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一期

问题教学法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017-05-03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作者: 高峰

【摘要】问题教学法是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的方法。问题教学法强调探索和解决问题不仅是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问题教学法应注重以下环节:确立综合性教学目标,遵循问题逻辑构建问题系统,教师要在问题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学生为中心展开问题教学。问题教学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特殊意义。
【关键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教学法
【作者简介】高峰(1968-),男,山东淄博市人,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北京100124)。
【原文出处】《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76~80
【基金项目】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项目资助;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资助(ER2015C010413)。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颁布实施以来,学界围绕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1]的课程这一目标,对包括问题教学法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2]。总的说来,这些探索进一步夯实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为提高教学实效性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有诸多需要深化之处。当前,“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3]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趋向[1],这使深入研究问题教学法的意义进一步凸显出来。
一、问题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在教育学视域中,问题是指在培养人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各种矛盾。在教和学过程中,问题往往以需要解释和回答的题目之形式出现,实质上是理性思维过程和知识体系中的纽结。所谓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的方法。问题教学法与单一的知识教学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以探究和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方式,后者则是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方式。
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内涵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1)问题教学法要求以问题为纽带,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将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聚焦到解决问题,从而能更有效地实现培养人这一根本目标。(2)问题教学不是简单地就知识传授知识,而是围绕具体的问题目标构建知识系统。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不要知识或忽视知识,而是把知识按照新的问题逻辑[4]组织起来,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一体系转化过程中,不仅有课本已有的知识内容,还融进了教师从学生认知、社会现实等方面获得的信息,特别是要根据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深入交流而获得的新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方向,从而把教学过程逐步深化为与学生一起探究问题的过程。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教学主体,而是和学生持续互动的交互主体,从而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3)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是要求完全按照教师单方面的思维逻辑或教材的知识逻辑体系进行,而是围绕问题体系展开。教材的逻辑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其知识体系按照问题逻辑重新组织,转化为学生探究的问题体系的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5]。(4)问题教学法所强调的问题导向以综合性的教育教学目标为前提,从而更有利于人的培养。单一的知识性教学目标,只能导致单一的知识灌输;包含知识性目标在内的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综合性教育教学目标,才能在新型的师生关系和互动方式中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5)问题教学法具有直指人心、解疑释惑、提升创新意识的教育功能。在师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质疑和批判精神,因此,是对传道、授业、解惑这一传统教育功能的继承,也是对单向灌输式教学的超越。(6)问题教学法相对于其他教学法而言,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方向的更具基础性的方法。无论是案例教学、专题教学、研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内在地贯穿着问题教学的要求。自觉坚持问题教学法,有利于更好地运用其他教学方法取得教学实效。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具体要求
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利于提升其教学效果。但实施问题教学法,与运用其他教学法一样,也需要诸多条件支撑。这些条件蕴含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教学内容的讲授、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作业的布置、考试方式的选择、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师的教学角色和功能定位等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中。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关键性环节有5个方面。
(一)确立综合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规定了教学的方向、内容和要求,是教育教学理念或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间的矛盾,蕴含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如果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单一知识性目标,那么,教师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就是如何使学生掌握相应理论知识。如果所要解决的教学目标是包括增进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完善思维方式和确立人生信仰等在内的综合性目标,那么,教师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就是多样化和综合性的问题。问题教学法所遵循的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因此,实施问题教学法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依托的是综合性的教学目标。在上述综合性目标与教学内容、学生的现状之间,生发出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这种问题可能是侧重于知识层面的,也可能是侧重于方法、能力、思维方式甚至信仰等层面的。应针对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具体方式方法加以解决。
(二)遵循问题逻辑构建问题系统
在面向学生发展的综合性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以教材知识体系为基本脉络,在目标、知识和学生实际之间探求和发现问题,构建以问题为核心、以知识为载体的新体系,形成符合逻辑的问题系统,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情况适当调整。问题系统大致涉及3类问题。
1.教材知识问题
