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教学管理

成都理工大学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有温度

2017-05-04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作者: 顾华宁

成都理工大学近年来定期开设“思政大讲堂”,将“热点问题领导讲坛”“疑难问题专家讲坛”系列活动纳入思政课教学计划和弹性课表中,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教学效果显著。学校建立了由专家学者组成的思政理论课教授专家库,仅2016年就邀请了张维为、沈国放、陈俨、阮宗泽、罗援、金灿荣、倪世雄、杨希雨等20余位专家学者到校为师生答疑解惑。
顶层设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近年来,成都理工大学围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立德树人,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自己的重点工作,并纳入学校发展的“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重点“加强青年教师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学校坚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顶层设计,完善领导机制,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准确把握和研判师生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经过多年发展,学校构筑了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工作机制,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模式——实行思政工作和学校中心工作一体化统筹,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实行本专科、研究生一体化管理,由学生工作部(处)统一规划本专科、研究生的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实行课内外教育教学一体化实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实践,增强思政教育实效;实行主旋律教育一体化推进,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为主渠道,学校各基层党委(党总支)、教学辅助单位、思想政治宣传网络、各级学生社团相互联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创新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温度
随着一声“卡”,成都理工大学张小樊同学和同班5位同学一道拍摄的微电影正式杀青。他们拍摄的不是时下热门的青春电影,而是以“学革命先烈,共铸中华魂”为主题的《为中国崛起而奋斗》。这是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自2015年起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中进行的微电影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特点,学生5-7人组成一个剧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各种情景和主题,自行完成拍摄,最终在课堂进行展示与分享。截至本学期,共征集微电影583部。
该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思政课校内实践活动体系,实现对学生的100%全覆盖。自2013年开始,学校为每位同学开设4个学分的实践教学课程,根据不同年级特点,确定实践活动主题:一年级重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实践活动、知法守法主题调研活动、文化自信主题宣传活动、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二年级重点开展环保主题调研和宣传系列活动等;三年级重点开展励志主题系列活动,弘扬时代精神系列活动等。同时,学校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心专门负责统筹实践教学,组织编写了《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共三册),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材体系,全国首创性将“规定模块”和“自选模块”相结合,有效解决了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和覆盖面不够的问题。
此外,成都理工大学还积极探索形成了“7.2.1.2式”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小组讨论、课堂答疑、讨论会、辩论赛、史料展示、启发诱导、教师导读等7种教学方法,形成“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和“学生参与为主的讨论式课堂”两种模式,建立1个沟通渠道,培养好主讲教师和由优秀学生担任的“德育小导师”两类“老师”,并创新了“1+1”(“期末在线考试系统”+“过程性考核手册”)考核模式。学校谭书敏教授主持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研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该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先后被教育部列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青年骨干培育计划”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择优推广计划’”。
感言
谭书敏(学校党委书记):
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主要领导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与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聚焦问题导向,加强制度和课程建设,探索思政工作规律,切实把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定地与中央和省委同方向、同步调,执行好顶层设计不走样。
学校牢牢抓住教育的思想和思想的教育、教育的使命和使命的教育、教育的行为和行为的教育、教育的生活和生活的教育、教育的方法和方法的教育“五个着力点”,围绕“以党建为龙头,以就业为中心,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指导思想,建立了领导体系、工作体系、教育体系、职称体系、保障体系“五位一体”的创新工作模式,实现了管理、培养、教育、发展、服务工作的“无缝对接”,构建了目标明确、职责清晰、相互支撑、评价反馈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学生思政工作体系。教育部工作简报先后介绍了我校全面实施新生入学教育系统工程以及“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体系。作为党委书记,我坚持为大学生上第一堂“形势与政策”课,为全校党员干部、青年教师作形势报告,做好教学研究与理论研究,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等荣誉。
张春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为实现“上好一堂课,育好一代人”的教育目标,我们积极创建“以理论育人、以实践化人”的联动教学模式。一是基于讲清、讲透、讲活思想政治理论的课堂要求,创建起“三入一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确保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二是基于实践教材编写、基地平台建设和实践活动设计,构建起“三化一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活动的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操作、精细化测评,强化了理论教学的说服力、感召力和渗透力。
杨梅(地球物理学院学生):
大学之前,总觉得思政课是乏味的,但经过学习,老师们让我感受了有血有肉的马克思,有家国情怀的近现代史,有责任担当的思修课,让我参与其中、陶冶其中、享受其中。除了课堂学习外,菜单式的实践教学让我喜欢上了情景剧大赛时丝丝入扣的入戏之感、诵读经典时的铿锵有力之声、寻找身边的雷锋时留有余香的赠玫之手……潜移默化、悄无声息中成长了自己、历练了自己。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