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四期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若干思考

2017-09-04     来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作者: 胡涵锦

【摘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和创新,“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课堂学习具有基础性和系统性的重要意义,教师应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改进“重科研轻课堂教学”的倾向,认认真真讲好每一堂课;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最重要的是要解决教师的自信问题,“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要把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作为光荣使命和终身追求。
【关键词】课堂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论
【作者简介】胡涵锦,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240)。
【原文出处】《思想理论教育》(沪),2017.3.63~6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思维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贡献”(课题批准号:15AKS003)、上海学校德育理论研究与决策咨询课题“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的演进历程及经验启示”(课题批准号:2013-B-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根本方向、目标任务、基本要求,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明确的目标要求,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有着重要的教学方法论指导意义。针对当下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课堂教学”倾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用了相当的篇幅,深刻阐述了“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这一重要问题,[1]并着重提出了“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认认真真讲好每一堂课”的要求和期望,我们应予以高度关注,并且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贯彻落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一、课堂教学主渠道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是日常教学活动中普遍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虽然对课堂教学作一番名词解释式的表述,可能还尚未达成共识,但课堂教学通常由哪几个基本要素所构成,人们在认识上还是能够达到一致的。这些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组成班级集体的形式、确定固定的上课时间、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程度大致相同、课程有着明确的教学要求、选用统一的教材(可另有辅助教材和参考资料等),以及结合教学实际,综合运用主讲、提问、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传授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然而在新形势下,课堂教学这一看似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在人们的思想认识、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中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学校教育应以课堂教学为主,这一似乎不应成为问题的问题,近年来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意见》中,在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重科研轻课堂教学”就是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这一带有普遍倾向性的问题,以十分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把“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作为全面论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四个重要理念和举措的第一条的标题,对此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并提出了要“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认认真真讲好每一堂课”的明确要求,具有十分鲜明的指向性和指导性。《意见》也指出要“引导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上”。我们应深刻认识到,高校存在的“重科研轻课堂教学”这一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
从事物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曾经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并非是“重科研轻课堂教学”,恰恰相反,而是“重教学轻科研”的问题。究其缘由,一方面,作为“量大面广”的公共课和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师资编制不足,进一步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当时也缺乏较为浓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氛围,课题的申报、专著的撰写、论文的发表尚未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觉的意识和主动的努力。即使有职称晋升对科研要求这一“指挥棒”的驱使,但大多数教师主要是以合作编写教材作为完成科研任务的主要方式。由于当时并未实行严格的教材编写规定,自行编写发行教材的现象十分普遍,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学科和学术对教学有着重要支撑意义的认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的成效并不显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近年来随着高校内部对教师考核不断向科研倾斜的导向,课题立项、论著发表等量化指标不断细化,以及一大批高学历青年教师纷纷加盟高校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压力,“重科研轻课堂教学”已成为当下影响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在内的我国高校办学质量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在当下的教学环境中,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学生获取、学习知识的途径、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课堂学习更具基础性和系统性”。高校要履行人才培养的职责,“首先教师要回归课堂、用足用好课堂”。近现代教育教学、特别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历程表明,课堂教学可由多种教学要素组成,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也在不断增添新的要素,但其中最主要、最关键的,还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其他课程的教学一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也是由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集合而成的有机整体。PPT课件的展示、录像视频的播放、课堂提问和学生论文的交流,以至于辩论赛、演讲会,虽然在课堂教学中都有着各自的作用和效果,但都不能替代或取代教师的课堂教学。
“摆事实,讲道理”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势,是长期以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经验,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遵循。道理,是“讲”出来的。课堂教学能不能把科学的理论和基本的道理“说清楚、讲明白”,考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掌控”课堂教学的能力、素养、底气、能耐。
“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来说,不仅要能“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牢讲台”,而且还要“敬畏讲台、珍惜讲台、热爱讲台”。“讲台”,顾名思义,就是教师“讲课”的舞台。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强调课堂教学,如此强调讲台,归根到底,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认认真真讲好每一堂课”,在“讲”字上动脑筋、花心思。“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名论断,再次告诫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讲课”方面,尤其是在如何“讲”出理论的“彻底性”方面、在把握事物的“根本”方面,下苦功夫、下真功夫。习近平总书记从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到具体要求“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认认真真讲好每一堂课”,进一步鞭策和激励我们应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率,在“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方面,不断积极探索;要在“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方法”等方面,不断有所创新。
需要指出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所开设的有着特殊功能和意义的课,代表着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是一门严肃的课,是一门严谨的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要“防止形式化、表面化”,要“说”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品位,要“讲”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尊严,不能以“火”、“热”为追求目标,不能以“笑声”、“抬头率”为评判指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要“堂堂出彩”,并不在于所谓的“有趣”、“有意思”,而是在于“有意义”,这就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改进,有创新,但不是拘泥于、沉浸在方法上别出心裁,而是要从教学的“方法”上提升教学的“方法论”意蕴,发掘“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3]等规律性的内涵。缺乏教学“方法论”提炼的教学“方法”,表面上看,热闹非凡、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但难以经受实践和时间的考验,终究会因缺乏根基,既不能持久,也难以复制、推广。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要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问题,提出了四个“坚持不懈”的明确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他进一步指出,高校要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作为重要职责,要让马克思主义主旋律唱得更响亮。《意见》也明确指出,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切实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师生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论述,有一个重要的论断,这就是:要“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4]这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基本的要求。
