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一期

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基本立场教育

2017-05-03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作者: 韩小谦、梅晓丽

【摘要】按照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宗旨,课程贯穿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政治经济学部分也不例外。但是,当前高校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教学更多地关注了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逻辑和知识的教学,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育教学的政治功能,为此,必须强调和重视在高校政治经济学理论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即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渗透于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在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前提下推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创新。在此基础上,必须加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教育渗透到师资教育培训和考核激励之中。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教学;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韩小谦,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梅晓丽,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1)。
【原文出处】《思想教育研究》(京),2016.8.66~69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一部分,按照该门课程的教学宗旨,贯穿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政治经济学部分也不例外。所以,对在校的大学生,乃至党的干部、公务员、一般民众,除政治经济学一般知识的普及教育外,更应该帮助学生、民众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但当下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教学,更多的是关注了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逻辑和知识的教学,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育教学的政治功能。这表现在,受西方经济学价值宗旨的影响,脱离政治而孤立地研究社会经济运动和经济问题,追求所谓“经济学”的绝对独立学科的地位,在教学中,已经去掉了“政治”,只剩下“经济学”的技术性知识和逻辑;也因为如此,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忽略或放弃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大厦中“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等表征马克思基本立场的教学引导;同时认为这些理论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缺乏实证和可操作性,而回避基于这些理论的立场对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因此,我们必须强调和重视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问题。
一、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渗透于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
所谓立场,就是看问题的立足点、出发点。一个理论体系的建立,一定是有立场作为前提的,这是理论创作者的价值取向和真理性追求。西方经济学从亚当·斯密开始,就把“利己人性”视为普遍的人性作为经济学理论建立的基本出发点,同时把“市场”作为无种族、阶级偏见的,无国家、民族差异的,每个人都能实现“利己人性”的公平场所。但是资本主义市场发展事实表明,这个所谓“公平”的场所,只是最大化地实现了资本的利益。后来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市场”的理论,似乎也是主张通过国家权力保护市场上每个人利益的实现。但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这个理论无非是垄断资本主义出于自身利己的需要,利用国家政权,用增加政府公共支出,刺激经济发展的方式来缓和社会矛盾。凯恩斯自己曾经就说过“如果当真要追求阶级利益,那我就得追求属于我自己那个阶级的利益。”[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理论体系都是创作者价值取向下的产物。不同的只是自觉和非自觉,承认和不承认。众所周知,马克思在大学期间曾是青年黑格尔派的成员,他对黑格尔“国家是绝对观念发展的历史呈现”尤为推崇,抽象理性的公平、正义曾经是他分析看待事物的基本立场。使他对政治经济学感兴趣的直接起因是大学毕业后参加《莱茵报》工作,这期间他接触了《林木盗窃法》、摩塞尔河流域农民的贫困和破产等社会事件,他发现国家及法的关系并不是黑格尔所说的是由所谓人类一般精神来决定,在国家中处于统治地位的,对法的制定拥有话语权的往往是那些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国家、法等政治关系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是由社会的物质关系所决定的。这促使他转变了立场,并转向关于社会物质生活关系的经济学研究。他对经济学的研究,是为了寻找广大民众贫困的根源和摆脱贫困的出路。恩格斯曾经说过:“《资本论》在大陆上常常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任何一个熟悉工人运动的人都不否认:本书所作的结论日益成为伟大的工人阶级运动的基本原则……各地的工人阶级都越来越把这些结论看成是对自己的状况和自己的期望所作的最真切的表述。”[2]马克思自己也毫不避讳这一点,明确指出他的理论就是为无产阶级提供批判的武器。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作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拥有社会的经济资源并控制着社会政治、文化资源,而马克思把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作为自己理论研究的价值坐标,从占人口最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劳动群众的利益出发,关注他们的命运,这就是他的基本立场。
应该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首先向学生传达这一基本立场,把教学重点聚焦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上,如:我们在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建立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理论批判思维和视野;在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理论的解读中,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从合理走向不合理和最终被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在了解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盛行,资本欲望控制下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中,认识马克思直达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人类彻底解放的情怀等等。如果离开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立场教育,政治经济学教学就会迷失方向,不仅无法真实地体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本质和该门课程的教学宗旨,也无法使大学生真正理解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无法做到“理论彻底”,也就无法说服学生、“掌握”学生;就难以使大学生建立起对中国梦的坚定信念,也就无法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二、在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作为理论体系的立场,除了价值性,还有科学性,或者叫真理性。理论体系的创作者总是在其认为的科学立足点上,去完成认识和揭示真理的工作。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作也是如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经济学理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基本立场上,即马克思从世界的物质性出发,把客观世界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依赖的基础;同时又揭示了这个客观世界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人类实践活动参与创造的,实践的物质性世界是研究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实践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其中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主要的实践活动,生产劳动实践是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进行生产劳动的主体,是广大的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他们的劳动推动社会的发展,他们的利益和意愿追求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方向。马克思这一科学立足点,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不会从所谓抽象的人性或理性出发,而必定是把经济学的研究放在物质生产活动所引起的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运动所推动的生产方式的变迁上,从中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同样,马克思对经济运动研究也不会停留于物或物的关系上,而是通过物的关系揭示其背后人与人的关系及其变迁。例如,马克思在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从资本的运动中揭示了资本家和工人阶级关系的变化和由此不断加深的这一对立阶级之间不可克服的矛盾。马克思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说明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被取代的历史必然性,指出这个必然性终究会在人民群众的自觉选择和斗争中成为现实。
