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五期

从教师备课的视角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症结与对策

2017-10-26     来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作者: 林建华

【作者简介】林建华,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9)。
【原文出处】《北京教育》:德育版,4~6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如沐春风、如浴甘霖。近期,教育部党组把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提出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并要求按照“思路攻坚、师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机制攻坚”的布局五路并进,切实增强思政课对大学生的亲和力、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这一部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战略性。打赢这场立体攻坚战,教师是关键,制胜在备课,课堂教学是主阵地、主渠道。我想结合自己从教30余年的体会重点谈谈备课问题。
首先,备教师。高校思政课是理论课,具有独特的概念和原理;是政治课,须体现执政党的理念和价值;是思想课,要求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高校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和职责,安教乐教善教,视职业为事业,视学生如子弟。高校思政课教师所传之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道。育人先育己,教育者先受教育。传道者自己首先要问道、明道、信道,坚持不懈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作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负起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努力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就此而论,思政课教师必须首先致力于回答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实际上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和解决立场、观点、方法问题。是谓以己昭昭,使人昭昭。
其次,备学生。大学生是思政课教学的对象。思政课的针对性、亲和力,源于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根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求知诉求和发展愿景。因此,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应成为一句套话、空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思政课教师须认真领悟“四个正确认识”的要义和真谛。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思政课教师,在对大学生特点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始终秉持和对接学校“传承红色基因,涵育家国情怀,拓展世界视野,提升综合素养”的育人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新型外交人才。基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多语种实际,思政课不断充实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譬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语言对象国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认知”,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语言对象国的当代中国认知”,又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史,等等。就此而论,思政课理应唤醒大学生的需要,把握教学对象的需求点;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把握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引导大学生的需要,把握教学过程的着力点。是谓研究主体,遵循规律,因材施教。
再次,备课程。课程是高校教学的最基本单元。就课程设置而言,高校思政课不是一门课程,而是系列课程。具体到每门课程,则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属性和特质,诸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主要具有方法性、基础性的属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主要具有政策性、现实性、发展性的属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主要具有对比性、实证性的属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要具有修养性、规范性的属性,“形势与政策”课主要具有稳定性与变动性、丰富性与广泛性、思想性与知识性、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并存的属性。实际上,这几门课程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它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理论概括、历史证明、实践践行和当下最鲜活呈现,共同展示出既立足传统同时更面向现代化、既立足中国同时更面向世界、既立足当今同时更面向未来的属性。这是由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不下大气力、不下苦功夫是难以掌握真谛、融会贯通的。其实,马克思主义同时还是价值体系,是理论体系、知识体系、价值体的综合体。思政课各门课程既涵盖所有这些内容,同时又各有侧重,有着自己内在的问题框架和传导旨归。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自己所授课程做到博约结合、精专结合,在守好自己的一段渠的同时,使思政课的整条河道通畅前行。是谓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这就是针对性,实效性、长效性也是由此生发的。
最后,备讲稿。撰写讲稿是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的基本功。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攻坚战,说一千道一万,教师精心撰写讲稿是制胜之招。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把课程体系转化为教材体系、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把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思想道德体系和综合素质体系,进而转化为学生信仰体系和践行体系的逻辑递嬗链条中,撰写讲稿是重中之重。撰写讲稿,首要的就是解决教师的精力投入问题,直接目的就是要解决教师的善教问题,重点是要解决教师教学与科研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关系问题。撰写讲稿,其突破点就是要聚焦“配方”陈旧问题、“工艺”粗糙问题、“包装”过时问题。同仁堂有一副著名的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副对联所体现出的“工匠”精神具有恒久的魅力,而且完全可以作为思政课教师撰写讲稿的基本遵循。在撰写讲稿时,实际上在我们的心中和头脑中是有一个课堂在的,是有一批学生在的,是有一个生动的场景在的。撰写讲稿,要对课程有一个整体性设计,为学生构建相对明晰的知识谱系和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撰写讲稿,要把教材内容化为教学内容、把教材语言化为教学语言。撰写讲稿,要根据需要增添新的内容,这也是由教材编写和出版的时间差所决定的,也是由教材编写的规范性和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个性要求所决定的。譬如,在撰写“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讲稿时,我就在相应章节添加了我曾发表的《用历史的、哲学的、全球的眼光看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重矛盾的突围与突破》《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特色》《论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论市场经济下的观念冲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发展的辩证关系论析》《理论创新蕴藏着成功密码》等文章的有关内容,学生普遍感到鲜活、生动,从而既增强了思政课教师的学术魅力,也增强了思政课对学生的亲和力,以及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撰写讲稿,要集中思考讲授内容的系统性、深刻性、学术性与讲授方法的科学性、艺术性、生动性,注重发挥思政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法律观、道德观方面的独特作用。精心撰写讲稿,可以力避一些倾向,譬如,不考虑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讲授的内容离题万里,或倚重倚轻;不考虑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和互动特征,不当使用尤其是过度使用多媒体、新媒体,把原来的“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包括选用视频资料,重视选和播,不重视点评和引导,等等,从而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长效性打折扣。对于思政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来说,决不能用PPT取代教案。不能用多媒体、新媒体这种辅助教学手段代替传道授业解惑的丰富内容。这就是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我言是我思,我手写我心,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会从不断丰富、不断充实、不断成熟的讲稿中衍生出一篇又一篇文章、一部又一部著作,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同向提升。是谓有备无患,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冲锋号已吹响,且务求攻之能胜、攻之必胜。《左传·宣公十二年》曰:“有备不败。”其实,备课就是备战。我们要树立并坚定这样的理念,且从“坐而论”到“起而行”,从“一字一句”的起点开辟通向胜利之路。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