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三期

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若干思考

2017-07-11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作者: 王永友、史君

【摘要】构建科学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是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促进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有效转化的前提条件。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学生“不信”、“不懂”、“不学”的话语难题,存在“重”政治话语“轻”科学话语、“重”理论话语“轻”现实话语、“重”研究话语“轻”大众话语的失衡现象,必须构建集多种话语于一体的教学话语体系,通过有效的话语融合、话语创新和话语升华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信心“站上课堂”、有底气“站稳课堂”、有能力“站好课堂”。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话语;现实话语;大众话语
【作者简介】王永友,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  400715);史君,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思想理论教育》(沪),2017.2.63~68
【基金项目】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贯穿科学思维方法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索”(项目批准号:yjg133073)。
2015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要以教学体系建设为核心,其中教学内容、教学话语、教学方式是教学体系建设的重点,而教学话语又是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相关的重中之重。笔者曾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价值理念重构》[1]一文中提出要通过教学出发点、侧重点和落脚点的理念转变,明确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谁有用”“有什么用”“什么有用”,实现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教学价值目标。要使这一教学价值理念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育对象之间建立起有效联系,还需要构建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以有效的教学话语推动教学价值理念的践行,促进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有效转化,实现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一、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话语难题
当前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教学话语的有效性存在不足,话语主体与话语对象难以达成一致认同,面临着学生“不信”、“不懂”、“不学”的话语困境,严重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是面临“不信”的难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有的教师用空洞的政治话语进行说教。从中学政治课到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直都在讲“我们应该信仰什么?我们应该坚定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到了研究生阶段教师只是更加强调“真理性”、“优越性”、“先进性”,结果依然是告诉学生已经知道的“应该信仰什么?应该坚定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学生觉得这些内容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太遥远,似乎跟自己没什么关系,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对教师所讲的“真理性”、“优越性”、“先进性”内容表示怀疑、并不真信教师所讲。
二是面临“不懂”的难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有的教师用抽象的理论话语向学生讲解教学大纲规定的理论教学内容,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研究成果直接搬上课堂进行讲解,期望学生能够理解这些理论成果,进而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理论水平。然而,课堂上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理论却是“一头雾水”,认为这些纯粹的理论知识太枯燥,不能够很好地解释现实问题,没有体现出理论的生命力和解释力,没有将理论与现实有效结合起来,理论话语过于生硬和呆板,课堂气氛过于严肃;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很多理论知识在书本上、网络上都能看到,教师的讲解大多只是充实书本内容,对解决现实问题作用不大;有的学生还认为纯粹的理论知识太枯燥生涩,不能通过对现实问题的理论阐释来彰显理论的价值,学生听不明白也理解不了。
三是面临“不学”的难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有的教师以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为基础,用迎合学生的娱乐话语、网络话语进行课堂讲解,各种搞笑段子、网络热点、娱乐八卦等都被搬上课堂,甚至直接播放网络视频,期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吸引力,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感染力。然而,课堂上学生对教师所讲的“段子、热点、八卦”等“一笑而过”,认为这些“段子、热点、八卦”虽然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但是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而言,这些只不过是课堂教学的“调味剂”而非“主菜”,不能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营养需求;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老师在课堂上“吐槽”社会的阴暗面、负面现象让学生暂时听得“过瘾”,但听完之后老师没有进行正确引导,很容易导致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负面评价,进而产生负面情绪误导学生;有的学生还认为这样的讲解是无效讲解,学生学不到真正有用的东西,观看网络视频虽轻松,但看过就忘,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用表面的热闹和浅层的娱乐反而会使学生厌学、不学、学无所获。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话语失衡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之所以面临学生“不信”、“不懂”、“不学”的教学话语困境,主要缘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政治话语“轻”科学话语、“重”理论话语“轻”现实话语、“重”研究话语“轻”大众话语,造成了严重的话语失衡现象。
一是存在“重”政治话语“轻”科学话语的失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坚定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与维护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之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政治话语自然是必不可少,但若是过度使用政治话语进行信仰灌输、价值引导与政策宣传,并不能达到学生“真信”的目的。这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重”政治话语“轻”科学话语的结果。在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只注重运用政治话语告诉学生“马克思主义是对的”,更要善于运用科学话语向学生讲明白“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对现实社会的理论解释力与对未来发展的科学预见力何在,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思考方法,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科学的分析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坚定的价值信仰。一些教师之所以侧重于或更善于运用政治话语,轻视或忽略科学话语,是因为教师本身的科学素养不够、知识结构不完善、理论功底欠缺、研究视野狭窄,阻碍了其对科学话语的正确运用和有效把握,这样的教学就会使学生成为盲目的、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二是存在“重”理论话语“轻”现实话语的失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坚定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之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理论话语自然是不可或缺,但单有“空洞的理论是没有用的”,[2]若是过度使用理论话语进行理论灌输、观点讲解与思想渗透,并不能达到让学生“真懂”的目的。研究生经过中学、大学阶段的“政治理论灌输”,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理论知识,有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否解决中国社会现实问题存在“先验”的“质疑”态度,不是教师给学生讲什么理论学生就能理解和认同什么理论,很可能教师对某些理论的侃侃而谈换来的却是学生的莫名反感,这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话语“轻”现实话语的结果。在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只注重运用理论话语给学生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要运用现实话语向学生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以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实践的新发展、取得的新成就,以及现实中存在的新问题、产生的新矛盾,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现实问题、正确认知和理性对待现实社会的矛盾和不足。一些教师之所以侧重于或习惯于运用理论话语,轻视或忽略现实话语,是因为教师自身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真切感受和亲身体验,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准确把握和深刻感悟,缺乏对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客观认识和科学解释能力,以至于阻碍了教师对现实话语的有效运用和充分体现,这样的教学就会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理论学习者和接受者。