把教材知识体系问题化。不仅要关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而且要关注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和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间的联系。怎样把知识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历史和逻辑过程梳理清楚,用问题的逻辑把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还原并呈现出来,使学生在问题的演进中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规律,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学性的认知及相应的理论兴趣,并增强其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2.学生关注的人生困惑和社会现实问题
这类问题可能是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或对生活意义的困惑,也可能是对各种历史问题的认识,或者是与其专业有关的问题及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发挥理论优势,及时对学生的这类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从而使学生获得思想上的直接帮助。信息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学生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类事件,但他们却往往缺乏认识问题的正确立场和方法。我们的教学内容应敢于直面社会现实问题和学生思想困惑,及时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特别是消极现象的本质正确地阐发清楚,展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蕴含的正确立场、科学精神和逻辑力量,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特价值。
3.学科研究中的前沿问题
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身的科学研究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安排,及时介绍给学生前沿性的研究成果,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对于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前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应力所能及地给予关注。另外,如果教师授课时,能密切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的结合度,就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对教师的亲切感,从而增强说服力。
(三)在问题教学中教师发挥的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特别是要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取决于诸多因素的协同作用。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是关键性的影响因素。教师的主导作用,当然与教师的学识素养有关,与课本的知识体系有关,与社会和学校环境有关,但在既有的条件下,教师是否有问题意识,是否能根据问题导向来组织教学体系,是课程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应贯穿在宽泛意义上的教学过程中,贯穿在从课前备课设计,到课堂教学过程、作业布置、师生交流、考试等各环节中。在课前、课中、课后,应有不同的对待问题的方式和举措。教学活动需把握3个脉络:(1)课本知识体系的逻辑脉络。(2)课本知识结论在思想史中的发展脉络。(3)学生思考问题的脉络。教学的逻辑脉络应是以课本知识脉络为基础的几种脉络的有机综合。可以依课本线索,融合学生思想问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乱课本的内容顺序,突出重点内容和教师的教学优势,但应避免随意破坏课本的整体性知识体系。所提问题应是能使教师凝练思想、聚焦知识体系中的关键问题,从而使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更明确。教师头脑中应时时装有学生,装有学生的思想问题。教学体系的安排,具体的教学环节都要着眼于学生的思想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而不是单纯地解释知识。有两种现象需要注意:(1)有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删掉教材内容的某一部分,破坏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2)有的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及时得到更新,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不能有效衔接,从而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两种现象都没有合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避免出现。
(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教学是师生以问题为纽带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学生的参与,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要使学生参与进来,就必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好奇心或责任感是问题意识生成的心理起点,知识和思想方法是问题意识生成的理性基础,逻辑思维能力和意志力是问题意识生成的能力依据。因此,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责任感开始,使其有探求问题、思考问题的愿望和自觉探求问题的勇气和精神。这里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1)学生往往在上课前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诸多负面认识和消极心态。例如,有的学生认为课程无用、抽象难懂,有的学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必修课而盲目拒斥,认定其非科学而蔑视,不愿听课而只寄希望于期末突击记忆等等,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和消极心态阻碍其问题意识的产生。(2)学生不懂得如何思考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理想和学习目标,缺少相关的知识和方法,看不到问题的实质,也找不到解决疑惑的有效途径。视野狭隘,不懂得寻找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加以解决。特别要在开学第一堂课上,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力求改变其不正确的认识和心态。平时注重在课前课后通过网络系统收集学生的问题,及时在课堂和网络上解答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和对问题进行研讨,使学生具备相应的系统知识和思想方法,在问题探索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把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和培养融进备课、授课和课后作业、教学评价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进中,注重在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过程中创造问题情景[6],锤炼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五)以学生为中心展开问题教学
应牢固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善于针对学生的知识、方法、能力、思维方式和信仰等不同的层面提出问题。问题应是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知识问题与学生思想问题的有机统一。无论是从知识问题出发,还是从现实问题开头,最终都应落脚于学生思想问题的解决上。课本知识和课外的现实信息在问题的基础上得到重构,不同的问题立足于不同的知识层面,整个课程有课程整体性的问题,每章有每章的问题,每节有每节的问题,用问题串起知识,形成问题域,在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展开教学过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当然重要,但日常教学最重要的评价尺度不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状况,而在于是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解决了学生的问题。应该注意的是:(1)在教师问题教学思路确立的前提下,促使学生准备问题和思考问题就成为落实该思路的关键。(2)在知识讲授和解决问题的关系上,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在一定意义上,知识阐释应从属于问题解决。(3)解决问题并非天马行空,没有边际和限度。