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六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的方法论自觉

2017-12-22     来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作者: 袁久红 卢雷

【摘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克服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重理论轻方法或忽视内容盲目在方法上标新立异等种种倾向,是事关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方面。为此,需要对方法论教学与教学方法论进行自觉理性反思。在教学内容上突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教学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在教学评估中加强对大学生掌握与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水平和能力的考核则是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理”与“事”结合、“知”与“理”相渗、“境”与“理”同构、“利”与“理”统一中,切实增强大学生在方法论上的获得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作者简介】袁久红,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  南京  210096)。
【原文出处】《思想理论教育》(沪),2017.8.69~7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专项工程项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政治思想研究”(项目批准号:16ZZD040)、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中之重项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化’教学模式建构探索”(项目批准号:苏教高[2015]13号)。
质量问题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广受关注的“老问题”,又是随时代发展而需不断探索的“新课题”。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的要求,要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中心。教学质量一般包括教学规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每个方面的内容都包含着方法论的要求。方法论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掌握与运用方法论的能力和水平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教学规范也要围绕着方法论教学有针对性地建章立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高度的方法论自觉重视方法论教学和方法论创新,才能打赢这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
一、加强方法论教学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关于方法论,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理论集合,它不试图为现实问题提供一劳永逸的现成答案,而主要是为人们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以传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要旨,方法论教学是其应有之义,而能否讲好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则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方法论教学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根本目标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2]“四个正确认识”的内容从历史到现实,从国际到国内,从社会到个人,从理想到实践,逻辑贯通,环环紧扣,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新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立德树人”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实现的根本目标。[3]而要实现“四个正确认识”这一根本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要高度重视方法论教学,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并以其为指导,立足于世情、国情、社情来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学会正确处理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社会与个人、理想与实践这四对关系。通过方法论教学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把唯物辩证法作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正确运用矛盾分析、历史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四对关系,从而帮助大学生理性把握社会发展大势,增强使命担当,坚定“四个自信”。
方法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可以分为理论知识和方法论两大板块。理论的教学固然重要,它提供思想武器以指导实践,但理论能否有效指导实践取决于人们是否能掌握和使用科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教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从最一般的方法上规范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直接地、充分地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原理。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程的核心内容。”[4]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有自己的方法论教学内容。譬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主要包括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原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原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人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原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一般规律的原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生产本质的原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原理,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建设规律的原理,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关系的原理。这些原理既是理论,同时也就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在“原理”课中要特别着力系统讲好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等。再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方法论内容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相结合的方法论,在具体施教中,要着重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论,主要内容包括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方法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全面协调发展的方法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法论,以及先富与后富的辩证法、公平与效率的辩证法、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辩证法、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的辩证法等。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独特规律,深化理解目的与手段、计划与市场、对内和对外、治国和治党等一系列辩证关系,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方法论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亟待补齐的短板。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它是这样一种科学的信念,即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研究方法。”[5]卢卡奇把方法视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即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总体性的辩证法。尽管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些偏差,但也从侧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方法论的重要性。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着“重理论轻方法”的现象,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少方法论自觉,专注于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不重视开展方法论教学,对方法论教学讲得少、做得更少。如此,学生获得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而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能力并没有明显提升。这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改进的难点,也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要补齐的“短板”。方法论教学确实比较“难”,对教师的要求更高。相对于理论教学,方法论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驾驭能力来处理分析纷繁复杂的历史、现实与实践问题,有时甚至要创新方法、创造方法,如果能力欠缺,一旦遇到困难则缺少成熟的应对之法,教学效果自然不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运用知识的方法。我们要打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难点,就必须把被忽视、弱化的方法论教学重视起来,补齐这一短板,使方法论教学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法宝。
