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六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内涵辨析

2017-12-22     来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作者: 胡子祥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程度。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学质量目标,即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二是教学质量要求,它不仅包括“量”的规定性,还包括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等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深化思想理论研究、学生需求研究和教学方法研究。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目标;要求
【作者简介】胡子祥,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  成都  611756)。
【原文出处】《思想理论教育》(沪),2017.9.68~72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6年度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状况研究”(项目批准号:16JDSZK013)。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状况如何?这是高等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且存在一定看法分歧的问题。科学界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概念,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内涵,对于新形势下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概念的提出
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实践可谓由来已久。陆庆乐教授(1986)较早提出了对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的一些看法和设想,其初衷主要是加强教学管理,一则扭转高校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二则增进教师对教学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1]此后,卢名长(1988)总结了中山大学课程评估的经验,提出了课程设置与条件和教学工作状态(含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2个项目21个指标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2]赵殿林(1988)分析了新疆大学在课程评估中所出现的信度问题,并提出了课程评估复杂性以及促进教改的一些建议。[3]翁元垣和田镇华(1989)总结了华东理工大学三年来课程评估的材料与数据,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设计了课程评估指标,包括课程改革与建设、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教师水平与教学效果等。[4]可见,这一时期,课程教学质量往往被定义为“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的“初心”也大多围绕教学管理展开,即如何调动教师课程教学研究与建设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对教学质量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积极推动,教学质量定义本身也不断得到完善。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ISO9000系列标准,将教学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5]这其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固有特性,指的是事物本身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性的特性,包括物理的、感官的、行为的、人体功效的或功能的各种特性。二是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者必须履行的需求和期待。这一定义很快得到广泛的认同。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等教育界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的需求。1998年巴黎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提出:“应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注的重点,并把他们看作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6]在这一大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逐渐为教育界所采用。因此,教育界关于课程教学质量的定义也就逐渐导向课程“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上来了。
除了上述课程教学质量的一般规定性之外,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具有其特殊规定性。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国家意志和社会理性给定性要求与学生的可接受性程度这两个教学质量因子,因此认知和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切不可局限于智育类课程的一般规定性。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能够体现相关文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精神,具有规范性、明确性和严肃性的本质特性”。[7]这可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满足“国家意识形态”要求这一层面的教学质量规定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有满足“学生需求”这一层面的教学质量规定性,即“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基于此,我们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定义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程度。它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1)教学质量目标,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是什么?(2)教学质量要求,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固有特性是什么?(3)教学质量方法,即:如何满足需求,或者说教学质量保证的方式方法是什么?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目标辨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目标是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与期待,使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8]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内容非常丰富复杂,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譬如学业需求、生活需求、文化需求、情感需求、心理需求、社交需求、就业需求、安全需求等,不一而论。[9]但是,细究起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从时间维度来看,学生需求可以分为现实需求和未来需求
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主要指大学校园内大学生直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与学习、生活、精神以及情感等方面相关的需求。针对这一类学生思想需求和期待,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直面问题,答疑解惑,助力其成长发展。但是,更重要的,或者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应着力解决的,应是大学生的未来需求,也就是精神成人的问题,其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等“总开关”问题。换言之,就是理想信念教育问题,政治观、法治观、道德观等观念教育问题。这些方面所要解决的是大学生未来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希望,即当代大学生能否被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问题。现实需求往往是大学生所关注的,感兴趣的;而未来的需求却是潜在的,难以为大学生所直接感知到。如何将两方面需求予以有机结合,使之能够一体得到满足,这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二)根据需求层次来看,可以分为感性需求和理性需求
这里所说的感性是指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经历中的感觉、感受、知觉到动机等一系列认知活动的综合。感性需求的满足是引起学生兴趣的重要渠道。马克思指出:“人作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因为它感到自己是受动的,所以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10]因此,如何能够赢得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赢得学生的“真心喜爱”,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做一些与“感官”认识方面相关的设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一门设计的艺术。当然,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具有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的宏观意义,还具有促进大学生个体成长成才的微观效应。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树立,不仅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责任的担当。理性需求是抽象的、应然的,感性需求是具体的、实然的,如何将这两方面的需求予以有效整合,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三)根据需求的内容,可以分为实践需求和理论需求
所谓实践需求,主要指大学生在观察社会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所面临的思想问题的解惑答疑需要。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呈现出海量化、多元化和易变性等特征。在大数据面前,大学生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困惑和价值抉择,这是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予以回应的新问题。所谓理论需求指的是大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关系“精神成人”的一系列思想理论疑难困惑的解决和应对需求。其中既有小到个人生命的意义价值问题,也有大到社会制度的理论根基问题,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予以有效应答的难题。况且,有时理论和实践还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同步,学生所面临的思想问题就更需要及时予以释疑答惑。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要求分析
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要求,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满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各级各类文件的要求和期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全面满足这些要求,才能评定为教学质量好。总体来讲,它可以分为“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两方面。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量”的规定性
什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量”的规定性?它既包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明确规定的一些要求,如课程门数、课程名称、课时学分、所在科研教学单位名称等;又包括隐含的要求,如教师职称、学位和专业、教学规模、教学时间、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要求等。显然,这些要求都存在于“应然”层面,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达到的教学质量要求。但是,在“实然”层面,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要求却因所处地位和所关切程度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距。下面,以课时学分、教学规模和教学时间等为例分析实际情况。
