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学术研讨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017年马克思主义学科高端论坛在京举行

2017-12-09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 王禧玉

12月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网、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的“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017年马克思主义学科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贾伟/摄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东北农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20余所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马克思主义科研和教学的专家学者40多人出席论坛、深入研讨。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教授致辞 本网记者 贾伟/摄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罗文东研究员出席论坛并致辞。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建华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社会科学网采编中心主任李放、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程美东、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振峰分别主持上、下午的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就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学术理论研究与思想阵地建设、2017年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进展和新成果、2018年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和新举措等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发言 本网记者 贾伟/摄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指出,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中一个关键词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新思想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这个新思想蕴含的“中国逻辑”,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历史逻辑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郝立新教授强调,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有四个重要支撑点,包括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制度建设。其中,制度建设不仅涵盖学科体制建设,还要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这两个重要基点。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程美东教授发言 本网记者 贾伟/摄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程美东教授从分析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教学与评估的实践的基础上,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方法和经验。他认为,2017年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抓住教育部评估和北京大学自评估的契机,在学院师资、专业建设、教师科研和研究生培养等方面,进行总结提升。通过全面摸底发现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包括针对人才结构不完善,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针对科研成果不平衡不充分,要加大科研激励机制;针对研究生培养课程重叠性高,要建立系统的、有特色、有真思想的培养方案、严格中期考核,等等。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振峰教授发言 本网记者 贾伟/摄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振峰教授指出,十九大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进”提出了新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六大理论创新点,包括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新方略、新阶段和新使命。六大创新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中要通过整体补充、部分融入和通篇贯通的方式使之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的头脑。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研院马克思主义发展部主任刘志明研究员发言 本网记者 贾伟/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发展部主任刘志明研究员认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面临大好的形势,又面临巨大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研究存在断档、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地位需要不断巩固、学科理论研究还缺少专业机构支撑。他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应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二是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并将理论成果纳入教材;三是加强对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并提供原创成果。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罗永宽教授发言 本网记者 贾伟/摄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罗永宽教授指出,要全面提升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质量,集中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不断完善学科体系,理清学科边界。学科边界是学科成熟的标志,是学科规范、传承和创造的基础性条件。但在当前知识生产能力和方式变革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不能画地为牢,应在聚焦多学科、跨学科发展的同时,保持学科自身的特色和品性,要以开阔的学术眼界来提升学科规范,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要积极开展学科协同创新,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对话沟通机制,整合校内和校外的学科资源。三是要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把理论的视野始终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发展全局,放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全过程,放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视域之中,以专业化的学术品性努力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大逻辑。
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曹萍教授发言 本网记者 贾伟/摄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士海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孟宪生教授、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静波、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罗理章、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增福,分别就建构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着力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规划等议题进行了发言,围绕完善学术梯队、改善人才结构、加强学科国际化、打造特色学术期刊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出席会议的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和学科带头人还具体介绍了各自所在单位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果和新举措,并就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建设与价值理想、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议题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不断拓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过程中,要正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如人才结构需进一步完善,学科方向需进一步凝练,学科国际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等等。在聚焦2017年马克思主义学科回顾总结和分析评估的的基础上,与会专家以立足前沿的学术视野,定位主攻方向,为构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和方案。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建华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网记者 贾伟/摄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