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方法论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缺少方法论教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不完整、不深刻的,甚至是没有实际价值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除了要求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方法论教学外,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一般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教学内容能不能被学生接受、乐不乐意接受、会不会运用。这就必须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方法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那么,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因”为我们提供了根本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6]“三因”是唯物辩证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深化应用,是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的根本方法论。对此,有学者认为,“三因”就是要求把时代进步和实践发展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改革与时俱进的根本依据,“三因”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核心。[7]“三因”具有丰富深刻的方法论意蕴:“事”指的是事情、实际,“因事而化”就是要增强现实性,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一切从实际出发来开展教学;“时”指的是时代、时事,“因时而进”就是增强时代性,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势”指的是形势、趋势,“因势而新”就是要体现创新性,在研判形势、把握大势中创新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的是马克思主义之“道”,不仅“原理”课要着重讲“道”,其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讲“道”。要讲好马克思主义的“道”离不开“三因”。“道”不离“事”,离开了“事”的传“道”是抽象空洞的,依“事”传“道”要求从事实出发,抓住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主要矛盾来传授马克思主义;“道”不离“时”,离开了“时”的传“道”是停滞僵化的,依“时”传“道”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与时俱进;“道”不离“势”,离开了“势”的“传道”是短视弱视的,依“势”传“道”要求深刻认识形势、大势,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如果再具体一点,“三因”作为根本方法论在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都有相应的教学方法映现。“因事而化”可以从家事、国事、天下事开展问题式案例教学,“因时而进”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式和数字化网络的双重优势,“因势而新”则可以用探究式互动化教学对核心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前瞻性的挖掘和探讨。
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十分重视教学方法改革,也为之进行了艰辛的努力和探索,运用了许多高招、奇招,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成效显著,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强调方法论自觉,就是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进行自觉反思,趋利避害、择优而行。总体思路就是要按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8]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的确很重要,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沿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如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等仍然是基本的富有不竭生命力的。譬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教授“为新中国而奋斗”时,如果采用单纯的、平铺直叙的理论讲授法,则明显力道不够,可以使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从“三种建国方案”的案例来介入以增加教学深度。教师可以介绍1921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中国存在三种主要政治力量及其提出的三种建国方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归纳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人民共和国方案才是符合历史发展必然性的结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以讲究实效为根本,不必刻意标新立异,更不能以新旧论英雄。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仍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但是存在着偏离“质量为中心”的倾向,如果任由其发展,不但不利于教学质量提升,反而容易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肤浅化、碎片化、庸俗化、形式化。为此,我们认为,要处理好“四大关系”,做到“四个统一”。
一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实践教学有开放的教学空间和灵活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增强体验和培养创新能力。时下实践教学受到高度重视,有些高校甚至以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中心,不惜压缩课堂教学学时来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然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安排不合理、教学组织管理不严格、考核要求不规范等问题,一些实践教学甚至陷入“放羊式”失控失管状态,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课堂教学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阵地,我们要着力打造有思想深度、有理性逻辑、有人格魅力、有创新活力、有文化温度,受学生喜爱、乐于接受的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注重以广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心,以科学逻辑的力量吸引学生,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论掌握与运用能力为要旨。[9]教学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根本原则,但不能以实践教学之名淡化、甚至替代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方法论。
二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统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是辩证统一的,过分强调内容忽视形式,则内容无法很好地呈现;过分强调形式忽视内容,则容易导致形式主义。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有与其内容相适应的形式。当前高校普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形式创新很重要,也有其内在合理性,但形式不能大于内容,否则就会出现“叫座不叫好”的问题。譬如,微课对知识点的分解,有碎片化之嫌,肢解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慕课”用网络化的单向度的授课代替师生之间生命、情感与思想的互动,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与主体间性。我们不是不要采用新的教学形式,而是对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产生的实效表示担忧。其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采取何种教学形式取决于这种形式是否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内容和特点,是否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教学规律,是否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目标。[10]
三是主体性和主导性的统一。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实现是教学论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命题。[1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但这并不等于弱化或否定教师的主导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的教师不讲或少讲教学内容,以改革之名让学生在课堂上说课讲课进行“自我教育”,有的教师甚至绝大部分教学课时都是学生在“唱主角”,教师较少加以引导或指导,弱化了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譬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中,如果没有教师对学生课前学习的监管、课上有效地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探究和系统评点,那么教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因此,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统一,实现以问题为中心的良性互动。