三是存在“重”研究话语“轻”大众话语的失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责,教师理应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把自己从事的科学研究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把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课堂讲授的内容,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研究话语也是情理之中。但是,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对象不同,如果教师直接将研究话语运用于课堂教学,不贴近教育对象、不贴近教学内容、不贴近课堂实际,就不能达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真爱”的目的。研究生来自不同的学科专业,往往对自己所在学科的研究话语、表达方式较为熟悉,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话语习惯,但一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话语表达却提不起兴趣,这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重”研究话语“轻”大众话语的结果。在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关注研究生这一教学对象的真实需求,不仅要善于运用研究话语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更要抓准教育对象的专业特点,关照教育对象的客观需求,善于运用贴近课堂教学实际、贴近社会发展现实、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大众话语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成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所以更善于或习惯于运用研究话语,轻视或忽略大众话语,是因为教师自身缺乏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成果的驾驭能力,缺乏用学生听得懂、愿意听的大众话语进行课堂讲授的能力,缺乏掌握娱乐话语、网络话语等同大众话语的区别及运用的能力,阻碍了教师对大众话语的正确驾驭和有效运用,这样的教学就会使学生成为片面的倾听者和围观者。
三、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构建要求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要破解学生“不信”、“不懂”、“不学”的教学话语困境并有效解决语失衡问题,必须构建集多种话语于一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
一是构建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话语。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达到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元指导的目的,就必须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运用科学话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阐释。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科学话语,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完善的知识结构和深厚的理论功底,能够向学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什么是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究竟体现在哪里;必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考习惯,能够立足“科学”视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科学思考的习惯,向学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所具有的解释力、批判力和预见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必须具备科学的理论阐释能力和理论宣传能力,能够以“科学”的眼界向学生讲清为什么只有马克思主义是适合中国的,其他的“主义”为什么不适合中国,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科学理论成立的约束条件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理性的价值选择。通过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科学话语,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理性的价值追求,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是坚定的,学生才会真信马克思主义。
二是构建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话语。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达到增强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目的,就必须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解决现实问题,回应社会矛盾,运用现实话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进行释疑解惑。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话语,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宏观驾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能力,能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向学生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究竟“优”在何处。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在不断变化着的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以保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鲜活生命力,[3]既要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历程,向学生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说服力;又要正视当代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向学生讲清楚这些矛盾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形成的过程以及具有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性特点,讲清楚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思路、办法以及解决的时间表和可能性、可行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解释力;还要回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质疑甚至是歪曲、误解和恶意攻击,向学生揭示这些质疑、歪曲、误解等背后的真相和实质,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批判力。通过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话语,增强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分析、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四个自信”才是可靠的,学生才会“真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是构建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大众话语。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目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必须贴近学生这一教育对象、贴近课堂教学实际、贴近社会发展现实,运用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大众话语获得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同和接受。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大众话语,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准确了解和把握研究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以及能够满足和引领研究生发展进步的潜在需求的能力,通过“研究他们思想活动的新规律、新特点,洞悉他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趋势”,[4]运用研究生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进行课堂讲解,充分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5]既要善于将枯燥的教学内容生活化,实现文本话语、研究话语向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大众话语转化,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愿意听;又要善于将抽象的理论观点大众化,实现理论话语、学术话语向贴近时代、贴近实践的大众话语转化,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阐释力和宣传力,使学生听得懂;还要善于把教师想说的话与学生想听的话结合起来,实现对学生的理论阐释与理论宣传、思维方式培养与思考方法训练、成长需求满足和成长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使学生听得进、有收获。通过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大众话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鲜活性、趣味性,进而满足、引领并创造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是稳定的,学生才会真心喜爱思想政治理论课。
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构建实践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将科学话语、现实话语和大众话语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通过有效的话语融合、话语创新和话语升华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信心“站上课堂”、有底气“站稳课堂”、有能力“站好课堂”。