应力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化和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综合其他专业知识来解决问题,并切合本部分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保证问题及其解决首先满足于大部分学生的要求。应注意不随意背离教学大纲,否则,就会打乱大纲要求,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平台把个性化问题延伸到课下交流,以免影响课堂的整体安排。(4)专业化教学要求不应等同于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作专业课来对待。把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生当作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专业学生来要求,背离了课程的性质要求,也与学生的需求不相适应。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问题教学法的特殊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受到教学主体、教学对象、学科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技术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体而言,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首先应符合下列基本条件:(1)与该类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相适应,符合学生素质发展要求。(2)教师能够把握。(3)学生易于接受。(4)技术和环境条件支持。从上述条件看,问题教学法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具有特殊意义。
从该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7]213。显然,“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指向的是学生的思想领域,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思想问题,而问题教学法的性质和旨趣就是首先要关注学生成长中的问题,特别是思想上的疑虑和困惑,即思想问题。因此,问题教学法特别符合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要求。
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学生在大学阶段,既有一定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成长期。他们在这一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大量困惑,需要用正确的理论、方法来指导和解答。问题教学法贯穿于系统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在与教师的协作中自主地探索和解决问题,砥砺思想,而不是单向地接受知识灌输,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他们学习方法、训练能力、矫正价值立场和提升人生境界。因此,问题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从课程的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特点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特点,与知识紧密相关,以知识为基础,但并非是知识的机械堆积。与其他专业课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注重解决的是学生的思想问题,更注重在学生系统化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解疑释惑,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受其生活经验和价值立场的影响显著,差异性大。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得学生接受的信息具有较明显的多维化、多样化、形象化和碎片化的特点。单一的知识性要求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观念问题,只有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思想问题,才能使正确的东西嵌入学生头脑,才能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因此,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需要问题教学法的介入。
在过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按照教材内容的逻辑安排,按部就班地进行知识讲授。在教学目标上,往往着重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在教学关系上,以教师为中心,即教师本位,学生被动听讲;在教学内容上,侧重于按照教材知识体系的逻辑联系,进行知识层面的讲授和学习,即主要讲授“是什么”[8];在授课方式上,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展示讲授内容;在授课方法上,以讲授概念、判断和理论为主,辅之以案例佐证,间或有课堂讨论和课后文献阅读;在考试方式上,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在考试内容上,也是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即使教师在知识视野和讲授方式上作出一定改进,力求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更加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效果总体上也往往不尽如人意[7]214。学生学习劲头不足,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期望值也往往不高。这种状况既与中央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也与课程的职责定位和目标不尽相符。现实状况和教育规律都要求必须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强调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的问题教学法则是其转变的方向。
事实上,在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还存在案例式、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其他多种教学方法。但在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问题教学法往往起到了支撑作用。因为运用这些方法都必须以问题意识为基础,必须具有问题导向,因而都渗透着问题教学法的因素。总的看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方法上应以问题教学法为基础和核心,建立多种教学方法相统一的教学方法群。只有这样,才能在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任务要求的前提下,解决“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7]214的问题,突破“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实效性的瓶颈”[1]。
总之,问题教学法从根本上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不仅是一种具有实效性和易于规范的技术层面的教学方法,还在一定意义上蕴含和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念和思路。教学方法向以问题教学法为核心方法的方法群的转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整体性的思维方式的变革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EBOL].(2015-07-30)[2015-10-23].httpwww.moe.edu.cnsrcsiteA13moe_772201508t20150811_199379.html.
[2]杨志平,关桂芹.“05方案”实施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导刊,2015(6):86-91.
[3]刘云山.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J].党建,2014(6):6-9.
[4]王天恩.问题逻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思想理论教育,2011(7上):38-42.
[5]李梁.问域与答域: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1(7上):47-50.
[6]王洪新,于冰.“问题情境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施策略[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导刊,2012(6):73-75.
[7]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8]谢旭辉.用科研的方法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导刊,2009(8):59-64.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