四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教学是一门科学,有其普遍化的规律,同时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可各显神通,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差异化发展。实际上,课程性质不同、专业类别不同、个体条件不同决定了没有普遍有效的教学方法,只能因课而异、因类而别、因材施教。一般来说,我们只能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择定适宜的教学方法,而不能拘泥于某些特定的教学方法。然而,当前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一刀切”现象,为了追求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围绕教学内容统一教案和教学进度,甚至在教学方法上也“划定范围”,这样的做法实不可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讲究方法的科学性,也要讲究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艺术性。只有坚持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才能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关切的问题作出有效回应,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三、学生运用方法论能力是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离不开对方法论教学内容的掌握,也依赖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更离不开教学效果评价。而对于教学效果,我们今天非常强调增强学生的获得感,而这个获得感的重要方面就是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方法论收获。列宁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中,即使有七十个马克思也不能够把握住所有这些错综复杂的变化的总和;至多是发现这些变化的规律,在主要的基本的方面指出这些变化及其历史发展的客观的逻辑。”[12]把握事物变化规律和历史发展逻辑需要科学的方法论,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中最重要的知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言,大学生收获方法比接受理论知识更重要,要致力于“授人以渔”,这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旨归。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掌握与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水平和能力应是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要培养和增强大学生掌握与运用方法论能力,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着力实践探索。
要加强对方法论教学的研究,努力“化理论为方法”。教学质量提升是以高水平、高质量的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在科研与学科建设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对方法论教学的研究。既要研究学生,也要研究课程;既要把握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能力需求,提高方法论教学的针对性,也要对所承担课程的方法论教学内容等进行深入探讨,厘清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普遍适用的根本方法,部分适用的一般方法和特殊适用的具体方法,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从整体上精准理解、融会贯通,并转化到教学中去。同时,教师还要着眼于不同课程和不同教学对象的特点,深入分析教学方法与课程、教学对象之间的匹配度,以及不同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关联性,努力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改进实效不强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要善于“化理论为方法”。毛泽东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13]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要“学以致用”,而“用”的关键在于方法。方法从何而来?只能从理论和对规律的把握中得来。哲学家冯契对此曾提出要“化理论为方法”,“方法论的最一般的原理无非就是以客观现实和认识过程的辩证法还治客观现实和认识过程之身”。[14]理论作为对客观现实和认识过程本质与规律的把握,可以转化为进一步把握客观现实和认识过程的方法。而一切科学理论,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被转化为方法时才能被人们有效应用。“化理论为方法”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准确而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科学理论的内容;深入揭示和确定构成理论内容的那些基本命题(科学规律)和概念(逻辑范畴);正确运用规律、逻辑范畴于该理论领域中现实对象和现象的分析与研究,使规律和范畴转化为方法,从而完成理论到方法的转化。[15]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增强方法自觉,学会“化理论为方法”,善于把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教学方法。
在“理”“事”结合、“境”“理”同构中锤炼学生方法论思维和能力。[16]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锤炼方法论思维和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新范式,努力在传授“道理”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方法论思维和能力,具体来说:其一,引导学生从“事”中悟“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自觉从鲜活生动的典型事例中体会思想政治理论的一般原则与基本观点,切实把方法论作为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攻坚克难的“利器”和“巧器”。为此,要在师生之间建构具有亲和力和感召力的互动关系,以理论演说、课堂辩论、学生“课堂脱口秀”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科学方法论从“事”中明“理”。其二,引导学生“知”与“理”相渗。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传授知识,更要讲“道理”,应教育学生明晰掌握知识不等于明白“道理”,但明白“道理”需要丰富的知识,所以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刻苦学习,更要积极地独立思考,自觉锻炼理论思维、批判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及法治思维的能力。其三,引导学生“境”与“理”同构。“境”即时代、背景和条件。知识和道理总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要注意引导学生辩证分析“境”与“理”的关系,使学生历“境”而“志”弥坚,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四,引导学生“利”与“理”统一。思想、理论和道理的背后无不渗透着利益和人们的利益追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利”与“理”的统一,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对待利益的方法,正确处理好自己的当前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其五,推动学生由“理”向“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的是解决思想观念与思想方法问题,但最终目标是解决实践与行动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注意引导学生自觉实践理论的能力、意志,掌握将抽象的理论变为现实的力量的科学方法论。
强化对学生掌握与运用方法论能力的考核教学评估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对教学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学生方法论能力,不仅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也要在教学评估上作出调整,侧重考核大学生掌握与运用方法论的水平和能力,实现从知识性考核向能力性考核的转变。为此,应该围绕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在考核方式上,建立起多元化综合性的考核方式,综合运用口试、主题辩论、专题论文、读书报告、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掘与考查学生的方法论运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不同,对学生方法论运用能力的考核也应有所区别。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743.
[2][6]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李忠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以实现“四个正确认识”为根本目标[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
[4][9]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9).
[5][匈牙利]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48.
[7]顾钰民,闫宇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核心[J].思想教育研究,2017(1).
[8]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1.
[10]顾钰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慕课热”以后的“冷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
[11]吕相康.教学定则:主体性和主导性的实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1).
[12]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31.
[1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5.
[14]冯契文集,第1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7.
[15]彭漪涟.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对冯契一个哲学命题的思考与探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51-53.
[16]关于“理”“事”结合、“知”“理”相渗、“境”“理”同构、“利”“理”统一、由“理”向“行”的观点,参考引用了王和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一文.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