一是通过话语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师更有信心“站上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开展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首要条件。教师要善于通过政治话语与科学话语、理论话语与现实话语、研究话语与大众话语的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让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意思、愿意学”。首先,教师要敢于直面现实,运用现实话语和大众话语等,客观坦承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和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同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然性、表明教师能够解决课堂教学困境的态度和信心,通过亮出“问题”、摆明态度、道出学生心声,让学生清楚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是空洞的政治说教与抽象的理论灌输,而是建立在对社会现实问题和课堂教学问题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基础上的科学解释和客观回应;让学生明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是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而是敢于直面教学问题、贴近客观现实、服务学生成长的有用课程,拉近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善于切中要害,运用科学话语和研究话语等直接指出研究生在科学上的“无知”和能力上的不足,如提问学生针对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陈述问几个问题,这既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老师怎么会这样问?”若是直接问“为什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便不会有这一效果;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思考“这几个问题是什么”;还可以通过学生回答后教师的分析“这是真的吗?邓小平同志是如何判断的?怎样证明?”让学生“恍然大悟”,认识到自己质疑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缺乏,认识到自己思维方式与思考方法的欠缺,进而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重要性和有用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教师要善于扣准主题,运用研究话语与政治话语等直接阐明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为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是要增强研究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就是要提高研究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能力,以教师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和坚定信仰征服学生,以教师的真诚、信心感染学生,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能力、教学话语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让学生明白教师不是在进行“信仰灌输”,也不是在进行“理论灌输”,而是在帮助学生如何从只知“低头拉车”成长为既要“抬头看路”更要“仰望星空”的人。只有通过教学话语的有机融合,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不愿听、不想听的观念和态度,教师才会更有信心“站上讲台”。
二是通过话语创新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使教师更有底气“站稳课堂”。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是开展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善于通过发现研究生的新需求、关注研究生的新变化、培养研究生的新能力不断创新教学话语,保持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持续关注和热爱,让学生“喜欢学、能学到”。首先,教师要用心发现研究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有哪些新需求。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很多教学内容,学生在高中和大学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出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特殊性和必要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新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结合社会发展现实,科学厘定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路,以此为基础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打破不合时宜的话语体系,着力把握教学话语的阶段性和逻辑性,让研究生在一种新的思维逻辑中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其次,教师要用情关注研究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有哪些新变化。研究生在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与本科生相比都会有新的发展和变化,研究生的兴趣爱好、关心的问题、关注的现象等与本科生相比都会有明显的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根据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新变化,时刻关注国家发展形势的变化、方针政策的调整,关心社会发展的进步、民生改善的成效等,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果和产生的新问题为基础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剔除与现实脱节的空洞话语内容,着力保持教学话语的时效性和新颖性,让研究生在一种新的现实逻辑中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再次,教师要持续培养研究生成长成才所需的新能力。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不仅要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进行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和思考方法的训练;不仅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还要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研究生成长成才所需要的新能力,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以此为基础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改革与需求不符的话语方式,着力提升教学话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让研究生在一种新的科学逻辑中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只有通过教学话语的不断创新,让学生每次课都能有新思考、新收获,持续增强研究生的学习动力,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教师才会更有底气“站稳讲台”。
三是通过话语升华巩固学生学习效果使教师提升能力“站好课堂”。让研究生学有所获、终身受益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教师要善于通过话语内容、话语方式和话语表达的精心设计,以“问题”形式升华教学话语,达到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让学生“能学会、用得上”。首先,要从话语内容和话语表达上提升教师“怎么问”的话语设计能力,也就是明确提什么样的问题和怎样提问题才能巩固学生所学。提问题的出发点在于巩固课堂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教师所讲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思维方式与正确思考方法去分析问题,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要从话语内容上尽可能涵盖课堂教学重点,还要从话语表达上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质疑和思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升华。其次,要从话语内容和话语结果上提升教师“怎么答”的话语设计能力,也就是明确应该如何回答问题才能巩固学生所学。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应该是开放的,教师在学生讨论后的回答主要应明确答题思路和答题关键点,要从话语内容上明晰通过问题的讨论究竟想要学生得到什么样的培养和训练,要从话语结果上明晰想要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再次,要从话语方式和话语表达上提升教师“怎么评”的话语设计能力,也就是明确如何点评学生讨论才能巩固学生所学。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不能用“对或不对”这样简单的话语方式进行点评,在话语表达上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问题的剖析,引导学生怎样从不同的视角分析问题,要客观分析学生讨论回答的可取之处,善于从学生讨论与回答中把握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阐明分析问题的思路,传授解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让学生通过老师的点评自己去判断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应该坚持、什么应该反对,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的能力。只有通过教学话语的有效升华,才能切实巩固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促使教师提升话语能力“站好讲台”。
参考文献:
[1]王永友,史君,孟鹏斐.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价值理念重构[J].思想理论教育,2016(1).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7.
[3]吴宏亮.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三个转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6).
[4]张玉瑜.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4(8).
[5]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编.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16.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