,以更坚定的理想信念、更积极的精神状态、更有力的现实行动,做好自己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把自觉自信真正融入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有效增强和实现青年学生的“四个自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2]武星亮.增强“三个认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目标[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2).
[3]韩庆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中国社会科学,2013,(1).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