当然,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科学性,还需要现实生活的实证。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应该从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现实的分析中,引导学生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例如,金融危机3年后的2011年,美国发生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对于这一现实,我们可以从所谓纯经济的角度去分析这个运动的源起,如美国政府对金融机构监管不力,以及一系列救市措施的失败,由此造成经济衰退,大批人失业,社会民众积怨加深等等。但是除了这些,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更应该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角度去揭示背后的深刻原因。当时占领者的口号是“我们代表社会的99%,我们不再忍受那1%的贪婪与腐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99%为什么要反对1%,并说明在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下,这个1%不仅掌握和控制着社会的绝大部分财富,而且受到法律的保护,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实施对市场的监管。因此,资本的贪婪本性必然推进腐败,资本所有者们通过对金融市场的操纵,迅速将更大的财富聚集到他们手里。资本主义社会的事实就是,1%的富人掌握着99%的普通民众的命运。我们要引导学生站在99%的立场上,去认识1%的本质,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
因此,在高校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教育,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基础之上,切勿盲人摸象、断章取义,肢解、歪曲、误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同时,要注重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联系当代社会现实,要善于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解读、剖析现实经济问题,帮助学生认清复杂现象的背后实质,进而保持思想和行动上的清醒和自觉。
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前提下推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的学习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自创立以来,不仅成为无产阶级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武器,更是指导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推动经济运动实践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正确运用和把握这一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前提,是坚持从广大人民利益和福祉出发这一基本立场。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基本立场一刻不能动摇。对于一切经济理论和实践,包括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等,这个基本立场永远是“本”。当前,我国已经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格局,在经济发展中,市场成为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因此,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教学也需要在这个大背景下创新。这就有了如何创新,在什么立场的基点上进行创新的问题。例如,目前我们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在讲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时,一些教师用西方经济学的市场理论进行所谓新的诠释,而不是着力于引导学生去深刻剖析社会主义市场和资本主义市场的本质区别;在分析资本全球化进程问题时,忽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资本运动本质的分析,只关注所谓资本全球化进程中一般经济规律发展的技术逻辑,而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在资本全球化逻辑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发展,跨国公司的垄断资本和第三世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对立的客观事实,即在貌似充分自由竞争的世界贸易市场上,在所谓平等的交易中,财富如何加快向发达国家垄断资本聚集,世界范围内的国家之间贫富差距拉大,鸿沟日益加深等。
高校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教学需要创新,我们需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放眼未来,创造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时代和本土气息的经济学理论。但是,创新一定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上的创新,不是舍本逐末,更不是“改弦易辙”,这应该是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教学中应该坚持的。
以上从三个方面强调了高校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教学中为什么坚持和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教育的问题,以及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前提下推进理论教学的创新问题。这三个方面并非孤立,而是紧密相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贯穿到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整个教学之中,而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自己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其科学性,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研究,练好基本功。而离开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所谓的“教学创新”,容易把学生的价值观引向歧途。实际上,忽视或歪曲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教学,是教师自身没有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精要,不能厘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政治本质区别。因此,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教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教育,就需要把它渗透于师资的教育培训和考核激励中。
一方面,加强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育,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教育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教育被忽视,往往是一些教师把政治经济学理论仅仅看做是宏大的政治理论宣传,认为其缺乏实际操作性,难以直接服务于市场。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直接用西方经济学中诸如理论假设、模型推演等技术操作的理论来分析我国现实的经济运动。高校经济学理论教学中,引进一些西方经济学理论,这是必要的,因为这些理论也是对几百年市场经济运动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其中有许多可供借鉴的思想。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宗旨本质上是服务于资本运动的,它的所谓“可操作性”不会触及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因此它们提供的所谓“技术工具”是极其有限的,更因为这些理论的服务宗旨,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用其作为指导我国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坐标。对这一点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我们要引导教师们认识和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经济运动中的现象进行科学的理论剖析与甄别。
另一方面,在多途径、多方面激励高校思政课教师提高理论和教学水平的同时,将贯穿立场教育、价值观引导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也作为评价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等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增加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教育的考核权重。目前,高校各种教学评奖活动繁多,其中也包括思政课的各种教学评奖活动,在这些活动的评价标准中,教学课件的时尚先进、教学案例的丰富恰当、表达的流畅与风趣幽默等教学技能占据较大比重,而在教学宗旨即基本立场教育问题上的评价往往被忽视,这种状况应该予以纠正。高校教学,尤其是思政课教学,贯穿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教育应该是第一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教学不能以西方经济学中的概念来替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概念,不能忽视西方经济学概念背后的资本主义政治立场。在对教师教学的考核评价中,要增加教学宗旨的考核权重,尤其不能忽略或轻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评价权重。
参考文献:
[1][英]凯恩斯.劝说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24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6.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N].人民日报,2015-11-25.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