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三期

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改革探索

2017-07-11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作者: 魏寒冰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我国在校大学生必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程,此课程较之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理论性强、专业性强等特点,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语言、文化、习俗等不同,他们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特点,继而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理论探讨。
【关键词】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魏寒冰(1979-),女,满族,辽宁铁岭人,包头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内蒙  古包头  014010)。
【原文出处】《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长春),2017.2.69~71
【基金项目】包头医学院学分制下课程改革项目(bj2015-xg)。
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唯物辩证思维,树立正确历史观,坚定社会主义伟大理想的主阵地和重要手段。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受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和习俗等影响,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特点
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分布在西部边疆地区,这些地区从地缘上多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从文化上多属于相对落后的地区,从政治上多属于意识形态较为复杂的地区,因此,这些地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地区特点的影响,存在着特殊性。
(一)受语言和文化习俗影响,在民族地区成长的大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汉语言授课方式的接受和课程内容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
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特别是在牧区和农村长大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很多都是从小学习本民族语言,在交流和学习过程中接触汉语较少,甚至一些同学用汉语进行交流还存在着障碍,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汉语授课其难度可想而知。在近几年的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民族预科班的学生大部分会因为语言问题影响学习效果,甚至出现考试不及格的现象。
(二)受经济条件制约,这些地区大学生思想较为单纯,但存在着不稳定性
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多来自不发达的牧区或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信息条件较为落后,有些学生在上了大学后才来到城市,接触到现代化信息传播方式。因此,大多数学生思想比较单纯。民族地区大学生的这种情况对思想政治教育有利又有弊:一方面是这些大学生更容易接受学校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另一方面又很容易被其他思想因素所影响,特别是现代网络信息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接触多元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机会,使其思想观念出现多元化趋势。
(三)受民族习惯和宗教文化影响,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带有浓厚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民族地区大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长期受本民族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影响,一些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已经根深蒂固,甚至有些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相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这些大学生在能够接受的前提下摒弃不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不仅涉及民族团结问题,甚至关系到国家统一的问题。
(四)由于历史原因和民族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在复杂的世界局势中,民族地区大学生意识形态问题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环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统一国家,为了促进民族团结与发展,特别是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和文化,我国建立了民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一方面使少数民族文化和思想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如何使少数民族意识观念与中华民族意识观念统一的问题。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很容易成为个别不怀好意的国家攻击和破坏我国安全与统一的突破口。分裂势力及反华势力利用网络等手段,鼓吹所谓的“民主、和平”等口号,贩卖“普世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等观点,蛊惑和利用不明真相的大学生,达到破坏我国稳定和和平,继而分裂国家的目的。因此,民族地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是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方面。
二、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面临的问题
(一)从学生情况来看,语言和思维习惯是制约少数民族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进行理解和掌握的主要障碍
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特别是在牧区和农村长大的大学生,在入学时会接受一年的预科教育,强化汉语水平,但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时仍然比较吃力,甚至无法理解。在普通班级讲一次课的内容,在少数民族班级可能要讲两次,他们才可能接受和理解。而高校的课程设置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和其他大学生是一样的,这样一来,同样的授课内容要在相同的学时内完成,对于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讲就比较困难,甚至一些学生开始厌学,逃课,听课效果不好,最后成绩也不理想。
(二)从师资队伍来看,大多数民族地区的高校教师对民族文化和特点的掌握不够全面和深刻,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对民族特点考虑不充分
以内蒙地区为例,各高校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少数民族教师的比例很低,而且很多教师也没有把课程内容与民族特点相结合的意识,这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会忽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情况,造成与学生沟通不畅的现象,甚至有时出现误解。
(三)从学时和教材方面来看,学时不充分,教材内容相对难度大,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掌握
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学时安排相同,并没有专门针对民族地区的“原理”教材。“两课”改革后,原理课程内容更丰富了,可课时却减少了,教师想在有限的学时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授清楚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况且民族大学生由于语言等因素的影响,本身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因此,一方面学时相对不够,另一方面教材相对民族学生来说难度过大,这严重地影响了民族大学生对原理课程内容的把握和理解。
(四)从班级构成情况看,在民族地区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宿舍也是集中安排,这样也不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汉语言及文化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仍是少数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大一要集中接受预科教育,然后被分配到各个系部,但一般情况还是少数民族大学生集中编制成班。这样虽然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容易融入集体之中,也方便统一管理,但在上课的过程中由于都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一起,一旦对内容没有理解和掌握,就会出现情绪的传递,导致一个班级的听课状态不好,而且一旦教师授课内容没有把握好,还可能引发民族情绪,影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三、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改革措施探索
根据以上分析,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应考虑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民族和地区特点,根据其特殊性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
(一)因地制宜,打造适合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师资队伍
民族地区的原理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还要让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自豪感,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具有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因此,民族地区的原理课程教师,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师德师风,而且还要有很强的民族团结意识,掌握一定的民族文化知识,特别是国家关于少数民族的政策。为了到达这一目的,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应该有意识培养原理课程教师学习本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知识,以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一旦出现波动,或者有认识上的冲突,能够及时应对并给予妥善的解决。
(二)量体裁衣,编制符合民族地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
教材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依据,更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来源。目前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所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通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这个版本的教材内容丰富、全面,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但这一教材对于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内容过多、学时过少、难度过大。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本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编写的原理课程教材。为了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应该量体裁衣,编写一本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教材。这本教材应该难度适宜,内容贴近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民族特点,语言更简单易懂,内容全面而不过多,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三)因势利导,把民族地区热点问题巧妙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内容中
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的关注点存在着差异性。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民族问题、发生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体中的事件更为关注,同时对政府如何处理这些事件更为关心。因此,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随时跟进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涉及民族问题,更要高度重视,提前做好功课,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善于利用热点问题答疑解惑,因势利导,使原理课程真正成为武装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武器。
(四)实事求是,制定符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核方式
目前,各个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原理课程考核方式与汉族大学生一样,多半采取平时考核加期末考试的方式。而且各个高校的期末试卷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并没有区别,是同等对待的。这样的结果就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历届考试的均分大大落后于汉族学生。这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原理课程的热情是个很大的打击,有很多刚刚上原理课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一开始就做好了挂科的准备,因此,在刚开始的课堂上他如果发现自己很难听懂,那么他会选择彻底放弃,这很不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在制定少数民族大学生原理课程的考核方案时,应该实事求是,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考核方式。首先,在平时作业的考核上应该更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关注的问题,难度水平应保持在他们能够把握的程度;其次,在期末考核时应降低少数民族大学生试卷的难度,从而提高其期末成绩。
参考文献:
[1]赵继伟.拓展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8).
[2]张云飞.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科内涵和建设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03).
[3]贾淑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整合与教学优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0(06).
[4]杨丽.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两课”教育的特殊性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3(02).
[5]龙晓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研究报告(2006~2011)[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09).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