“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教学方法论指导意义。其中,“一生成长”和“思想基础”无疑是两个重要的“关键词”,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立足点”和“归结点”。充满朝气和活力的莘莘学子来到高等学府,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三个“尚未”那样: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这也犹如小麦的“灌浆期”,如果这个时候阳光水分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的庄稼。而在大学生的“青春期”,如果这个时候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则会耽误人生一辈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对于大学生,需要加以切实的正确引导。具体来说,就是要引导学生铸就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成长成才的基础。在高校这一锻造青年成才的“大熔炉”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有着责无旁贷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宣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确立,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要在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教学实践中,“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需要指出的是,“学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意味着“学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在发展,理论在丰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是人生一辈子的事情。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不仅对于青年学子在校期间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于青年学子完成学业,毕业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我们以更为宽阔和深远的视野来审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一是要在学校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所学习的基本理论,能入耳入心,一辈子受用管用,真正做到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二是要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夯实学生的科学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5]“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高度重视、深刻凝练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要为青年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是与充分展现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的特性分不开的。冯契先生曾一再强调“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这一论断,不仅对哲学理论学习运用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运用也有着重要意义。结合当下人们耳熟能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要“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来说,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在于:“讲好中国故事”≠“讲中国故事”!课堂教学中“讲”故事并不难,但要“讲好”故事就很不容易。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讲”故事上,更不能以“趣味性”、“猎奇性”来渲染故事,而是要在“讲好”故事上用足功夫,从故事的背后,引申出问题,留下思考和启迪,提炼出理论的内涵,凝练成科学的方法。
“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凸显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意义,与全面、准确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范畴有着密切关系。当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从原先简称的“两课”演进而来的,“两课”,主要是从“外延”上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这两大类的课程,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揭示了该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理论”三个方面的深刻“内涵”。其中,“理论”是落脚点和着力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应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讲解”好科学理论。
网络社会色彩斑斓,繁多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人们都习惯把当今青年学生称之为“读图一代”、“动漫一代”,手机、电脑是他们生存的“第一需要”。对于这一现状,究竟是“迎合”还是“引导”?这就成为一个问题。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仅仅满足于“一图读懂”、“一分钟让你明白”,这种“快餐式”的教学势必会使学生对科学理论的精髓,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和把握,处于碎片化、浅层次的层面。当代青年学生应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架构,无疑在为时不久的将来成为迫切的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应为学生一生健康成长奠定好扎实的思想基础。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6]恩格斯这一著名的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专门作了引用,着重强调了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加强全党、全民族理论思维的重要性。今天在大学课堂进行学习的大学生,将来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华民族,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享有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而且要具备科学的理论思维。而奠定这一科学的思想基础,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题中之意。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明道、信道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新形势下“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所组成的系统工程。这其中,固然有师资、教材、课程体系等方面的问题,但最重要的是要解决教师的自信问题。这里说的自信,主要是指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上好所执教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所执教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也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有矢志不渝的信仰和信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的,“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7]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把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关键在于“马院姓马”。“马院姓马”,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鲜亮底色,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明确的要求。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作为光荣使命和终身追求。肩负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勇于担当,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建设一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教师队伍”,是中宣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目标之一。“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四“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真学,就是要静下心来,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是“看家本领”;真懂,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精神实质弄清楚、搞明白;真信,就是在思想观念、理性层面、灵魂深处确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信仰;真用,就是在真学、真懂、真信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台上,应“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兼具“学高”和“身正”的两者统一,同样要以“明道”、“信道”为前提,融入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播“知识”,而且还要自觉地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只是知识的“搬运工”、书本的“传声筒”,充当讲台上的“教书匠”,而是要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之所以人们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崇高的荣誉庄重地奉献给教师,就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育者先受教育”,作为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都应首先把自身的灵魂塑造好。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更是“心对心”的对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否有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否“明道”、“信道”,不仅体现在教师课堂教学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刻苦钻研和准确把握,而且还体现在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话语表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明道”、“信道”,就是要言传身教,以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感染、激励学生的科学信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仅要以深邃的理论魅力,而且还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来赢得学生的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
最后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从全面、辩证的观点看,改进“重科研轻课堂教学”的现象,绝不是提倡重新回到“重教学轻科研”的老路上去。教学与科研,好似“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比翼双飞,协同并进。国务院学位办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学位[2012]17号)指出:“要按照‘一岗双能’、‘一身二任’的要求,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和道德修养,不断强化学科意识,积极参与学科建设。”“一岗双能”、“一身二任”,简言之,就是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强调既要有搞好教育教学的能力,完成好教学的任务,又要有搞好学科建设的能力,完成好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任务。“一岗双能”、“一身二任”要求的提出和实施,就是要克服长期存在的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的现象。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重课堂教学”,绝不意味着一定要以“轻科研”为代价;同样,“重科研”,也绝不是一定会形成“轻课堂教学”的后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高屋建瓴,内容丰富,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论断和要求,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其中,既强调了“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认认真真讲好每一堂课”,也强调了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于这些重要论述,我们要予以全面系统准确深入的学习和领会,不断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状况,进一步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参考文献:
[1][3][4][7]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1.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7.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