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三期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担当

2017-07-11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作者: 吴琼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也赋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新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做到“四个坚持不懈”,引导学生做到“四个正确认识”,并按照“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改进中加强,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关键词】新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责任担当
【作者简介】吴琼,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4)。
【原文出处】《北京教育》:德育版,2017.2.46~4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支持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态优化研究”(BJSZ2017ZC036)的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讲话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同时也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新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增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工作的聚焦点和着力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做到“四个坚持不懈”,引导学生“四个正确认识”,并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根本任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特色。在解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特殊地位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渠道;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核心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具有战略地位,并已经走入立德树人的舞台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树立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立身之本”的自觉性。努力创新教学内容、话语体系和方式方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带给学生思想启发和人生启迪。教学中“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注重政治与科学的标准融合,关注理论与现实的差距矛盾,促进观念与方法的同步提升,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相辅相成;既要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又要做到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独特的课程属性与功能,该类课程既是一个知识体系,又蕴含着价值观念;具有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倡导正确的价值理念、指引理性的实践行为的基本功能,[2]发挥着理论武装、价值引领、思想教育和人格塑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本科课程的功能指向十分明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帮助学生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3]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魅力就在于其理论的说服力、历史的穿透力及实践的引导力,也内在地要求实现科学性、实践性与发展性的统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又要厘清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逻辑关系,注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社会实践之中,并有效指导学生实际生活和人生道路的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应加强政治素质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努力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领者、言行上的示范者、学业上的帮扶者、人生路上的守望者。
二、四个坚持不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时代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4]“四个坚持不懈”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方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命脉所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增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坚定性、自觉性和历史责任感。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四个坚持不懈”,才能为高校导正办学方向,为学生筑牢思想基础、提供价值引领,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空境遇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权出现了弱化的局面。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5],这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国内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多样多变,改革中各种深层次矛盾与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阐释与回应这些理论和实践中的难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理论修养,面对充满风险的现代社会,要秉持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要将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传道者要先明道、信道,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先懂、必自明,才能以科学的知识和正向的价值观教育、塑造学生,学生才会从教师的教学科研中感受到理论的魅力,从而“诚学之,笃信之,躬行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知晓时代责任,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信道则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并有底气、有信念地从事教学工作,理直气壮地说服影响学生。要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争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及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入,其次,还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与践行者,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才能以行示范,实现育传与身教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努力做到“四个坚持不懈”,教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与解决问题,大学生如果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优良的校风学风就会自然形成。
三、四个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6]“四个正确认识”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问题意识”的深刻概括,全面把握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和期待。学生在对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把握中,才能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基于此将承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内化为自觉意识,将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用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力量,用好五千年历史传承的文化力量,引导学生坚定对中国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信念,保持对中华文化和中国价值的自信。[7]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许多教学内容涉及“四个正确认识”,如关于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大学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等内容,其核心教学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8]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引导大学生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和实践中汲取信念和信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9]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紧扣核心内容,着眼于社会发展实践和学生发展需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理想信念,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与开拓者。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同时世界各国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来引导青年学生,不要让大学生在纷繁芜杂、众说纷纭中迷失了方向,更不能在对短期目标的追求中,忽视了立德与成才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只有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在解疑释惑、凝聚共识中不断给学生以思想启迪和文化滋养,才能培育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世界眼光,通过中外历史与现实的比较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的内涵并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要用中国梦来激扬学生的青春梦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要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答大学生的理论与思想困惑,增进大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理性自觉。近年来,西方政治文化渗透、历史虚无主义滋长、现实中虚荣浮躁的不良风气和精致利己主义的蔓延等问题都对我国主流价值取向造成了侵蚀,使青年学生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产生了一些思想困惑和消极观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回避现实挑战和时代困惑,不能满足于教材知识的传播,必须正面回应学生最关注的焦点议问题,直击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将引导学生做到“四个正确认识”作为自身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四、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现实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其内容方法、理念手段要随着时代条件、形势任务、育人环境及培育对象的变化而创新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着眼环境条件的发展变化,对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也阐明了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方法论。面对当前世情、国情、校情的深刻变化,面对信息革命与新生代成长的时代变化,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面临诸多不容回避的新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在改进中加强”,就要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若只是老调重弹,不能推陈出新,就会僵化落后,就会影响教学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来增强课程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因事而化”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密联系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现实和未来发展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突飞猛进,多元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不同意识形态的较量博弈、利益的分化、阶层的分化必然导致大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看待当代世界与中国的社会现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强化实践导向、强化问题导向,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心存的疑点、面对的难点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能够“讲清楚、说明白”。“因时而进”就是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达到吸引人、说服人和感染人的教学效果,必须明时代之需,解时代之困,立时代之潮头。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同时,他们的知识体系仍在搭建,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定型,心理情感不够成熟,需要进行全面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聚焦大学生利益的交汇点、思想的共鸣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先进的理论引导人,用彻底的理论说服人,使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因势而新”则是不断探索教学新方法新途径,奋力跟上技术进步与话语情境的变化,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拉近师生的距离,实现以理服人、以德化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主动利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微博、微信等新技术新手段,探索用大学生喜爱的“微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吸引青年学生主动参与、平等交流;要不断发掘理论与实践资源与互联网新技术、新方法、新思维深度融合,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参考文献:
[1][4][6]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赵中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2016,(8).
[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298.
[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5-19(2).
[7]乐水.用好三个力量,坚守育人之本[N].新华每日电讯,2016-06-28(6).
[8]顾海良.高校思政课:坚持在改进中加强[N].中国教育报,2016-12-15(5).
[9]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2012-11-1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19/c_123967017_3.htm.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