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五期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2017-10-26     来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作者: 倪素香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体现了政治性与科学性、普遍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性;科学性;普遍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
【作者简介】倪素香,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中外德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伦理学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湖北  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武汉),2017.5.4~7
【基金项目】本文系倪素香主持的2015年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立项号ZD2015WT028)、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编号14zd003)的阶段性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体现了政治性与科学性、普遍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一、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应当突出其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同时也要体现科学性和规律性,做到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才能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突出其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意识形态性,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内在一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1](P53)可以说,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价值基础和价值目标的基本呈现。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坚持其政治性,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理念、社会目标和价值追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色和个性所在。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2](P98)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集中反映着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反映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力量的体现。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而鲜明的政治性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特征。
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凝练和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执政规律、建设规律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因而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依据这一原理,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确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就符合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体现出其概括和凝练的科学性。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实践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正如恩格斯所言:“一切自由的首要条件:一切官吏对自己的一切职务活动都应当在普通法庭面前遵照普通法向每一个公民负责。”[3](P324)另外,市场经济的主要特性就是“自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要具有自主意识,有自主支配生产产品、销售产品的权利,即要获得自主经营的权利。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自由”,就要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自由竞争,使商品的生产与交换由市场进行调节等。只有实行“经济自由”,才能搞活企业,提高生产率,发展经济。所以,我们还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4]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在社会生活中享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自由、公正、平等的权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律和发展目标。正如马克思所说:“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5](P32)社会主义社会也需要依法而治,“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6](P146)因此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实践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更是马克思主义者一直以来的追求。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鲜明特征,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蕴含着以人为本、人类发展的要求的科学性,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和先导性,是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二、普遍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也是最具普遍性和最具广泛性的价值理念。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理应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的特征。同时,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在实践中不断体认和反思的结果,因而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普遍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性不仅体现在“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性,也体现在它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认知,以及它是对人类优秀文化的汲取和借鉴,反映了全人类的普遍愿望和需要。“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涵盖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的价值理念。这不仅涵盖了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全面性,也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对国家兴旺富强的期盼,对社会发展公平正义的诉求,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普遍愿望。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最大公约数”的社会共识,其内容的凝练具有全面性和广泛性。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在广泛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即人类社会应该提倡的共同价值。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世界性和包容性,代表了人类社会共同的普遍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了重要演讲,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强调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在与人类文明的交流中,在汲取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做出的新贡献。“和谐”、“文明”、“民主”、“平等”、“友善”等价值观念,既有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也有对各个社会文明成果的汲取,因此,它不仅有普遍性也有先进性。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失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7](P88)在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应该成为世界历史的潮流和方向,为人类历史发展提供共同价值和发展方向。
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对时代发展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一定社会价值观的产生是与时代的需要和现实的实践分不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就是时代精神和社会实践最集中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为,社会意识源于社会实践,核心价值观作为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认识,其内核取决于特定时代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根植于时代发展的土壤,与时俱进,才有生命力和活力。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8](P337-338)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9]另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具体要求,必须依据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条件进行阐释和培育。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也会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培育也会不断进步和提高。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要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的趋势,从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不是理论的思辨的产物,它是与世界相联系,与时代共呼吸的实践的产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对人类社会实践的普遍规律的总结,也是对社会主义在现时代发展的呼唤,它来自实践并指导实践,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普遍性与时代性的结合与统一。
三、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是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血脉和传统价值,一方面也是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吸纳人类共同价值,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是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一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必须要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然具有中华民族的鲜明特征。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10](P70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相结合,只有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广泛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才能时刻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光辉。民族精神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文化支撑和思想灵魂。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体表现为“重仁”、“重义”和“重和”的精神,爱国、仁爱、守信、和谐等价值观念也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如“爱国”、“诚信”、“友善”等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中,既符合民族心理,反映民族特征,又体现了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为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这些思想和理念,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11]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获得了各族人民的广泛认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
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和开放包容的品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不仅要善于吸收人类创造的各种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也要敢于在改革开放中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文化中一切进步的、有益的成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无论是古代的中华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等,还是现在的亚洲文明、非洲文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大洋洲文明等,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12]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不可能孤立地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要进入世界历史。因此,世界各国先进的文化价值观也必然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产生影响,并构成社会主义价值观当代建构的重要资源。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积极学习西方文化中合理进步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重要演讲中也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所以,在世界多元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以开放的姿态,向先进的文明和国家学习,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人类优秀文化的汲取和学习,是民族性与开放性结合的结果。既坚持民族性,又保持开放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也才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对世界历史起到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112/c1024-23519136.html.2013-11-1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1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4.
[10]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