1.课时学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严格落实课时规定”。“课时”是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量”的规定性的重要指标。严格落实规定的学时和学分,是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间的关键,也是各高校是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体现。但是,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表统计分析发现,并非都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规定。
2.教学规模。《意见》要求“合理设置教学规模”。“教学规模”也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的规定性的重要指标。若课堂规模过大,教学质量势必受到影响,诸如教师课堂组织难度加大,课堂研讨难以有效进行,学生相互影响比较大;若教学设备不好,甚至连听课都比较困难。因此,有关文件规定,“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按不低于师生(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1:350-1:400的比例配备”,但是各高校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难以落实到位,因此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班规模设置不合理的现象。通过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表统计分析发现(见下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101人及以上)的占43.5%,甚至有高校安排少量的超大规模教学班(201人及以上)。
表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模情况
注:此数据是基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必修课(含本、专科)78111个教学班学生人数的有效统计分析(2017年6月)。
3.教学时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指出,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教学时间被安排在一天中的哪个时段,既反映了一所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也是影响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重要因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学时间也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的规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掌握最佳学习时间,往往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效率和效果。通过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表统计分析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安排在白天,且安排在上午的教学班略多;晚上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比较少。可见,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间安排基本上是合理的。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的规定性
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据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质”的规定性包括以下几方面:
1.理论性。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是理论课,须向大学生阐释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着力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11]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展现其理论魅力,要以科学的理论说服人、感召人、武装人。也就是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在于要把理论讲透彻,用透彻的理论去征服教育对象。[12]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3]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一方面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深化理论认知,形成理论成果,提升理论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集体备课,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既会讲道理,又会讲故事,做到深入浅出,以理服人。同时,这也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实践课、实验课等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划清界限,尤其要防止出现有些学校陷入以参观体验、社会考察、认知实习、参与式活动等方式替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误区。
2.政治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是政治课,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肩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4]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有坚定的政治意识已是社会共识。但是,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意无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成哲学课、伦理课、历史课、法律课,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所谓“学术性”,淡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的现象仍然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要阐释清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岗位要求和角色特征。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
3.思想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一门思想课,须授予学生以观察世界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着力解决青年大学生思想方法和思维习惯的问题。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也愈加频繁,各种社会思想意识愈加多元多样多变。面对各种思潮和复杂的社会现象,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多元多样中求得共识,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但是,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不透,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大学生对政治比较淡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属于低头族、拇指族,到课率、抬头率和点头率不高的现象也还存在。我们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15]因此,要运用好逻辑的和历史的思维力量,讲好讲清讲透思想政治理论课,引起大学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并最终使马克思主义定格成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
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着力追求的目标。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要求。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任务,不难发现,它是以研究、讲授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任务的具有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的系列课程。这应该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性教学质量指标。其次要弄清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这两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鉴于此,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深化思想理论研究。要进一步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题、主旨和主要概念范畴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尤其是深化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建立学术自觉和理论自信。因为只有理论透彻,才能说服人。二是加强学生需求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我们要认识到当代大学生有其独特的个性和需求,更有其全新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唯有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追踪调查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研究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再进行课程教学设计,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才真正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三是进行教学方法研究。方法是桥梁,是中介,是技巧,也是一门艺术。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将透彻的理论与学生思想实际有机联系起来、有效结合起来的具体手段。因而,不断推进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陆庆乐.对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的一些看法与设想[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6(1).
[2]卢名长.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的尝试与探讨[J].江苏高教,1988(4).
[3]赵殿林.课程质量评估的可信性——简评我校首次课程教学质量评估[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3).
[4]翁元垣,田镇华.开展课程质量评估推进课程的改革与建设[J].化工高等教育,1989(1).
[5]周明圣.教育系统教学质量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18.
[6]赵中建.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展望及其行动框架——’98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概述[J].上海高教研究,1998(12).
[7]钱广荣,李靖.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问题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2(5).
[8][11][1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9]冯刚,王振.着眼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构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26.
[12]白显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需把握的几重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7(4).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1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