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维才,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
【原文出处】《北京教育》:德育版,2017.4.4~7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鲜明特色,也是办好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优势所在。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一系列部署,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健康发展。2016年12月,中央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从中央层面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专门部署的最高规格会议,对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阐明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定位、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讲话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是指导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文件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断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全面深入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握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科学谋划和创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融入课堂教学主阵地,融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融入管理服务工作中,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全方位协同育人体系,提升聚合效应和育人成效。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问题导向。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只有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才能在传道授业、释疑解惑中不断给学生以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要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需求,树立“精实化、精细化、精品化”导向,着力破解难点难题,出实招、补短板、求实效,强基础、立精品、上水平,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形成长效机制。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按规律办事、推进改革创新。“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教书育人、学生成长规律,是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要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不断提升工作的亲和力说服力和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科技大学遵照党中央、教育部和北京市有关精神和工作导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联动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学生党员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辅导员队伍建设等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学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严格按照1:200配备辅导员,构建辅导员“选配、培训、考核、发展”四位一体的建设机制,搭建辅导员年级组、志趣发展小组、研究专项、创新工作室等多个业务平台,提高辅导员专业化水平,近3年40余人(集体)获北京市和全国荣誉;学校积极拓展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探索与“楼—层—宿舍”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相对应的“党建工作进宿舍”工作模式,着力将学生公寓打造为学生思想教育引领、学风建设引领、宿舍文化引领、文明行为引领、自我管理服务五个平台,取得良好反响,获2014—2015年北京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创新奖。
二、深刻认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绩和短板,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的紧迫感和主动性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态势良好,广大学生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拥护信任,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持续增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与此同时,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社会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激烈、互联网时代下价值多元、师生思想异常活跃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诸多短板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认识仍需深化
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一些部门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党组织、学工系统、辅导员的事,开展工作的主动性不强;部分专业课教师育人意识不强,存在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学校各部门和院系的协调配合不够,学工、教学、后勤等系统的育人协同不够,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尚未真正形成。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提高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教材内容与话语体系不够与时俱进,教学方法创新和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尤其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针对性不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与德育第二课堂的协同联动、优势互补和成果共享仍需进一步加强,理论性与实践性未能有机融合;德育第二课堂“泛事务化”现象仍然明显,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内容供给还不能很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的载体和措施。
(三)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有待加强
学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从数量和素质上仍不能满足需求;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尤其在理论储备、系统研究能力、国际化视野等方面尤显不足,面临“泛事务化”和“本领恐慌”的窘境;研究生导师、班主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作用发挥不明显,不能有效形成合力。
(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有待提升
思想政治工作缺少新思路、新观点,方式方法相对单一,内容不够鲜活。网络思想政治效果不明显,网络资源匮乏和资源分散问题并存,运用网络和新媒体能力不足,对学生难以产生亲和力和粘合力;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不健全,特别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网络理论成果评价和认定尚无有效办法。
三、主动对标对表中央要求,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项任务落地生根、持续见效
从学校实际情况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突破,关键就是主动对标对表中央和市委要求,聚焦问题,破解短板,改革创新,求实重效,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一)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上落地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用“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的生动比喻,深刻诠释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所在。近年来,学校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培养、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入脑入心、身体力行上还有待深化,在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上仍需狠下功夫。
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阀”。要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重点,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扩大学习的覆盖面,抓好各级各类学习培训,通过主题党团活动、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载体,加强学习交流讨论,在思想碰撞中筑牢防线、深化认识。
深化价值引领,画好理想信念“同心圆”。要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工作,在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的同时,适应形势发展变化,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创新方式方法,搭建具体有效的平台和载体,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便于参与、乐于参与,提高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注重以文化人,凝聚学校发展“精气神”。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与弘扬学校优良传统、校训精神、校风学风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坚持不懈地培育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静心学习、静心从教、严谨治学、理性平和的校园氛围。
(二)在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上落地见效
把握90后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接受规律,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心灵中真正产生“回响”,加强工作联动和协同,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建强立德树人“主渠道”。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马克思主义研究教育的重要任务。要以学科建设为牵引,持续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要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综合改革,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在保持规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体系前提下,探索多种授课形式,设置部分兴趣式、时政化的专题讲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加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用活思想引领“主阵地”。实施“大学生思想引航工程”,不断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要突出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强化精耕细作和精准引领,提高针对性,增强实效性,突出创新性,运用学生喜爱、接受的话语和活动方式,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坎里,体现在他们的具体行动上,增强学生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拓展学生生活区、实验室等场所的育人功能,有效拓展思想政治工作阵地。
加强学生日常指导综合服务,充实学生发展“能量源”。实施“大学生成长暖心工程”,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在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中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精准推进学业辅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业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业观。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的心态,提升应对挫折的心理素质。加强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建强思想政治工作“生力军”。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开展工作的骨干和依靠。要拓展选拔视野,注重培训培养,加大激励力度,落实发展政策,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等队伍建设。要立足大局,像关心教学科研骨干成长一样关心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成长,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
(三)在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上落地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面对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深刻变革和教育对象的全新变化,不革新理念,不创新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难以见到好的效果。
主动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围绕学生、关心学生、依靠学生,坚持价值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创新、机制创新、载体创新和方法创新,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供给由“大锅饭”向“分餐制”转变,话语体系由说教式向启发式转变,教育方式由灌输式向体验式转变,传授形式由单向式向互动式转变。
打造网络育人新平台。树立互联网思维,运用新媒体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两微一端”及流媒体展示平台建设,构建一体化的思政网络数据平台。创新评价激励机制,注重思想政治工作过程评价和方式创新;完善新媒体环境下理论成果评价和使用办法,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
健全实践育人新机制。组织广大学生到革命圣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学习实践,在生动、鲜活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创新实践载体和形式,积极探索推行社会实践课程化、“第二课堂”成绩单等建设,提高实践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