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必须搞好,作用必须发挥好。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深入学习领会课程价值定位的新导向、平台支撑的新要求和育人机制的新阐释,着力探索知识体系提升为价值体系的规律,着力探索学科、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的规律,着力探索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规律,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规律;育人
【作者简介】郑萼,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办公室(北京 100048)。
【原文出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京),2017.1.27~3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精辟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重大作用和前进方向,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是指导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对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结合实际,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使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定位的新导向、平台支撑的新要求和育人机制的新阐释等方面有了新的思考。
一、着力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由知识体系提升为价值体系的规律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1]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定位的新导向。首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具有较好的基础,基本实现了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但是,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大力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由此,要深入研究和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由知识体系提升为价值体系的规律。
1.创新教学内容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知识体系提升为价值体系的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及时回应学生的真实困惑,真正为学生解答好人生应该在哪里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必须体现科学性、富有针对性,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双重属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知识传授实现价值引领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为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创新,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强调要创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吸引力感染力。首先,创新教学内容应正确处理好几对关系:学术性与政治性的关系、教材的稳定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关系、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现有内容与中学政治课程内容的关系、理论阐释与事实分析的关系、定性判断与定量分析的关系、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惟其如此,才能使教学内容实现学术性与政治性的统一,理论与现实的统一,知识传授与价值提升的统一,充分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引领的本质特征。其次,创新教学内容要增强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应高度重视研究学生思想实际、知识结构、认知规律;研究社会热点、学科前沿问题,使教学内容在坚持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从而提升课堂效果,使教师和学生在一个频道上,学生爱听的、老师能讲得出来,进而增强吸引力和说服力,让学生真正感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管用”“解渴”。
2.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由知识体系提升为价值体系的保障。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同时,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全完成,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情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实现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必须眼中有“人”,只有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着力在解决自信问题、增强说理透彻性、提升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工夫,才能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只有聚焦学生这个“活生生”的个体,注重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才能引导他们做到“四个正确认识”: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才能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因此,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积极构建知识、价值、行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情境、行为习惯中去。将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链接起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实践力。同时,结合新媒体时代的新特点,有效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互联网+”新模式。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微课”建设,将“慕课”“微课”项目打造成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资源库和实践场。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与网络辅助教学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格局,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场面。
3.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由知识体系提升为价值体系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责任和使命。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这是人格魅力之魂。实践证明,一些老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所以受学生欢迎,除了其自身深厚理论功底外,更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往往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对党的忠诚及展现出来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人格魅力之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坚持“传道”是第一位的。[3]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课讲好、讲活、讲出兴趣,让学生愿意上、愿意听、真心喜爱、终生受益,这是人格魅力之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切实担负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神圣使命,履行好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职责要求,做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和引路人。
二、着力探索学科、科研优势转变为教学优势的规律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教学中加强“精准滴灌”,加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让大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这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和科研平台支撑的新阐释。首都师范大学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具有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健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在汇聚教学科研团队、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品质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两张皮”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支撑作用还有待加强。为此,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将学科、科研优势转变为教学优势的规律。
1.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系。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进行了科学的界定:“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这要求我们既要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功能定位的认识,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支撑作用,又要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科建设意识,让更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到学科建设中来,在参与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惟其如此,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良性互动,真正将学科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
2.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究必须体现和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08年关于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的15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建设要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重点、难点、热点理论问题和教学实践研究”的内容。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征进行了科学的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教学和科研的统一、政治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必须体现和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要聚焦理论重大问题、现实重大关切、学生重大关切。通过对上述问题的针对性研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学术品质和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良性互动,才能将学科优势、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
3.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在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优势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队伍与吸引和凝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的平台作用。如此,就可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良性互动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发展的基础在于:共同的指导思想、交互的研究内容、相同的基本目标和任务等。二者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二者都要从整体上加强建设和研究,研究内容呈现交互融合的特点;二者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二者均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着力探索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课程协同的规律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首都师范大学以教师教育为鲜明办学特色,以培养首都基础教育优秀师资为己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显责任使命的特殊性和双重性,深入研究和探索全程、全方位育人课程协同的规律更显时代性和紧迫性。
1.课程协同育人要强化责任意识,构筑“大思政”工作机制。高校必须牢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强化工作责任意识,使各类课程协同育人。首先,高校党委是“大思政”育人工作机制的责任主体,党委要把关定向、统筹指导,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也要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要完善特聘教授制度,鼓励党政干部、名师名家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建立健全统一领导、权责清晰、齐抓共管、分工明确、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其次,高校所有教师都要担负起育人职责,必须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再次,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政策导向、完善配套措施,吸引更多教师特别是优秀青年教师兼职从事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2.课程协同育人要强化问题导向,着力破解瓶颈短板。实践表明,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育人时段短板: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一二年级完成授课,存在断档、断线的现象。为此,必须健全和完善全程育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一是探索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时段选课模式,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大学生活全程不断线;二是探索推行第二课堂的课程协同育人机制,强化整体育人效能,实现假期生活不断线;三是探索推行传统工作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强化互联网思维,实现网络引领不断线。有的高校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这是制约课程协同育人实效的体制瓶颈。要按照“四个相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要求,加强对教师的思想引领。同时,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管理、教育、服务与培训等工作,要严把入口关、改革与完善考评晋升体系等。当下,青年群体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缺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理论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进入学生理论学习社团和理论学习小组,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理论进行全程有效指导,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尝试和实践探索,一方面保证了学生理论学习的方向和边界,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学习的广度,提升了学习的高度。200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首都师范大学与理论学习社团学生座谈时说:“在首都师大看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习、真信、真实践,我甚感欣慰。”学校现有理论社团8个,理论小组近百个,形成了学习理论、宣讲理论、实践理论有机统一的“1144”模式,实现了学生理论社团有声音、有身影、有指导,把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聚拢到党的周围、聚拢到党领导下的伟大事业的周围,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3.课程协同育人要保证同向同行,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哲学社会科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客观而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需要完成向“课程思政”的转化,各专业课中的“德育元素”挖掘梳理得还不够,“大思政”合奏曲还不是十分响亮。如何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思政课的事,也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专职队伍人员的事,各类课程与思政课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其次,着力提升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的育人能力,一方面确保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拓展其课程育人内容的丰富性和延展性,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互相配合、互为呼应。
首都师范大学秉承“为学为师、求实求新”校训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牢记兴学育人、培育师资的使命担当,彰显教师教育特色,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整合学科力量、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整体推进教材、教师、教学、评价、学科、保障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1(1).
[3]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