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六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防止和克服的若干倾向

2017-12-22     来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作者: 吴家华

【摘要】梳理总结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改进课堂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吸引力和针对性、实效性的前提。脱离实际、照本宣科、政治说教、纯粹学术等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倾向,需要认真加以对待,着力防止和克服。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倾向;克服
【作者简介】吴家华,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原理”课程组组长。
【原文出处】《思想政治课研究》(沪),2017.4.1~4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学质量工程大师(名师)工作室项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围绕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切实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和针对性、实效性,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的重点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影响教学效果的倾向性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
1.脱离实际型——自说自话,缺乏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既不能对生动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做出正确而深入的解释,也不能对学生的思想疑问、理论困惑、情感纠结、价值选择等进行释疑解惑和引导,更不能把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总结概括提升为理论话语。其结果,教师讲的学生认为不能解决问题而不想听,学生想听的教师不愿讲或讲不好,弄得“言之谆谆,听者藐藐”,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遵循的根本方法,而理论与现实脱节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根本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期曾经专门比较了“理论和实际统一”与“理论和实际分离”这两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方法,认为前者是“有的放矢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无的放矢”的态度,是“主观主义的态度”,是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①毛泽东强调,评价一个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成效,主要的不是看他会背诵多少篇经典著作,而是看他能否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说明的问题越多,越普遍,越深刻,成绩就越大。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强化问题导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回应时代课题、实践问题和学生关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道和释疑解惑的功能,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照本宣科型——把教材体系等同于教学体系,把教学看作教材内容的简单复制或传递。其结果,授课如念经,没有新意;听课如嚼蜡,没有味道;吸引力、感染力不强,针对性、实效性不够。这种教学类型的人,要么是本本主义者,视教材为圣经,不敢越雷池半步;要么是懒汉,躺在本本上睡大觉,不愿构建教学体系;要么是能力不足,构建不了合格的教学体系,只能用现成的教材体系当作教学体系。
要正确对待教材。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和权威性。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不能脱离教材体系构建教学体系。但教材体系毕竟不是教学体系。教材体系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构的,需关照体系结构的清晰完整、理论表达的概括精炼、语言表述的科学规范,是一个以讲清理论为目的、以理论逻辑为基本线索的“叙述体系”;教学体系则是以教材体系为基础,它要关照教育教学规律、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学载体和语言的生动形象,是一个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以问题逻辑为基本线索的“研究体系”。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材内容进行一番加工、制作和重构,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创造性转化。
3.政治说教型——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同于狭义的政治课,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简单地视同于政治和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其结果,讲课者苦口婆心,讲得头头是道,大道理满天飞,听课者听得晕晕乎乎,对上课心不在焉,甚至排斥厌倦。“政治说教型”教学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性质和大众化要求,简单地用政治话语代替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一味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方面、弱化甚至抛弃其学术性方面和大众性方面,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论断和观点,并把这些论断和观点当作不证自明的真理、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亘古不变的教义、裁剪现实生活的剪刀,其结果,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果,而且窒息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
事实上,一个人的政治信念的形成和坚定是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为前提的。不依据学理、不讲清道理,简单化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教义强行灌输给学生,必然引起学生的乏味、抵触甚至反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是学术话语、政治话语和大众话语的有机统一。在授课过程中,应该用通俗的大众话语和科学的学术话语支撑政治话语,做到政治立场鲜明、理论观点正确、叙述说理透彻、话语表述通俗,实现三种话语在教学中的有机融合。
4.纯粹学术型——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同于纯学术,在教学中坚持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价值中立”,只客观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其他理论的观点,不明确评价各种观点的是非得失。依据这种教学倾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既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讲授其他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其他理论平起平坐、等量齐观。学生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到的只是马克思主义和其他理论的单纯的“知识”,而对这些“知识”是否正确、对实践是有益还是有害缺少明确的认知和判断。结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是坚定了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明确了自己的价值追求、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素养,而是越学越困惑、越学越糊涂、越学离马克思主义越远。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强烈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学术性与政治性、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③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有学科支撑,要强化学科意识,要讲学术,以理服人;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鲜明特点,这就是鲜明的政治性和强烈的实践性。列宁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时说:“这一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具有的不可遏制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④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追求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认识,但它从来就不是满足于“解释世界”的纯学术活动,而是以革命地“改变世界”为旨归;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但它从来不是一种仅在少数知识精英内部讨论和传播的纯粹学问,去阶级性的价值中立的“客观”学说,而是满足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理论需求并指导其革命实践的锐利武器。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高度统一的本质特征,坚持以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以引导塑造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目的。
