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吴潜涛,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084)。
【原文出处】《思想教育研究》(京),2017.8.14~16
教育部把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在4月至6月,组织了史无前例的专家听课调研,教指委指导开展了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论文评选”等一系列规格高、影响大的活动。2017年的年轮,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建设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在2017年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中,我作为教指委委员,到广西、海南、北京等省市区听取了16所高校的思政课;作为一线教师,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有幸成为获奖者。在参与这两项重大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真切的亲身体会,主要有以下3点。
一、正确看待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发展态势,坚定高校思政课教师自信
教育部组织的这次专家听课调研工作,是对“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政课建设情况的大调查、大检验。在听课实践中我切身感受到,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其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导重视,高校各部门各方面协同联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教师基本素质普遍较好,精神状态努力向上,思想观点入主流少偏激;三是讲课内容以教材为遵循,注重讲课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注重新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和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生学习兴趣和满意程度得到提升。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思政课建设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正确把握思政课建设的客观实际,坚定自信,抓准抓好思政课建设中的主要矛盾,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是广大思政课教师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强调,“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这里的“坚持”,揭示了思政课改革永远在路上,必须恪守坚持不懈的规律;这里的“在改进中加强”,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05”方案实施十几年来思政课建设所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前进方向,在本职岗位上更加努力地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发展。
二、聚焦亲和力和针对性,实现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突破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强调指出,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一重要论述,鞭辟入里,有很强的时代感,从根本上找到了高校思政课现存问题的症结和要害,找到了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短板和发力点。
在听课调研中,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实事求是地说,一些思政课教师的问题意识不强,理论底气不足,在学生关切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阐释上缺乏自信,不能把道理讲透彻,影响了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思政课的针对性同亲和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的“亲和力”,主要源于其“针对性”,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不可能有“亲和力”。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是增强其亲和力的应有之义和根本要求。增强针对性,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使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既要使思政课能够针对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又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解疑释惑;既要立足现实,解决“切实管用”问题,也要着眼未来,关照“终身受益”问题。要引导学生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要引导大学生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规划人生、谋划未来;要引导大学生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矛盾与困难;要引导大学生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大学生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在实践中求真知,并学会运用理论去指导新的实践。总之,要使学生在思政课中汲取做人做事的智慧,获得放飞人生梦想的强大思想力量。
三、凝练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方向,实现学科建设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建设方向,与高校思政课建设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应明确学科属性、定位和功能,把高校思政课课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实践园地,及时并善于在教学实践中捕捉、研究、破解问题,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学科支撑和理论支持。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坚持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统一,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为学生解疑释惑,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魅力,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
概括地说,通过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有关工作,我进一步深化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批示精神的理解,更加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新期待,更加坚定了学科自信和课程自信,更加明确了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担当和努力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广大思政课一线教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新要求,在“亲和力”和“针对性”上下大功夫,苦练内功,务求实效,高校思政课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就一定能得以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