5.化简为繁型——将教材中简洁明了的概念、观点讲解得繁琐复杂、晦涩难懂。这种教学倾向或者出于专业与学术的追求,将本来简单明白的概念和观点讲得深奥抽象;或者是思维能力或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问题、概念、观点,要用四五句话或更多的话来说。结果,教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的自说自话,学生在讲台下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要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面向各个学科、各个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学科专业课。只有让学生认可教学方式、理解教学话语,才能进一步接受所传授的基本观点和价值观念。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善于将教材体系中比较难懂的抽象概念、比较深奥的观点、比较繁杂的论述表达得既科学又简洁明了。为此,要注意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将注重语言规范、逻辑严谨、内容完整且政治话语较多的教材语言转化为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的教学语言,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理论接地气,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6.喧宾夺主型——随意用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移动课堂等教学形式代替课堂教学,成为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教学倾向往往打着改革创新的旗号,贬低列宁理论灌输方法的价值,离开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目标和教学内容而片面追求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生动性、直观性,其结果,往往热闹有余而成效不足。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的关系。网络教学具有快捷方便、自主互动、生动直观、超越时空等特点和优势,实践教学适应了创新创业的国家战略需要,也是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教学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用好互联网,重视实践教学,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线下延伸到线上。然而,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⑤教师要回归课堂、用足用好课堂,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这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鲜明的价值导向。抽象的理论只有依靠课堂讲授才能被学生理解,正确价值导向只有依靠理论支撑才能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方式,课堂讲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有助于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吸引力,是课堂教学和课堂讲授的有益补充。
7.随意解读型——根据个人的兴趣、知识和经验随意解读教材内容,不问真假对错,不问价值导向,不问实际效果。这种教学倾向,实际上是用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看作随意搓揉的面团、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以至于一百人眼中有一百个马克思主义。其结果,马克思主义理论遭到妄解、误解、曲解、削解,严重损害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造成学生思想的混乱和价值认同的困难。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有其特定的本质和内涵,它要求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诚然,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是革命家,但却是把高扬科学、探索真理为毕生追求的思想型、科学型革命家。恩格斯曾经把马克思看做与达尔文相媲美的历史科学家,认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⑥,从而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要严格地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学科知识为依据、以社会实践为标准、以传道解惑为目标,科学解读教材内容。
8.海阔天空型——脱离教学目标、脱离教材、脱离学科、脱离逻辑,不着边际地谈天说地、说古道今,炫耀自己的辉煌历史、人生阅历、兴趣爱好、股市经验、保健心得。这种教学倾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变成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什么关系的讲故事或说书,既不科学也不严肃,背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对学生也不可能有持久的吸引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联系实际,包括人类文明发展的实际、中国历史文化实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学生的思想实际,也可以联系教师个人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但这样做的时候要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性质上的三个基本定位:一是思想政治课,二是理论课,三是马克思主义课。授课过程中联系实际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增强理论能力、理论素养,形成稳定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要把理论研究透彻,根据理论教学的需要科学选择案例和素材。如果离开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把讲解理论变为叙述实际,甚至变为讲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任何关系的内容,就根本改变了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初心,也不可能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9.低俗趣味型——为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吸引力,提高学生抬头率,在课堂上大讲网络低俗段子、贪官风流艳史、名人野史故事、道听途说传闻。这种教学倾向片面理解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一味迎合部分学生的低级趣味,将严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变成传播“三俗”(庸俗、低俗、媚俗)场所,不仅不能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而且客观上造成否定理想、颠覆英雄、消解崇高的负面影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教学有规矩。活跃课堂气氛不能忘记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之道,不能违背教书育人的初心,不能脱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根本要求,不能突破教学要求和教学纪律的底线,不能娱乐至死。要正确理解和对待学生抬头率。增强教学吸引力、提高学生抬头率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的重要条件,也是目前教学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要通过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创新、教师能力和水平提升、管理制度创新、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等系统性措施,引导和吸引学生进课堂认真听课,提高抬头率。同时也要看到,抬头率只是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指标之一,不是根本尺度,更不是唯一尺度。如果通过传播“三俗”内容而吸引学生、提高抬头率,这不仅不能提升教学效果,而且会误导青年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不说没有根据的传闻,不说道听途说的故事,不说误导学生价值观的“三俗”案例,这是保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学性和严肃性的内在要求。
10.牢骚满腹型——因为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或遭到不公正对待,大讲自己的不幸故事,将课堂变成倾诉苦闷、发泄不满的场所。这种教学倾向不恰当地将课堂变成叙说个人诉求的地方,既找错了对象,也找错了听众,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冲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在充满竞争和冲突的现实社会,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这样那样的坎坷或挫折。课堂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诉说自己不幸、表达个人不满有其他渠道。要把私事和公事分开,不要用个人的不幸遭遇来否定社会的文明进步。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之中。要多向学生传播正能量,讲好实现中国梦的“中国故事”,阐释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发掘好“时代先锋”的样板价值,传播好“中国好人”的感人事迹,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味道可口的精神营养大餐。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就必须重视研究和解决上述十种教学倾向,这是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的前提性工作。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9-801.
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9-815.
③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5]2号)http://www.moe.edu.cn/srcsite/A13/moe_772/201508/t20150811_199379.html.
④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9.
⑤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6-12/08/c_129396411.htm.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76.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